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两宋风云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7123 
上一章   第九讲 逃跑皇帝    下一章 ( → )
  ‮国中‬古代,但凡开国的帝王,⾝上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当然许多都是后人穿凿附会编纂出来的。赵构⾝上也有这样的故事,就是我们所说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说,赵构当年被金军押着北上去做人质,行至磁州,趁金兵看管不严逃脫了。赵构逃到一座小庙去投宿,夜里梦见神人告诉他,说金兵将至。他马上就惊醒了,起来冲到院子里,看到院子里有一匹马,于是上马就跑,一口气跑过了⻩河。等过了⻩河之后,赵构才发现这匹马是泥塑的,当时可能是受了什么仙力的指点,一下就活了,把他驮过了⻩河。当然,这个版本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我们前面提到过,当时赵构去金营,被金国统帅怀疑不是王爷,而是大将之子,所以关了几十天后就放回来了,而后由他的五哥肃王赵枢代替他去金营做人质。

  第二种版本是说,赵构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了扬州,听说金军要进攻扬州,就仓皇出逃。赵构逃到了一个神祠,看到一匹马,然后翻⾝上马植往南跑。不过,这个版本中的马就更厉害了,上一个版本里的泥马跑过了⻩河,这匹马可是驮他过了长江。赵构过了长江才发现马是泥做的。这两个版本,估计后一个更有‮实真‬依据,但是,驮赵构过长江的肯定不是泥马。

  实际上,这两个版本的中心意思都是在说,赵构有神仙相助,泥马都能驮他过河,可见他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所以“泥马渡康王”这个传说,不管是由民间还是史官编出来的,它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赵构的皇位是有正统的。

  “泥马渡康王”当然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是也可以看出来,赵构只要得知金军南下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仓皇出逃,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那么,宋⾼宗赵构逃过长江之后,落脚到了什么地方呢?

  赵构不听宗泽和文武百官的苦劝,不肯回东京汴梁,而是逃到了扬州。扬州这个地方,自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后,逐渐开始繁华起来,在唐朝的时候,是‮国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唐诗里面有很多写到扬州的诗句,像我们知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等。

  赵构逃到了扬州,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一年多来,他一直颠沛流离,亲眼目睹了田园的荒芜、百姓的涂炭,如今到了江南这“繁华锦绣地,温柔富贵乡”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于是,赵构就以扬州为临时的都城,在这里安顿了下来。但是扬州毕竟在长江以北,金兵能过⻩河就能过淮河,赵构也知道,金军打到扬州是早晚的事。于是,赵构派大臣护送太后、皇后、嫔妃和皇太子去了长江以南的杭州,那里有长江天险做屏障,相对‮全安‬一些。而他自己则留在扬州,摆出一副不忘进取中原的架子,实际上就是要在这儿苟安了。他任命汪伯彦和⻩潜善两人为左右相,让这对臭味相投的奷臣主持朝政,还得意洋洋地说,伯彦和潜善做左右相,朕从此无忧矣。赵构感叹自己漂泊了这么多年,心想现在终于可以安顿下来享受一下了,于是就在扬州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但是,赵构在扬州的安稳⽇子并没有过多久。金国皇帝看到赵构做了皇帝,宋室居然又死灰复燃,非常生气。于是,金国大军再次南下。这次,金国的统帅发誓,不管赵构逃到哪儿,一定要把他抓住。金国人还给这次军事行动起了个名,叫搜山检海抓赵构,意思是,赵构蔵在山里,我就搜山,逃到海上,我就检海,无论如何一定要抓住赵构。

  金军马上要打到扬州城了,赵构还在寝宮中寻作乐。这个时候,內侍匆忙来报,说金国的骑兵已经离我们只有几十里地的路程了。赵构一听金军来了,什么也顾不得了,穿上⾐服,上了马就跑。与之前相比,赵构的这次逃亡,就更加仓皇了。据说,皇帝跑的时候只带了十几个护卫,他的龙袍、玺印、‮家国‬的机密文件全都扔在了扬州,就连从东京汴梁请来的太祖皇帝的神位,也没顾得上带。最后,这些东西都落在了金国人手里。赵构就这样狼狈不堪地一口气逃过了长江,直奔杭州而去。有人说,就是因为这件事,赵构可能受到了过度惊吓,所以丧失了生育能力。

  皇帝仓皇出逃,连自己的冠冕和祖宗的牌位都没带,当然更顾不得那些文武大臣了。所以,赵构逃跑的时候,他的大臣们还都不知道。当时,汪伯彦和⻩潜善两个奷相刚从寺庙里听和尚讲经回来,正大摆筵席,开怀畅饮。突然有人来报,说金军马上就要来了,皇上都跑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待着?这两个奷相一听,也放下酒杯,上马就跑。两个宰相一跑,扬州城的文武百官就作鸟兽散了。有的‮员官‬还算比较忠于职守,知道抱着自己的官印跑,那些不负责任的‮员官‬就只顾逃命了。所以,南宋三省的印信和很多重要文书,都被丢在了扬州城。老百姓一看,当官的都跑了,金国人又杀人不眨眼,我们也不能留在这里等死啊,于是大家也跟着逃跑。

  这样一来,整个扬州城就套了。当官的、当兵的、老百姓,都急着出城,就在城门那儿挤成了一团。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逃跑的大臣和军士不但不先保护百姓,反而砍杀拥堵的百姓,以便清出道路自己先跑。百姓们群情愤,把矛头一起指向了汪伯彦和⻩潜善这两个奷相。百姓们说,要不是这两个奷贼祸国殃民,皇上不至于扔下我们不管,于是,大家喊着要杀掉这两个奷相怈愤。但是,这两个奷相比谁跑得都快,百姓们自然逮不着他们。这时,另一个姓⻩的大臣要出城,命他的随从驱赶堵路的百姓。随从们一边驱赶百姓一边喊,快躲开,⻩老爷要出城。百姓们一听说是⻩老爷,以为这是奷相⻩潜善,于是大家一拥而上,拳打脚踢,齐下,就把这位姓⻩的大臣打死了。这个倒霉的大臣,本来要出城逃命,没想到却做了⻩潜善的替死鬼。

  面对金军的不断进攻,赵构又从扬州逃到了杭州。在这里赵构又过了一段安宁的⽇子,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是,宋⾼宗赵构在杭州能安享几天太平⽇子?一心要灭掉赵氏王朝的金军会善罢甘休吗?

  到了杭州,赵构听说杭州有个郊县,叫仁和县。当年,太祖皇帝发动“陈桥兵变”在陈桥驿登基,就是从仁和门进的东京汴梁。赵构现在听说杭州有个仁和县,非常⾼兴,心想,太祖皇帝进仁和门,我现在到了仁和县,这说明太祖皇帝神灵保佑,我即位是天意,我们大宋中兴有⽇啊。他也不想想,太祖皇帝的神位都被他扔给金国人了,太祖还能保佑他这个不肖子孙吗?

  杭州毕竟有长江之险做屏障,金军不会很快攻过来,所以,赵构就在杭州安顿下来了。安顿下来之后,赵构罢免了汪伯彦和⻩潜善两人的职务。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名声已经太臭了,再用他们会引起公愤。另一方面,赵构也觉得这两个人误国。当然,皇帝不是因为汪伯彦和⻩潜善巧言令⾊、善于谄媚而觉得他们误国,赵构更不喜李纲、宗泽这样整天吵着收复失地、回二圣的大臣,他是觉得,这两个人在骗他,整天说天下无事,只要朝廷乞和,金国人就会同意,结果造成金军兵临城下,自己从扬州仓皇出逃的窘局。汪、⻩两个奷相被撤掉之后,赵构又任命朱胜非为宰相,王渊为枢密使兼御营都统制

  就在赵构一路南逃的过程中,金国大军也迅速挥师南下。金军进攻的速度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宋朝多数城池的官兵都不战而降。金军所到之处,基本都是城门洞开,宋朝的官兵不是举着降书顺表跪在地上苦苦求饶,就是早已经跑得不知去向。当时,金军的统帅是完颜宗翰,他派自己手下的部将率领五千轻骑一路南下,继续追击赵构。

  赵构面对金军的不断南侵,只会一路南逃,过着从北到南、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而地方的‮员官‬士兵,面对金军铁骑,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整个南宋王朝显得非常软弱和无能。那么,难道整个宋王朝就没有一个人⾝而出,奋起反抗吗?

  当时,也有很多忠义之士奋起抵抗金军。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是说金军攻占了一个州城,守将投降了,金国将领就领着一千多个金兵⼊城。金军刚走进城,宋军中有一个叫唐琦的卫士,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块石头,向金军投去。但是,唐琦这一投并没有打中金人,于是就被金兵抓了起来。金国的将领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唐琦,你们主帅都投降了,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为什么还要冒死做这种无谓的反抗呢?唐琦义正词严地回答,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但尚知忠义,我生为宋臣,死做宋鬼。

  金将听了唐琦的话,对旁边投降的宋将说,你是一城主帅,可气节还不如手下的卫士。这个宋将听完,惭愧难当。唐琦转⾝对自己的主帅说,我一个月的俸禄只有一石米,尚知道以死报国,你世受皇恩,享有⾼官厚禄,而今金军南下,却只知开城投降,你这么做,百年之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唐琦的这番话,让这个宋将惭愧得恨不得找个地钻进去。金国将领感叹唐琦是义士,问他愿不愿意投降金国。唐琦说宁死不降。于是,金将就把他杀了,唐琦慷慨殉国。

  就在金军步步紧,宋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仍不乏一些忠义之士,不顾自⾝安危,奋起反抗。而赵构面对不断南下的金军,只会逃跑,难道他就不怕天下人聇笑吗?

  赵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死守都城、死守社稷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诸侯⼲的,而不是天子⼲的。赵构认为,过去舂秋战国时候的诸侯国小,有外敌来侵,那些诸侯因为没地方跑,所以就只能死守城池。但是,他现在贵为天子,江山广阔,可以到别的地方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所以绝对不能⼲那种死守社稷的傻事。他还给自己找了个论据,说当初李纲劝我的⽗兄死守东京汴梁,结果靖康之役中,我的⽗兄同时被捕,如果当时逃出来,那不就没事了吗?他说这话也不觉得愧疚,要是当时徽钦二帝逃跑了,现在还有他什么事啊?赵构由此得出结论,自己绝对不能⼲抵抗的傻事,就是得逃跑。有了这套逃跑理论,赵构逃跑起来就顺理成章了。金国大军一路南下,⾼宗皇帝就一路飞奔,从杭州跑到越州,又从越州跑到台州,最后,台州也待不下去了,只得乘船出海,到海上漂着去。⾼宗这一路逃亡,通工具不但有车马,连船也用上了。

  金军这次南下,来到江南这个繁华富庶的地方,更是眼界大开,一路上抢掠了很多金银财宝,里全是沉甸甸的⻩⽩之物,所以进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样一来,宋⾼宗才有时间不断南逃。而且,⾼宗一边拼命逃跑,一边还不忘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金国的统帅上书,乞求金军别再追他了。

  ⾼宗皇帝给金国统帅的上书,写得那叫一个言辞恳切。首先,信的抬头写的是“宋康王构致书大金国相元帅阁下”完颜宗翰在金国既是左副元帅,又是国相,所以这里说“致书大金国相元帅阁下”赵构知道金国人不愿意让他当皇帝,心想,那好,我就说自己是康王得了。接着,赵构在信里说:“古之有‮家国‬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意思就是,您攻打我,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守,一个是逃跑。您看我现在多可怜,要死守没人能守,要逃跑又没地儿能逃。接着又说“所以然惟冀阁下之见哀也”意思是,我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您大发慈悲上了,您可怜可怜我,别再追我了。“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且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我以前几次给您写信,表示我愿意削去旧号,不做宋朝皇帝,而由大金皇帝来给我册封,宋做大金的藩属国,这样,天地之间只有您大金一国,多好啊。“仗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余年。”您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让我能够苟延残,您班师北还吧。

  这就是宋⾼宗作为一国之君,给敌方统帅写的信。赵构虽然连连上表,哀哀相告,但是金国人并不肯罢手,仍然不断南下。这个时候,赵构也没有办法了。按他自己说的,是没地儿能逃了,所以只好泛舟出海。金军一看,赵构逃到了海上,本来打算继续追击,但是北方骑兵不善⽔战,金国人只好望洋兴叹,最终放弃了这次行动。

  宋⾼宗一行人坐船逃到了海上。据说,他在海上飘了四十多天。后来,船漂到了福建一带,停靠在一个小岛边,宋⾼宗和随从们就上了岛。这个小岛上有座庙,庙的后面有个石壁,上面有古人题的一首诗。⾼宗皇帝看了这首诗,非常生气,觉得这首诗是在挖苦自己。当时,他可能正在品茶,于是就端起茶杯,用力地把茶⽔泼在了石壁上。相传,赵构因为太生气了,使的劲儿太大,茶⽔都泼到石头里面去了。你想,⾼宗皇帝的力气得有多大啊。到今天,我们都能在这块石头上看到宋⾼宗当年泼的茶⽔的印记。赵构既然这样勇武,为什么就不率部抵抗金国人的⼊侵呢?以他的武艺,应该不至于束手就擒吧。

  由于赵构的这种不抵抗政策,后人都称呼他为“逃跑皇帝”赵构在十余年的逃亡生涯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且随时都可能有危险发生。面对这些,赵构表现得既胆小又无能,甚至流传着赵构的胆识还不如他的皇后吴氏的故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构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据说赵构与邢氏两人的感情很好。小两口结婚不到一年,赵构就要出使金营。分别时,邢氏把自己的耳环摘下来送给赵构,说以后你见此环如见妾⾝。这个耳环赵构一直留着,保存在一个小金盒里。后来,他从扬州出逃的时候,连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还不忘抱着这个小金盒跑,可见赵构这个人还是很重感情的。但是,赵构第二次出使金营就没再回去,跑到外地做了皇帝。而邢氏则在靖康之变中被俘北上,后来受尽侮辱,死在了金国。赵构做了皇帝之后,遥尊邢氏为皇后,中宮一直虚悬

  我们说的这个吴皇后,本来只是宮中的一个侍女。赵构后来得知了邢氏的死讯,才把吴氏立为皇后。吴氏是将门之后,为人很有胆识。在赵构逃跑的过程中,吴氏一直⾝着戎装,佩带弓箭,保护着赵构。其实,吴氏即使再怎么英武,论武艺,她也不能跟赵构比。但是,原本文武双全、有胆有识的赵构,经过靖康之变后,竟被吓得如惊弓之鸟,一遇到警报就只会逃跑,这不能不让人叹息。

  有一次,当他们驾着一艘小船准备出海的时候,兵赶到岸边,要抢船。当时,御林军可能都逃散得差不多了,赵构⾝边只有几个內侍,本拦阻不住兵。就在兵要冲上船来的时候,吴氏⾝而出,张弓搭箭死了三个兵。她告诉兵,说舟中乃是当今天子,你们既然到这儿来,任务就是护驾,不许抢船。这么一来,兵一下就被震住了,心想,连女的都这么厉害,皇帝赵构⾝边肯定有⾼手保护。所以,这些兵马上跪下,山呼万岁,说愿意保护皇上。

  据史‮记书‬载,赵构不但博学,而且还喜。这说明赵构并不是一个手无缚之力的文弱皇帝。但是赵构即位后,在金兵的追击下,却只会不断地南逃,丝毫不做任何抵抗,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构之所以一味逃跑,不做抵抗,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那个最怕人触碰的心结,担心他的大臣们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宋主战派的‮员官‬,比如岳飞,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而主和派却能够受到⾼宗皇帝的重用。那些主和派的大臣弄明⽩了关键的一点,就是当今的天子是赵构,我们要效忠的是他,而不是在北国种地的徽钦二帝。而主战派的大臣们却整天只顾着喊收复中原、回二圣,他们始终没有把准⾼宗皇帝的脉。且不说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即便它只是个口号,在宋⾼宗赵构看来,这群主战派的大臣也是不拿他当回事,所以他绝不会听从主战派大臣的意见。

  我们前面讲过,赵构的⺟亲并不受宠,所以他当年在宮中的地位并不⾼。后来,金军打到汴梁时,他又被哥哥宋钦宗当做敢死队队长,送到敌营去了。虽然当时赵构是主动请缨,但那也是为了引起徽宗和钦宗的重视。赵构因祸得福,没有被金军俘虏,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帝的位置,可以亲自发号施令了,他绝不会再为了⽗兄去卖命。赵构这时的心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不被金国人逮住,有朝一⽇,我就能翻过手来。

  第二个原因,就是金军南下时,宋朝的地方将领大多都在拥兵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宋⾼宗想抵抗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当时赵构⾝边的军队很少,而大多数兵力都在地方大将的手里。金国大军南下时,宋朝这些地方将领很多都选择了开城投降,即使有与金军一战的,也不是为了给⾼宗皇帝保江山。《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做“避其锋芒,击其归惰”就是说,打仗要避开敌军的锋芒,等到敌人撤军的时候,兵士都很懈怠了,然后再出击。宋朝的这些地方将领,很好地实践了这个理论。我们知道,金军这次南下,抢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上带着这么多东西,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有的宋朝‮队部‬就趁金国人回师的时候,出兵偷袭,这样不但可以歼敌建功,更重要的是可以从金国人手里获得大批的财宝。

  但是,敢与金军一战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宋朝将领选择的是投降。金军兵临城下了,我就开城投降,金国人一撤,我马上又反正了。这种投降行为,按军法来说应当立即处死,但是法不责众,面对这种已是很普遍了的情况,⾼宗皇帝本追究不过来。另一方面,赵构也怕把地方‮队部‬全都反了,那样他自己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在赵构眼里,这些兵将不但不会护驾,反而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生命‮全安‬。所以,对于将领投降这种事,赵构就只好假装不知道,不敢深究。面对这样一群让他放心不下的将帅,赵构当然不会率领他们去抗击金军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跑。

  第三个原因,就是赵构始终忘不了王云被百姓殴打致死的情景,他从心里觉得老百姓的力量非常可怕,会对他的皇位形成‮大巨‬的威胁。所以,赵构更不敢发动百姓去抗击金军了。由于上面几个原因,赵构那时候本没有一点‮全安‬感,他能选择的只有不断的逃跑。  wwW.ujIxs.cOm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6:大秦帝国5:大秦帝国4:大秦帝国3:大秦帝国2:大秦帝国1:绿牡丹锁帝翎第一女神捕玉簟秋(流潋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两宋风云,如果喜欢两宋风云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两宋风云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两宋风云完本版阅读与两宋风云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