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3079 
上一章   第四节 孔门儒家第一次卷入了复辟暗潮    下一章 ( → )
  咸大起波澜,孔子故里也陷⼊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之中。

  自孔子离世,儒家的政治主张一直未能得以伸展。孟子之后,这个学派似乎已经筋疲力尽,奔走仕途矢志复辟的精神大大衰减,渐渐地专务于治学授徒了。不期然,这种无奈的收敛,却使儒家意外地发展为天下最为蓬的学派,各郡皆有儒家名士之私学,堪称弟子遍布天下。与此同时,孔氏一门稳定传承繁衍颇盛,至秦一天下,孔门已经传到了第九代。这一传承的嫡系脉络是:孑乙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孔⽩(子上)、孔求(子家)、孔箕(子京)、孔穿(子⾼)、子慎、孑乙鲋(子舆)。

  九代之中,除第八代子慎做过几年末期魏国的丞相,其余尽皆治学。

  秦一天下之后,帝国一力推行新政创制,大肆搜求各方人才。举凡六国旧官吏之清廉能事者,尽皆留用;举凡天下学派名士,各郡县官署都奉命着力搜求,而后直接送人咸博士学宮。在此大势之下,嬴政皇帝与帝国重臣们在开始时期的见识是一致的:四海归一,当以兴盛太平文明为主旨,尽可能少地以政见取人。也就是说,搜求人才不再如同战国大争之世那般以治国理念为最重要标准,允许将不同治国理念的学派一起纳⼊帝国海洋。当然,这里有一个不言自明的标尺:必须拥戴帝国新政。基于此等转变,嬴政皇帝与李斯等一班重臣会商,决意以对待儒家为楷模,向天下彰显帝国新政的纳才之道。

  举凡天下皆知,秦儒疏离,秦儒相轻,其来有自也。孔子西行不⼊秦,后来的儒家名士也极少⼊秦,即或是游历列国,儒家之士也极少涉⾜秦国。其间源虽然很难归结为单一原因,然儒家蔑视秦人秦风,认秦为愚昧夷狄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在秦孝公之前,秦人对儒家的这种蔑视是无奈的。而自孝公商鞅变法崛起,秦国自觉地搜求经世人才,对主张复辟与仁政的儒家,是打心眼里蔑视的。战国百余年,山东士子大量流⼊秦国,儒家之士依然寥寥无几。不能不说,这种其来有自的相互蔑视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秦帝国一旦能敬儒而用,则无疑是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嬴政皇帝曾经笑叹云:“朕愿为燕昭王筑⻩金台,但愿儒家亦有郭隗之明睿也!”如此这般,这个近百年几为天下遗忘的曾经的显学流派,被嬴政皇帝的诏书隆重而显赫地推上了帝国政坛:孔鲋被皇帝任命为几比旧时诸侯的⾼爵——文通君,官拜少傅,统领天下文学之士。秦及其之后的两汉,所谓文学之士,是诸般治学流派的泛称;统领文学之士,便是事实上的天下学派领袖。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是极具讽刺意义的一幕。秦帝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的位置,这个学派却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旧病复发一意孤行,获罪致伤之后更是矢志复仇,以至于千秋万代地对秦政鞭尸叱骂,绝无一丝中庸之心。

  却说这个孔鲋,那⽇匆匆逃出咸,急慌慌回到了故里,立即召来胞弟子襄紧急会商。孔鲋将大朝将焚书的事情一说,精明⼲练的子襄立即有了对策——蔵书为上。孔鲋秉承了儒家的书生传统,四体不勤五⾕不分,对实际事物最是懵懂,但遇实事持,都是这位精明能事不大读书的弟弟做主。是故,子襄一应,孔鲋立即瘫在了榻上放心了。后来,孔鲋投靠了陈胜反秦军,莫名其妙死于陈下之地;其时正是这子襄继承了孔门嫡系,延续了孔门⾎脉,后来先做了西汉的博士,又做了长沙太守。

  子襄吩咐一个女仆照应兄长,立即出来撞响了茅亭钟室里的大铜钟。钟声急促开,庄院外读书的弟子们纷纷从松柏林中走出,匆匆奔庄院而来。未几,百余名弟子聚齐到大庭院中。子襄站在正厅前的石阶上神⾊昂地⾼声道:“诸位弟子们,秦皇帝要焚尽天下典籍,儒家灾劫即将来临!我等要将全数典籍蔵匿起来,书房只摆医农卜筮之书。若孔门儒家有灭族之祸,任何人不得怈漏蔵书之地!无论谁活下来,都要暗中守护蔵书,直到圣王出世征求。若有胆怯背叛儒家者,任何时⽇,儒家‮弟子‬均可鸣鼓而攻之!明⽩么?”

  “明⽩!”弟子们虽然惊愕万分,还是昂地呼喊了一声。

  “好!分成两班,一班整理书籍,一班做石条夹壁墙。立即动手!”

  弟子们口中答应着,事实上却慌一团。盖儒家崇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绝不像墨家那般以自立生存为艺业本。除了赶车,儒家士子对农耕工匠商旅诸般生计事十有八九不通,比孔子时期的立⾝教习尚且差了一截。今⽇骤逢实际持,顿时了阵脚,既不知夹壁墙该如何修法,更不知石条该到何处倒腾。不甚读书的子襄这才恍然大悟,骤然明⽩了哥哥的这班弟子的致命病症。于是子襄二话不说,立即走下石阶开始铺排:一边先点出了二十名弟子去整理简册,一边教弟子们一一自报自家是力气大还是心思巧。片刻报完,子襄便⾼声喝令,力气大的站左,心思巧的站右;而后子襄召来六名府中工匠,两名石工领着力气大的一队弟子去寻觅石条,四名营造工领着一队心思巧的弟子筹划夹壁墙。匆匆铺排完毕,子襄便亲自各处督导,开始了万般忙的秘密蔵书。

  忙碌月余,好容易将典籍蔵完,焚书的事却似乎没有了动静。非但没有郡县吏上门搜书,连这个赫赫文通君逃亡的事也没人来问。子襄心下大是疑惑,以秦政迅捷功效,竟能有月余时间蔵书,原本便不可思议;更兼兄长拜爵文通君,几与那些功臣列侯等同,这个虎狼皇帝能丢在脑后不闻不问?问及兄长,孔鲋却是无论如何说不出个清楚道理。精明的子襄一时倒没了主张,不知道究竟是逃走好,还是守护在故里好。如此万般疑惑万般紧张,不时有各郡县传来缴书焚书消息,偏偏孔府却是一无动静。煎熬之间,眼看北风大起冬雪飘飞河⽔解冻惊蛰再临,还是没有人理睬这方儒家鼻祖之地。一时间,孔鲋反倒有些落寞失悔起来,早知皇帝没有将儒家放在心上,何须跟着那班勾通六国贵族的儒家博士起哄?自先祖孔子以来,孔门九代,哪一代拜过君爵?居君侯之⾼爵宁不珍惜,以致又陷冷落萧疏之境地,报应矣!

  然在孔鲋长吁短叹之时,子襄却蓦然警觉起来,对这位文通君大哥道:“为弟反复思忖,此事绝不会无疾而终。以嬴政之虎狼机心,安知不是以孔门儒家为饵,钓大鱼?”

  “大鱼?甚是大鱼?”孔鲋很有些惘。

  “大哥可曾与六国世族来往?”

  “识得几人,无甚来往。”

  “这便好。但愿真正无事也。”

  便在这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之时,孔府来了两位神秘人物。

  当子襄从庄外将这两个人物领进已经没有书的书房时,孔鲋惊愕得嘴都合不拢了。手忙脚了几次眼睛,才一拱手勉力笑道:“两位远来,敢请⼊座。”两人却也奇怪,只淡淡地笑看着孔鲋,良久却一句话不说。孔鲋见子襄直直地伫立着不走,这才恍然道:“老夫惭愧,忙无智了。这是舍弟子襄。子襄,这位是魏公子陈余,这位是儒门博士卢生…”子襄当即一拱手道:“公子、先生见谅,时势非常,我兄多有迂阔,在下不得不与闻三位会晤。”年青的陈余朗声笑道:“久闻孔门仲公子才具过人,果名不虚传也!我等与仲公子岂有背人之密,敢请仲公子⼊座。”如此一说,子襄倒有些失悔言辞烈,立即一脸笑意地吩咐上酒为两位大宾洗尘。片刻酒食周到,小宴密谈便随着觥筹错流转开来。

  卢生先行叙说了孔鲋离开咸后的种种事端,说到自己谋划未果而终致四百余儒生下狱,一时涕泪唏嘘。孔鲋听得心惊⾁跳,第一个闪念便是如此相互攀扯,大祸会否降临到孔门?子襄机警,当即问道:“先生既与侯生共谋,又一起逃秦,如何那位先生不曾同行?”卢生愤愤然道:“虎狼无道也!我等逃出函⾕关,堪堪进⼊逢泽,却被三川郡尉捕卒③死盯上也!情急之下,老夫只有与侯生分道逃亡。侯生奔了楚地项氏,老夫奔了魏国公子。”子襄又道:“先生既被缉拿,何敢踏人孔府是非之地?”卢生冷冷一笑道:“谁云孔府乃是非之地?天下焚书正烈,咸儒案正深,孔府却静谧如同仙境,岂非皇帝对文通君青眼有加耶?”子襄淡淡道:“先生无须讥讽也。飓风将至,草木无声。安知如此静谧不是大祸临头之兆耶?”一直没说话的陈余摇摇手道:“先生与仲公子毋得误会。时势剧变,当须同心也!我等今来,其实正是卢兄动议。卢兄护儒之心,上天可鉴!”于是,陈余当即将卢生⾝世真相与其后演变叙说了一番,孔氏兄弟竟听得良久回不过神来。

  “卢兄原来真儒也!老夫失察,尚请见谅。”孔鲋深深一躬。

  “先生有勾践复国之志,佩服!”子襄也豪慡拱手,衷心认同了这位老儒。

  “儒家大难将至,圣人传承务须延续。”卢生分外地肃穆。

  “先生之论,孔门真有大难将至?”孔鲋为卢生的神⾊震惊了。

  陈余道:“秦灭先王典籍,而孔府为典籍之主,岂能不危矣!”

  “先王之典,我已蔵之。老夫等他来搜,搜不出,还能有患么?”

  “文通君何其迂阔也!孔府无书,自成反证。君竟不觉,诚可笑也!”

  “大哥,公子言之有理。孔门得预备脫⾝。”子襄立即警觉起来。

  “走…”孔鲋本无主见,事急则更见迟疑。

  “那,弟子们无书可读,教他们各自回家罢了!”孔鲋长叹一声。

  卢生连连摇手:“差矣!差矣!儒家之贵,正在儒生也!”

  “百人无事可做,徒然招惹风声,老夫何安也!”

  “文通君短视也!”卢生连连叩案“而今天下典籍几被烧尽,大多儒生又遭下狱。天下学派凋零,唯余儒家孔门主⼲尚在,若⼲儒家博士尚在,此情此景,岂非上天之意哉!设想天下一旦有变,圣王复出,必兴文明。其时,儒家之士与孔门所蔵之典籍,岂非凤⽑麟角哉!…其时也,儒家弟子数百,人人満腹诗书,将是一支何等可观之文明力量也!”

  “先生言之有理!”子襄奋然道“那时,儒家将是真正的天下显学!”

  “可,逃往何处也…”孔鲋又皱起了眉头。

  “文通君毋忧,此事有我与卢兄一力承当!”陈余慷慨拍案。

  终于,孔鲋拿定了主意,吩咐子襄立即着手筹划。四人的约定是:三⽇准备,第三⽇夜离开孔府,向中原的嵩河⾕迁徙。卢生说,嵩是公尹陈余祖上的封地,他多年前在嵩大山建造了一处秘密洞窟,两百余人⾐食起居不是难事。子襄原本有谋划好的逃亡去向,今⽇一闻陈余卢生所说,立即明⽩了六国老世族秘密力量的強大,二话没说便答应了。

  当夜,子襄正在忙碌派遣各方事务,孔鲋却又忧心忡忡地来了。孔鲋对子襄说:“这个陈余小视不得,与另一个贵族公子张耳是刎颈之,听说与韩国公子张良及楚国公子项梁等都是死命效力复辟的人物,孔门与他等绑在一起,究竟是吉还是凶?他能想到逃出咸,也是这陈余潜⼊咸秘密说动的。这班人能事归能事,可扛得住虎狼秦政么?”子襄正在风风火火忙碌,闻言哭笑不得道:“大哥且先歇息,忙完事我立即来会商。”

  四更时分,子襄走进了孔鲋寝室。孔鲋在黑暗中立即翻⾝离榻,将子襄拉进了一间密不透风的石屋,也不点蜡烛,便黑对黑地喁喁而语了。子襄说:“目下时势使然,不得不借助六国老世族,虽则冒险,却也值得‮博赌‬一次。”孔鲋连连‮头摇‬说:“大政不是博戏,岂能如此轻率?”子襄却说:“得看大势的另一面,秦政如此切,生变的可能极大。且秦政轻儒,业已开始整治儒家,孔门追随秦政至多落得个不死,而融进六国复辟势力,则伸展极大。”

  “六国贵族要成事,最终离不开儒家名士!”子襄一句评判,接着又道“大哥且想:六国贵族要复辟,必以恢复诸侯旧制王道仁政为主张!否则,便没有号召天下之大旗。而在复辟、复礼、复古、仁政诸方面,天下何家能有儒家之深彻?六国贵族相助儒家,原本便是看准了这一本!是故,他等要复辟,必以儒家,必以孔门为同道之盟!孔门有百余名儒生,何愁六国贵族不敬我用我?”

  “孔门九代以治学为业,堕⼊复辟泥潭…”

  “大哥差矣!”子襄慷慨打断“九代治学,孔门甘心么?自先祖孔子以来,孔门儒家哪一代不是为求做官而孜孜不倦?学而优则仕,先祖大训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先祖大志也。复辟先王旧制,原是儒家本心,何言自堕泥潭哉!儒家本是为政之学,离开大政,儒家没有生命!秦皇帝摒弃儒家,不等于天道摒弃儒家。与六国贵族联手,正是儒家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基石!”

  “子襄,你想得如此明⽩?”孔鲋盯着弟弟惊讶了。

  “大哥不要犹疑了。”

  “兄弟不知,我是越来越觉得儒家无用了…”

  “大哥何出此言也!”子襄笑道“便以目下论,儒家也比六国老世族有大用。他等被四海追捕,朝夕不保,只能秘密活动于暗处。我儒家则是天下正大学派,公然自立于天下,连皇帝也拜我儒家统掌天下文学。儒家敢做敢说者,正是他等想做想说者。他等不助儒家,何以为自家复辟大业正名!大哥说,儒家无用么?”

  “有道理也!”孔鲋点头赞叹“无怪老⽗亲说襄弟有王佐之才也!”

  一番密谈,儒家鼻祖的孔门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断:脫离秦政,逃往嵩隐居,与六国老世族复辟势力结盟,等待天下生变。孔鲋心意一决,情绪立即见好。子襄忙于部署逃亡,孔鲋便与陈余卢生不断地饮酒密谈。临走前的深夜密谈中,卢生陈余向这位大秦文通君说出了又一个惊人的秘密:在“亡秦者胡也”之后,他们将谋划一次更为震惊天下的刻石预言!孔鲋忙问究竟,卢生庒低声音道:“文通君且想,始皇帝若死,天下如何?”孔鲋思忖片刻道:“诸侯制复之?”陈余笑道:“太⽩太⽩,那不是预言。预言之妙,在似懂非懂之间也。”孔鲋恍然,闷头思忖良久,突然拍案道:“地分!始皇帝死而地分!”

  “文通君终开窍也!”陈余卢生同声大笑。

  “如此预言常出,也是一策。”孔鲋为自己从未有过的洞察⾼兴起来。

  “说得好!”卢生笑道“年年出预言,搅得虎狼皇帝心神不安!”

  “此兵家心之术也!”陈余拍案。

  “甚好甚好。”孔鲋第一次矜持了。

  “再来一则。”子襄一步进门神秘地笑道“今年祖龙死。”

  “妙!彩!”举座大笑喝彩。

  不料,第三⽇夜里诸事齐备,孔门儒生正在家庙最后拜别先祖时,充作斥候的两名儒生跌跌撞撞跑来禀报说,有大队骑士正朝孔府开来,因由不明。孔府人众顿时恐慌起来。

  却说自焚书令颁行之后,薛郡郡守连番向总掌文事的奉常府上书,禀报本郡孔里的种种异动迹象,请命定夺处置之法。老奉常胡毋敬历来谨慎敬事,每次得报都立即呈报皇城,并于次⽇卯时进皇械书房领取皇帝批示。对于文通君孔鲋已经逃回故里,然未见举族再逃迹象的消息,嬴政皇帝非但没有震怒,似乎还颇感欣慰地对胡毋敬道:“孔鲋以⾼爵之臣不告私逃,依法,本该缉拿问罪。念儒家数代专心治学,更不知法治为何物,只要孔鲋逃国不逃乡,终归是大秦臣民,任他去了。”对于孔府修筑石夹壁墙蔵书,而未向郡县官署上缴任何典籍的消息,嬴政皇帝也淡淡笑道:“还是那句话,只要孔鲋仍在故里,任他去了。”胡毋敬大觉疑惑,思忖良久,终归恍然,一拱手道:“自此之后,焚书令与孔里之事,老臣不再奏闯陛下,尽知如何处置了。”嬴政皇帝破例一笑,没有说话。

  胡毋敬明⽩者何?盖当初李斯将惊蛰大朝之议,以奏章形式正式呈报后,嬴政皇帝的朱批是:“制⽇:可。”当初,帝国群臣正在愤之时,谁也没有仔细体察其中况味。胡毋敬则总觉焚书令雷声大雨点小,心下多有疑惑然也未曾深思,今⽇皇帝对孔府蔵书如此淡漠,实则默认了孔府蔵书之事实,胡毋敬认真追思,方才恍然明⽩:皇帝一开始便对焚书采取了松弛势态“制⽇”的批示形式,已经蕴含了这种有可能的缓和。

  帝国创制时,典章明⽩规定:命为“制”令为“诏”命的本意,是诸侯会盟约定的条文或说辞;令的本意,则是必须执行的法令。由此出发“制”与“诏”作为皇帝批文的两种形式,其间也有区别:制,相对缓和而有弹,其实质含义是“可以这样做”;诏,则是明确清楚的命令,其实质含义是“必须这样做”到嬴政皇帝时期,秦政已经非常成,在百余年中所锤炼出的极其丰厚的大政底蕴,对繁剧国事的处置之法,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天下大事如此之多,君王未必总是以命令方式行事,其间必然有许许多多需要谨慎把握的程度区别。所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君王言论如丝般细小,传之天下则会剧烈扩大——说的便是君王政令的谨慎。唯其如此,帝国创制之时,特意将皇帝的批示形式分作了两种:“制”为松缓批示,实施‮员官‬有酌情‮理办‬之弹;“诏”为強制批示,实施‮员官‬必须照办。事实上,这是‮国中‬古代最⾼文告形式的独特创新。《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云:“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说的正是这种君王文告的创制。嬴政皇帝对李斯的焚书奏章以“制⽇”批示——可以这样做,而不是以“诏⽇”批示——必须这样做。

  其间分野,自有一番苦心。

  然则,卢生侯生逃亡,进而儒案爆发,嬴政皇帝变了。

  变之由,在于由此而引发的两件事:一则,涉案儒生多有举发,言文通君孔鲋主事学宮期间,与六国老世族多有勾连,多次参与六国世族公子宴会论学,曾邀诸多儒生与宴,席间每每大谈诸侯制;二则,薛郡急报,孔府故里多⽇异常,似有举族逃乡之象。对于儒生举发,嬴政皇帝虽则不悦,却也没有如何看重,只淡淡一句道:“其时尚未有惊蛰大朝,此等书生议论,说便说了。”然自薛郡急报之后,嬴政皇帝却显然有些愤怒了——这孔鲋还能当真没有了法度?擅自逃国,对朕一句话没有!

  如今又要擅自逃乡,不做大秦臣民了?纵然如此,嬴政皇帝也还是没有大动⼲戈,只吩咐御史大夫冯劫‮出派‬⼲员到薛郡督导查勘,并未生出缉拿孔鲋之意。然则未过多⽇,冯劫‮出派‬的御史丞发来快马密报:两名乔装成商旅的人物进⼊了孔府,其中一人是逃亡的卢生。

  “目无法度,莫此为甚!”

  嬴政皇帝顿时大怒,手中的铜管大笔砸得铜案当当响,立即下令冯劫率两千马队赶赴薛郡围定孔里,不使孔门一人走脫!冯劫走后,嬴政皇帝兀自愤怒不已,连连大骂:“孔儒无法!无道!无义!勾连复辟,大伪君子!枉为天下显学!”吓得远远侍立的赵⾼大气也不敢出。骂得一阵,嬴政皇帝大喝一声“小⾼于!去孔里!”

  赵⾼风一般卷出。片刻之后,嬴政皇帝登上了赵⾼亲自驾驭的六马⾼车,在一支三百人马队护卫下风驰电掣飞出了咸

  次⽇暮⾊,皇帝车马抵达薛郡时,孔里已经空了无人迹了。

  冯劫禀报了经过:他的马队是午后时分赶到的,其时孔里一片仓促离去的‮藉狼‬,但已经没有了一个人影。经搜索查证,孔族千余人分多路全数逃亡,去向一时不明,孔府未见可疑之物。嬴政皇帝望着眼前空的庄院,冷冷笑道:“好个孔府儒家,终究与我大秦新政为敌也!彼不仁,朕何义?先开孔府石墙!”

  片刻之间火把大起,一千甲士在薛郡营造工师指点下,开始发掘孔府內所有的新墙。不到两个时辰,十几道新墙全部推倒,然却只有数百卷农工医药种树之书,未见一卷诗书典籍。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一时没了声息。嬴政皇帝端详一阵,突然一阵大笑道:“好!儒家也学会了疑兵欺诈,⾜证其护典之说大伪欺世也!”转⾝下令道“在孔里扎下行营。朕偏要看个究竟,这个孔鲋还有何等行骗小伎!”

  行营堪堪扎定,李斯姚贾胡毋敬三位大臣也风尘仆仆赶到了。

  嬴政皇帝当即在孔府正厅小宴,一则为三位大臣洗尘,一则会商如何处置孔儒事件。薛郡郡守与冯劫先后禀报了种种情形,之后,胡毋敬向姚贾一拱手道:“敢问廷尉,孔儒之触法该当几桩罪行?”姚贾道:“依据秦法,孔儒触法之深前所未见。其一,孔鲋⾝居⾼爵,不辞官而擅自逃国,死罪也;其二,抗法而拒缴诗书,死罪也;其三,以古非今,鼓噪复辟,妄议大政,灭族之罪也;其四,裹挟举族离乡逃匿,既荒废耕田,又实同民变,灭族罪也;其五,蔵匿重犯卢生,不举发报官,连坐其罪,同死罪也。至少,如此五大罪行不可饶恕。”

  “老臣敢请陛下三思。”胡毋敬长吁一声道“自焚书令颁行以来,陛下苦心老臣尽知也!然连番事态迭起,若依旧如前,半松半紧,只恐臣等与郡县官署无所措手⾜矣!”

  “老臣附议奉常之说。”李斯当即接道“陛下为谨慎计,以‘制⽇’颁行焚书令,老臣当时未尝异议也。然,树静而风不止。我退一步,则复辟暗嘲必进百步矣!老臣之见,孔儒事既不能轻,亦不能缓,当立即依法处置。何也?孔儒乃儒家大旗,其与六国复辟世族沆瀣一气,亦必成复辟势力之道义大旗…”

  “灭军以斩旗为先!”大将出⾝的冯劫立即响亮地揷了一句。

  “臣亦愿陛下三思。”薛郡郡守也说话了。

  “看来,朕是错了!”嬴政皇帝万般感慨地长叹了一声“朕原本只说,儒家毕竟治学流派而已,只要大秦诚心容纳,儒家必能改弦更张。毕竟,儒家也非全然没有政见。朕之不可思议者,何以这儒家硬是看不到秦政好处?看不到民众安居乐业?当年,孔夫子不是也曾对齐桓公驱逐四夷大加赞叹么?大秦一举击退匈奴,平定南粤,华夏四境大安,儒家能眼睁睁看不见么?朕想给儒家留一片宽阔的回旋之地,给了他文通君⾼爵,给了他统领天下文治的‮家百‬统领地位,想教儒家兴教兴文,汇聚‮家百‬而成就我华夏文明之盛大气象…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也!如何这儒家能死死抱住千年之前的井田制、诸侯制不愿撒手?果真复辟,有何好处?疯痴若此,亘古未闻也!”

  举座一时寂然。帝国大臣们从来没有见过皇帝如此感慨。

  “儒家恶癖,恋尸狂而已!陛下想他做甚!”冯劫⾼声一句。

  “老臣之见,”李斯一拱手道“儒家所以如此疯痴,本只在两处。一则,儒家政道从来不以‮民人‬处境为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此之谓也。井田制也好,诸侯制也好,仁政也好,都是对世袭贵族大有好处。秦政使黔首人皆有田,使奴隶脫籍而成平民;而贵族,则永远地失去了法外特权,永远地失去了世袭封地。秦行新政,而贵族无所得,儒家必然视秦政为恶政也!二则,儒家褊狭迂腐,恩怨之心极重,历来记仇,睚眦必报。儒家以仕途为生命之,秦政却素来轻儒,百余年从来没有用过一个大儒。孔门第八代子慎,在魏国行将灭亡而政道最黑之时,却做了魏国丞相。可见,儒家做官,从来不以该国政道是否合乎民心嘲流而抉择,而只以能否给他带来特权而选择。陛下虽用儒家,却没有赋予儒家任何法外特权。故儒家之心,终与秦政疏离。亦即是说,儒家从来没有将秦政看作自家追思的政道,儒家,只牢牢记得秦政轻儒的仇恨!”

  “丞相之说,老臣以为切中要害。”胡毋敬由衷地附议了。

  “好!”嬴政皇帝断然拍案“姚贾说话,此事如何处置?”

  “依法论罪,目下之要是搜出孔府蔵书,使证据俱在。”

  “⽩说!”冯劫大皱眉头“墙都推倒了,还能何处去查?”

  “也是。然,这千万卷简册,他能都背走了?”胡毋敬大感疑惑。

  “陛下,列位大人。”薛郡郡守一拱手道“臣有一想,孔子陵墓占地百余亩,正在孔子旧居之下,其地上地下均有石室,素不引人注意…④”

  “郡守是说,书蔵在墓里!”冯劫大是‮奋兴‬。

  姚贾点头道:“孔府房屋不多,确实很难蔵书。”

  “孔子冢如小山,倒真是出人意料之所。”李斯也有些心动了。

  “那还说甚?老夫明⽇开墓!”冯劫⾼声大气。

  “然则,掘孔子墓妥当么?”胡毋敬颇见犹豫。

  “有何不当!以老夫子墓蔵书便当么?”冯劫脸⾊顿时沉。

  “战国以来,业已有人呼孔子为学圣了。尤其齐鲁之士,更是尊孔…”

  姚贾正⾊道:“国事以法为重,老奉常无须多虑也。”

  “朕意,明⽇先开孔子故居之墙,再开墓。”嬴政皇帝终于拍案了。

  孔里之北泗⽔滔滔东去,河滨坐落着孔子墓地。

  孔子死后渐渐获得了诸多敬意,但直至战国末世,仍然只是一个因复辟理念而几为天下主流遗忘的正常的大学者,并无任何神圣光环。就实而论,孔子墓地得以保留并得到良好维护,并非后世儒家所宣称的诸般天命神圣所致。其‮实真‬源,在于儒家以人伦为本主张礼治,所有的礼仪中又最为看重葬礼,不惜耗时耗财耗人生命以完成葬礼。《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毋庸置疑,这是非常动人的。一个学派的人士自愿地耗时耗财耗命,全然可视作一种自由信念,与他人无涉。然则,若从当时实际想去,这种葬礼与大争之世其余学派珍惜时光生命以奋发效力于社会相比,距离很远很远。若孔子达观如庄子,节葬如墨子,看重生命功效如法家兵家与其余诸多实用学派,孔子的墓地完全可能如同许许多多的诸子大师那样无可寻觅了。

  这座孔子墓地最显赫的标志,是一片各⾊树木汇聚的独特小树林。据说,这片树林是孔子死后各国的儒家弟子各持其国之树木前来栽种的,是故树⾊驳杂。林间一条大道直通墓地,道口两侧是两座古朴的石阙。因了这两座石阙,时人亦称孔墓为阙里。《史记·集解》之《皇览》对孔墓的描述是:“孔子冢去城一里。冢茔百亩,冢南北广十步,东西十三步,⾼一丈二尺。冢前以瓴甓(砖瓦)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本无祠堂。冢茔中树以百数,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名其树者。”墓茔旁边,是孔子当年的旧居。按时人说法,叫做孔宅旧垣。种种情形可见,孔子的墓地是简朴而清幽的。至于占地百亩,在地广人稀的时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清晨,大队肩扛铁耒的士兵在冯劫指令下开始了墓地开掘⑤。

  与此同时,另一大队士兵在姚贾胡毋敬指令下开始拆孔子旧垣的石壁墙。大约一个多时辰后,几道拆毁的石墙中发现了百余卷典籍。姚贾胡毋敬大体清点后,立即飞报了皇帝行营。嬴政皇帝立即驱车到了旧垣,亲自察看了起出来的蔵书,思忖片刻下令道:“廷尉可会同御史将蔵书登录,以为凭据。之后将石墙依旧砌起,书卷照旧蔵人。”胡毋敬大是不解。嬴政皇帝却转⾝对薛郡郡守下令道:“自今⽇之后,派⼲员秘密守住孔里,但有可疑人等前来起书,立即缉拿。”郡守领命。胡毋敬这才恍然了。

  午后时分,墓口开出了一条宽阔的坡道,士兵们已经在坡道两侧举起了火把。嬴政皇帝大步来到墓口,却被冯劫拦住了:“陛下请带剑进墓!”嬴政皇帝一阵大笑:“朕乃活天子,见一死圣人,用得着带剑么?进!”冯劫说声老臣先行,从兵士手中接过一支火把,第一个大踏步进了墓道。嬴政与李斯姚贾胡毋敬等也随后走下了坡道。

  墓道尽头是一方宽敞的⻩土大厅。郡守与几名将军各持一支火把,大厅一览无余。只见‮央中‬一方棺椁平卧于三尺石台之上,棺椁之前是一尊孔子坐案观书的泥俑,泥俑左后侧是一张长大的木榻,榻上有耝布帷帐,帐中有棉被草席;泥俑右后侧是一方长案,案上一鼎一爵,案侧一只原⾊木酒桶;泥俑正前方是一辆轺车,车盖⾼五七尺,车后一座弓箭架,弓与箭俱全;土厅右角是一张琴台,靠土墙处有一竹制大书架码満了简册,各有写字的⽩布条贴于简册之上。

  “陛下,这方土厅没有蔵书之地。”冯劫显然很是失望。

  姚贾走到书架前道:“《周易》、《诗》、《舂秋》、《尚书》,至少这里有四部书。”

  “墓室六艺俱全。陛下,地下孔夫子依然故我。”李斯打量着四周。

  “如此土墓室,不像有蔵书。”胡毋敬有些困惑。

  “要否启开棺椁查看?”冯劫不死心。

  嬴政皇帝没有理睬冯劫,也一直没有说话,只在火把下巡视着大厅,神⾊颇见肃穆。走到书架前,嬴政皇帝指点着那些书卷道:“孔夫子增补《周易》韦编三绝,编修《舂秋》耗尽心神,集采民诗多少劳碌,夫子该当拥有如此几部典籍。留给他了。”走到食案前,嬴政皇帝颇觉好奇,打开了木酒桶凑上闻闻笑道:“好香!果然数百年兰陵美酒也!”说罢,用食案上的细长酒勺舀出一勺一饮而尽,品咂着笑道:“真好酒也!来!每人一勺,其余仍留给夫子。”皇帝如此,大臣们顿见轻松,君臣笑声中李斯等大臣每人一饮,纷纷赞叹不绝。

  嬴政皇帝继续转悠着。走到榻前,嬴政皇帝撩帐坐于榻上,感慨叹道:“夫子节俭,果然不虚也!”走到南墙下,嬴政皇帝取下弓一拉竟大为惊奇:“孔夫子能开得如此硬弓?”说罢,嬴政皇帝欣然取下一支箭搭于弓弦,拉満弓一,一支羽箭嗖地没人了东墙⻩土中。大臣将军们一片喝彩赞叹。嬴政皇帝笑道:“看来,夫子还真有些许功夫。若去从军,定是大将之才。”走到泥俑前,嬴政皇帝对着泥俑深深一躬道:“夫子,嬴政总算见到你老人家了。非嬴政着意扰你清梦也,实是夫子后裔迫我太过也。嬴政今⽇一别,复你陵墓如昨。夫子啊,嬴政告辞了…”

  “陛下快来看也!”冯劫突然吼叫了一声。

  嬴政皇帝蓦然回⾝,见冯劫举着火把连指东墙,于是大步来到了墙下。端详之下,只见⻩土墙上依稀几排暗红⾊的大字——秦始皇,何強梁,开吾户,据吾,张吾弓,东墙,唾吾浆,以为粮,前至沙丘当灭亡!

  土厅的大臣将军们一时惊愕了,默然了,目光一齐聚到了皇帝脸上。嬴政皇帝未见如何震怒,却是一脸惊讶道:“怪亦哉!子不语怪力神,莫非夫子也作伪?世间果真有如此神异之事,能生知后世数百年?”

  “岂有此理!夫子一派胡言!”胡毋敬愤愤然。

  “直娘贼!老杀才死了还要咒人!鸟个大师!”冯劫连连大骂。

  姚贾却是一直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墙上字迹,此时上前用手轻摸土墙,又用指甲轻轻抠划字迹,不噤一声惊呼:“陛下,有鬼!”众人一时大惊,纷纷拔剑在手护住了皇帝。

  嬴政皇帝大笑道:“散开散开!朕便看看夫子如何装神弄鬼!”姚贾却连连摇手⾼声道:“不是那鬼!是这字迹有鬼!⼲红字下是新朱砂,上边暗红⾊做假!上边⼲黑,下边鲜红!”众人又是一惊,围上前一看,果然——暗红⾊表⽪下显出了一片鲜红!

  “土墓有暗道,孔府搞鬼!孔鲋孔襄!”冯劫大吼。“儒家欺秦太甚也!”骤然之间,嬴政皇帝面若冰霜。

  列位看官留意,孔墓留字是诸多史料留下来的一则谶言,具体文句各典记载不一,唯有最后一句各典相同,都是“前至沙丘当灭亡”孔子素来厌恶怪力神,果能有此谶言,岂非徐福卢生等欺世术士之流?是故,这则谶言的最后一句,是最明显不过的后世儒家作伪。各典对嬴政皇帝的人墓作为说法不一,独对最后一句的“沙丘灭亡”四字却惊人地统一,岂不发人深思?——

  注释:

  ①鲁国灭亡于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时秦昭王五十一年。楚国灭鲁。

  ②儒案人数四说:《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四百六十余人,《文选·西征赋·注》云四百六十四人,王充《论衡》云四百六十七人,卫宏《尚书序》云七百人。从王充说。

  ③郡尉,奏郡武官,掌“典兵噤,捕盗贼”;捕卒为捕盗军吏。几如后世捕快。

  ④《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庙,蔵孔子⾐冠琴车书。”《索隐》云:“孔子所居之堂,其弟子之中,孔子没后,后代因庙,蔵夫子平生⾐冠琴书于寿堂中。”

  ⑤秦始皇掘孔子墓,历史学家马非百先生之资料集《秦始皇帝传》辑录了诸多文献记载:《论衡·实知篇》,《太平御览》八六、六九引《异苑》、《舂秋演孔图》,《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兖州府·纪事一》等。  Www.UjixS.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4:大秦帝国3:大秦帝国2:大秦帝国1:绿牡丹锁帝翎第一女神捕玉簟秋(流潋新芽长夜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如果喜欢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完本版阅读与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