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蒋介石评传免费VIP章节
|
|
游记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蒋介石评传 作者:李敖 | 书号:43598 时间:2017/11/7 字数:5625 |
上一章 第四节 下野为晋身之本 下一章 ( → ) | |
宁汉裂分,蒋介石无疑是“罪魁祸首”因实由其一手主导,双方剑拔弩张,大有短兵相接之势,幸北洋军阀未除,孙传芳残部与直鲁军主力犹在,意图卷土重来,若宁汉阋墙火并,势必同归于尽。于是双方因情势所,各自北伐,同仇敌忾,将內斗暂时搁置。宁方北伐由何应钦、⽩崇禧、李宗仁分三路于一九二七年五月向陇海路进,连战皆捷,六月二⽇克复徐州。约略同时,武汉北伐之师由唐生智、张发奎指挥,亦抵达陇海一线,进驻郑州。冯⽟祥则由潼关攻占洛,迫奉军北撤,促使山西阎锡山响应。此情此势,原可齐心协力,直捣燕京,卒因宁汉裂分“”痛未消,各自为政,难以一致,最后各自班师。 武汉方面最初由于蒋之反共而联共,然而由于共产组织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国共间的利益冲突,亦在所难免,而适于此时,共产际国通过《关于国中问题的决议》,強调土地⾰命,动员共中实行土地⾰命,筹建红⾊武力。共产际国代表罗易(Roy)并将决议副本送汪精卫主席,汪感到有违一九二三年孙越宣言,共有取而代之之意,遂决定“分共”解除鲍罗廷职务,且于六月六⽇率团北上,与冯⽟祥会晤于郑州,商议“分共”反蒋事宜后,再班师回汉,南下防共,以及部署东征,可见武汉国府于“分共”之后,仍要以武力制裁南京伪府,声讨叛徒蒋介石的。 然而蒋介石却釜底菗薪,于六月十七⽇面晤冯⽟祥于徐州,盛宴款待,结为金兰,并大加利,于六月二十一⽇上午十时打电话给冯⽟祥“请派兵直捣武汉”为冯所拒。(见《冯⽟祥⽇记》第二册,页三三七)冯力主宁汉调停,并电武汉促使宁汉合流(见《致武汉汪谭等电》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一⽇),以完成北伐大业。冯⽟祥的态度至少也不助武汉东征,多少于蒋有利,而蒋仍回师西攻,解决武汉,只因李宗仁反对,坚持北伐而作罢。(参阅《李宗仁回忆录》,页三一五)不过宁方虽不西攻,汉方仍东征,虽因分共延误,精锐确实已向下游移动,蒋介石遂召回李、⽩鲁南之师。直鲁军乃乘机南扑,于七月二十四⽇攻陷徐州重镇,南京震动,蒋介石乃亲自出马指挥,反攻徐州,并于出发前的纪念周上,声称不打下徐州不回南京。二十五⽇专程北上,亲率五军两师,会同⽩崇禧部,与直鲁军战于淮河、徐蚌之间,蒋以统帅亲至前线,竟被敌人之深⼊以至中伏,使全线溃败,敌军乘胜追击,大败亏输,狼狈不堪,于八月六⽇仓皇返宁。如此惨败,羞愤可知,更何况誓言在耳,实难以下台,竟杀前敌总指挥王天培以怈愤遮羞。 蒋介石原想一举夺回徐州,歼灭孙传芳残部,然后解决武汉。不意徐州未得,却败北如是,幸⽩崇禧庒阵有方、指挥若定,得免全军覆没,然敌炮已临浦口,隔江可闻,颜面何存?而武汉东征之师已沿江而下,步步进,可谓左右受敌、內外攻,实非引退不⾜以蔵败绩之聇、非下野不⾜以消武汉之怒。武汉国府主席汪精卫早于七月二十三⽇便公开宣称蒋介石“是国唯一的敌人、是国民⾰命军唯一的敌人、是国民唯一的敌人”!(汪撰《国中国民告国民⾰命将士书》,载《民国⽇报》)武汉既已分共,倒蒋非因其反共,乃因其违纪,此亦蒋自知在兵败之余,非下台不可的原因。 蒋介石自徐州败归之时,即告李宗仁其下台已不可免,并以军事相托,故引退绝非猝然。“辞职宣言”由陈布雷起草,到八月十三⽇于蒋离宁后才见诸报端,其间两个月,尚须做复出的准备工作以及修改文稿等等。这篇宣言无疑经陈布雷精心包装过,我们必须拆开来看,以见真相。蒋介石首先说: 中正自薰沐总理之教训,即以二义自矢:一、认⾼于一切,在的利益之下,员个人绝无呈主观、用感情、计利害之余地。二、认捍卫基为员最大之天职。苟有逞智弄巧,奉违,篡夺吾基础、剽易吾主义,使吾名存而实亡者,必竭全力以铲除之(《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三十卷,页五十二,另参阅《国闻周报》第四卷第三十三期) 他必须下台,即因自南昌以来,以个人之“主观”、“感情”“利害”抗命央中,甚至别立央中。武汉央中呼吁“恢复权”即针对他而来。他原想以武力解决武汉央中,无奈兵败,两面受敌,只好引退以解困,而竟以“认⾼于一切”为说词,显然以“黑⽩讲”来混淆视听。至于他于宣言中护的振振之词,从他⽇后一再“铲除”异己视之,直把个人的权力基础与“吾基础”画等号,以责成员为他个人效忠,已蔵其机。 他于八月十四⽇在海上发布的“辞职宣言”中又说:“昔⽇以之命令不能不进者,今若认中正一退,可解纠纷,中正固无时无刻或忘归隐也…今既咎戾集于一⾝,即应自劾而归去,解除职权,以谢天下。”(同上,页五十二、五十七)此话才透露一点天机,已不是假设的要他退。 李宗仁于蒋下野后赴庐山与汉方会晤,始知唐生智乃挥师下芜湖,实如吴稚晖所说:“照唐生智那种气势汹汹,我们两面受敌不了,蒋先生暂时歇一歇也好。”(李云汉《从容共到清》,页七六二)因蒋之“歇一歇”汉方才肯派孙科与谭延为代表与李宗仁返宁议和,益知蒋在当时情况下,是非下台不可的。李亦因而体会到蒋下野这着棋下得⾼明,因一下野即失武汉东征的借口(参阅《李宗仁回忆录》,页三二五至三二七),至少可为缓兵之计。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还提到,蒋故意散布桂系“宮”的谣言,后来无论正史野史竟多以此谣言之成理而信之。李曾要蒋辟谣,蒋笑而不予理会,李怀疑蒋借此打击桂系。(见《李宗仁回忆录》,页三二○至三二一)其实“宮”之流言,无非想把蒋说成是一“受害者”而混淆了他下野的真正原因。 接着蒋介石又在宣言中说: 幸赖主义之照临、同志之用命,曾不数月,湘、鄂、赣、闽全告复,此非中正所敢贪天之功,实央中执委会付托之专,用能集中号令,团结內部,不虞牵制,以克奏斯绩也。何图包孕本之共产徒,奉鲍罗廷之发纵指示,造作种种蜚语,提出军阀、独裁等口号,冀直接打倒中正,间接打倒国民⾰命。而本本军之一部分同志,不悟其奷,竟被所惑,遂以为中正有企图军阀及个人独裁之倾向。(《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三十卷,页五十三) 由此可见,他于下野前夕,已想改写历史。他说“非敢贪天之功”实把“克奏斯绩”之战功,归诸于己。其实湘、鄂之战,战功属李宗仁、唐生智,底定江南的首功是⽩崇禧,蒋仅具总司令之名,并无直接关系,而他亲自指挥的南昌之战与徐州一役,却是整个北伐战争中最最惨败的两次。他之下台亦即因徐州丧师的后遗症,竟以“克奏斯绩”来掩饰。此时武汉已分共,他仍以反共来转移视听。他痛骂鲍罗廷,但若非鲍助孙中山改组、若无俄援,广州⾰命据地何从建立?北伐何从开始?若非共中大搞群众运动,何能四处响应,不数月而达京沪?他为了掩盖“兔死狗烹”之事实,竟反咬共一口,予其清以合理化,并以“打倒中正”与“打倒国民⾰命”混为一谈,且故意颠倒“打倒中正”之因果关系。至于其“个人独裁之倾向”在当时即未彰著,亦为其后来行事所证实,还不止是“倾向”而已,⽇益见诸具体行动矣。 他最后要求“武汉同志克期联袂迁移来宁,共同集合于南京,而谋国大政之进行”(同上,页五十六),则不得不承认武汉央中为正统,由汉迁宁,其自立之南京府政自须撤销后并⼊。他于发表此宣言之后,又于八月十九⽇发电辞总司令职权。但他并非真正归隐乡里,实继续在幕后策动,并于离宁前便已安排亲信姚琮的警卫师与孙星环的宪兵团,驻守南京城,以及密令何应钦掌握其嫡系队部,其伺机再起的意图已十分明显。既再起,时局不能搞得太糜烂,否则覆巢之下无完卵。李宗仁终于八月底九月初赢得栖霞龙潭之役,击溃孙传芳意图南渡之师。但龙潭之战是险胜。若失败,南京固不守,整个江南亦难保,就可到全局溃败的地步。李宗仁指出,紧要关头偶然发现何应钦想收兵保存实力,幸及时制止。(见《李宗仁回忆录》,页三三五至三三六)何若无蒋命,何能出此?但同时蒋亦雅不时局太稳定,让汪精卫迁都成功,统一权,否则将扼杀再出之⾝价。总之,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借下野以金蝉脫壳,然后见机效“哪吒闹海”于政嘲迭起中脫颖而出,造成“斯人不出奈天下何”的局面,以达到集大权于一⾝的目标。 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即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六⽇电告汪精卫,请将武汉央中 府政尽快迁往南京,汪于翌⽇在国民央中政治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宣称: 迁都南京是央中四月初旬就决定了的议案,何况现在南京府政已经无人负责。据今天所收的报告,也说南京府政已经停止办公,事实上已不存在,那么我们应决定到南京去的方式。(见该次会议速记录) 遂复电李宗仁,决定迁宁。于此可见双方议定迁都南京,表明南京方面自立的央中已经撤销,以武汉央中为惟一的国民央中,亦为宁汉由裂分而合流的主要前提。汪乃于九月五⽇率领顾孟余、徐谦、陈公博、朱培德等央中委员,乘舰抵达南京。汪一到就力述,要宁汉合作、內统一,必须召开二届四中全会,以承续武汉召开的三中全会,亦借此显明武汉央中的正统与合法。但汪到之后,发现宁方央中委员胡汉民、吴稚晖、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已经避居海上,很可能受蒋之嗾使,不与汪合作筹开四中全会。汪为了表现合作精神,派谭延闿、孙科两人赴沪沟通。但为胡等所拒。汪遂偕谭、孙以及朱培德、李宗仁、李烈钧、程潜、于右任等要员联袂去海上劝驾。不意不仅胡汉民等不愿合作,而且聚集海上的极右西山会议派老国民也来搅局。盖因蒋介石于四一二海上屠共之后,即恢复西山会议派林森、邹鲁、张继等籍,密谈统一务,早已合流。故沪宁沆瀣一气,刻意在法统问题上大做文章,抵制汪坚持召开的四中全会。如张静江竟声称,武汉府政并非正统府政,前所召开之三中全会乃联共会议,也属非法,故本没有召开四中之资格,而主张重新召开三中,以衔接二届二中。且不论有违宁汉合作之前提,若以联共为非法,则孙中山联俄容共之一届即应否认,本要重起炉灶。以张与蒋之亲密关系,此横蛮刁难之语显由蒋之授意。更可注意者,后来蒋再出夺权成功,径自召开四中全会,就不管合法不合法了。更可见张之目的,就在捣蛋,使话谈不下去,无从沟通。 国民各方人马再于九月十一⽇聚会,汪精卫再度提出四中全会召开之必要,然续遭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等反对,西山会议派分子更在旁鼓噪。在此情况下,原在武汉央中的孙科提出折中办法,由沪、宁、汉三方筹组央中特别委员会,暂时行使央中职权,以筹备召开三大,得到大部分人赞同(见《国民央中特别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录》原件),汪孤掌难鸣,只好默认,但心中极不以为然,为了不使谈判决裂,仅表示消极,遂于十三⽇夜离开海上,前往九江,通电引退。汪之坚持召开四中全会,自有其原则立场,自谓:“央中第四次全体会议之被挫,特别委员会之产生,实为宁汉合作以后,至可痛心之事,亦本至可痛心之事也。”(汪精卫《复法总支部函》)李云汉以此指责“汪兆铭反复”(见氏著《从容共到清》,页七七二),殊失公正。特委会虽于九月十五⽇正式在南京成立,汪亦被选为国府常委之一,但由于汪之消极引退。所谓合流,全无实质意义,必为野居奉化坟庄的蒋介石所窃笑自喜! 武汉府政迁宁之后,两湖便在军事強人唐生智控制之下。唐原反对合流,东下夺权,自有其个人野心,乃怂恿汪成立武汉政治分会,以与特委会相抗。唐更公开宣布反对特委会,广州张发奎通电支持,国民遂又成对峙之势。南京特委会遂派孙科、伍朝枢、居正等上庐山晤汪,在同意于十一月一⽇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的前提下,获致恢复央中之协议,可见汪所争主要仅此一端。然而十月二十⽇南京特委会突下令讨伐唐生智,引发战争,四中全会又因故流产,汪愤然取道回粤,反对南京特委会,准备在粤筹开四中全会。约当此时,蒋介石提早自⽇本返沪,于十一月十⽇电汪,赞同召开四中全会,并请汪赴沪晤商,并参与预备会。两个多月前,蒋初下野,犹拒见汪,汪鉴此善意,遂于十一月十五⽇偕李济深在广州启程,经港赴沪。不意又发生变故,广州于十六⽇晚上发生事变,张发奎与⻩琪翔以武力驱逐代理李济深主持粤政的⻩绍竑。因而汪于十八⽇抵沪时,即遭李宗仁、吴稚晖、蔡元培等妄加攻讦,令汪百口莫辩。吴稚晖更于十二月五⽇联合张静江等,提案弹劾汪精卫、顾孟余、陈公博。又是吴稚晖、张静江在耍把戏,能不怀疑幕后的“黑手”?在此处境下,汪乃顺⽔推舟,促请蒋介石复职而个人引退(阅《汪精卫先生最近演说集》,页一七九),冀求稍缓攻击。然十二月十一⽇又发生广州暴动,共产起事,组织公社,吴稚晖等再借此变本加厉指责汪精卫,妄指其“酿成此次之巨变”汪虽辩解,但南京国府仍于十六⽇决议讨伐张、⻩之外,并通缉汪、陈、顾三人。事情既已发展到此一地步,汪精卫不得不于当晚偕秘书曾仲鸣,怀着郁愤心情,再度登轮赴法。我们不能不怀疑,蒋介石串通特委会分子,引汪离粤,俟汪抵沪后,借故攻击,不遗余力,不容置辩,使其无法立⾜而被驱出国门。汪精卫此次离国,与上次因中山舰事变出国,虽属“异曲”但对蒋介石而言,却是“同工” 汪出国门后,特委会却于十二月二十八⽇自告结束,该会除了令各地各级部,厉行清,重新登记员外(见《国民央中特别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记录》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七⽇,页六),好像是特别与汪过不去而设立的。在中枢空虚的情况下,蒋介石复出的时机已经成。一九二八年年初,复国民⾰命军总司令职,二月二⽇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汪坚持而做不到的,蒋于一退一进之余做成功了,攫取了国民最⾼权力。一时之间⾝边没有了汪精卫的影,没有了共产的影,也没有了唐生智的影。在大权几乎独揽之下,四中全会任命他为中执会务委员兼组织部长和军委主席,进而通过整理各地务案,削减派系力量,基本上已集、政、军实权于一⾝。 Www.UjIxS.CoM |
上一章 蒋介石评传 下一章 ( → ) |
红色11李敖有话说李敖回忆录快意恩仇录坐牢家爸爸给北京法源寺为中国思想趋中国性研究上山·上山·三大名校演讲 |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蒋介石评传,如果喜欢蒋介石评传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蒋介石评传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蒋介石评传完本版阅读与蒋介石评传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