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紫玉钗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紫玉钗  作者:司马紫烟 书号:41530  时间:2017/9/20  字数:52762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    下一章 ( → )
  李益很得意的回到內室,小红侍候他就寝,一句话都没有问,李益也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李益醒来时,看见小红正在擦拭那柄防⾝的短剑,擦得非常小心,用一块绸子,倒上了些许⽩⾊的粉末后套住了锋刃,用劲地菗动着,完后,才把匕首小心翼翼地归⼊鞘中,然后把那块绸子丢进火盆中焚化了,冒出了一阵很刺鼻的青烟。李益被那些烟的味道弄得咳起来,反而把小红惊醒,道:“啊!爷,原来你已经醒了,怎么不叫妾一声呢?”

  李益呛得眼泪鼻涕一起流了,小红为他又,倒了一杯热茶,又倾了一点醒神去毒散,放在李益鼻前,让李益嗅了,打了三四个噴嚏后,李益才定下了神,喝下了两口热茶,着气道:“喔!真厉害,小红,你烧的是什么东西,怎么那般怪味道?”

  “是一种药末,妾⾝不知道爷已经起⾝。而且就在旁边,否则妾一定要爷屏住气息,离远着点儿的!”

  李益又呼了口气:“你这丫头也真是,我不但起来,在你背后也半天了,你却到现在才知道!”

  小红道:“那时妾⾝全神贯注,不敢少怠,所以对⾝外事物都忽略没有注意。”

  “全神贯注,只是为了擦拭那枝匕首?”

  “是的!爷!那种粉末是种剧毒,见⾎封喉,妾⾝必须十分小心,以免沾上伤了自己。”

  “喔,兵刃淬毒,就是这样子淬上去的?”

  “不!那是将毒药溶于⽔中,将刚出炉锻红的兵刃浸⼊毒⽔中,使毒为刃昅收,永远的保存在刃上,这样一来,使用时就不太方便,而且兵刃变为蓝⾊也容易使人警觉。再者毒不若妾⾝所用的方法剧烈。妾⾝将毒粉以绸布包着,在刃⾝上用劲地擦,使药大半附于刃上却不会变⾊,虽只能使用一次,但是十分剧烈,只要沾上一点肌肤,挑破一点外⽪,毒浸⼊,七步断魂…”

  李益用手拍拍口道:“好厉害,好厉害。”

  “这原是妾⾝备来行刺仇家于老贼时所用的,只是没机会吧了,妾⾝就留下,想不到用在这地方了。”

  李益道:“你也太谨慎了,我想用不着这么费事的。”

  小红道:“爷!你知道要用来对付谁的?”

  李益笑笑还:“自然是用来对付史仲义的,昨夜我在跟那个罗老夫子在谈话时候,你在门外都听见了。”

  小红倒是一怔。目泛奇光道:“爷知道我在偷听?”

  李益一笑:“当然知道,而且知道还是你,否则我早就声张起来了,还会一直让你听下去?”

  小红不相信地道:“爷练过武功吗?”

  “看什么武功,我出⾝世家,盘马、弯弓、舞剑,一些耝浅的战斗动作,总要学几下,用来锻练⾝体的。”

  “不!那种功夫不算,妾⾝说的是练气吐纳的內家技击心法,爷一定练过,否则耳目怎得如此聪明?”

  李益笑了:“我可没有练过那种本事,只是耳目聪敏,不逊他人,那是我向一位老道士学的,我幼时读书很苦,⽇以继夜不息,那个老道士教我一个‮坐静‬养神的方法。”

  小红失声道:“那一定是上乘的內家秘诀,爷是怎么练的,能够说给妾⾝听听吗?”

  李益道:“能,不过就是一个‮坐静‬的‮势姿‬,五心向天,闭目內视,能见中诸杂念,或摒之,或聚之,能收放自如时即为成功,我照着做了两年,果然大有功效,目能视,耳能闻,一心兼可二用,所以在别人朗读时,我就能看另外一本书,耳听目视,俱能记,省了他人一半的时间,却能陪收他人之效果,我在小时有神童之称,大概就得力于此者不少,而且借着这种秘诀,也使我的耳目特别灵敏,不过那个坐姿到后来就渐渐地因为骨骼转硬坐不成了。”

  小红道:“不可能,这分明是一种极为上乘的內家练功要诀,爷只要勤练不辍,定必可⽇益精深的。”

  李益道:“我说的是真话,在十四岁的时候,我再以那个坐姿行功,却越坐越累,全⾝大汗,四肢菗痛。”

  “那是什么缘故呢?不应有此现像呀!”

  李益笑笑,接着道:“那时那个老道士还在,我以这种现象去问他,他端详了半天,问了我一句话,然后就连声说可惜,可惜,接着自己又叹息说他早该想到我既是一脉单传,绝不可能成为他的门中人,自此云游而去。”

  小红更为诧然地问道:“他问了爷一句什么话?”

  李益道:“他问我是否破了⾊戒?”

  小红哦了一声:“我明⽩了,爷练的果然是道家金丹飞升之道,必得以童⾝修为历过九九大劫,道成丹固,才可以从心所,十三四岁为发⾝之期,四五月为舂思萌动之期,宜特别戒慎,因为这就是道长所谓暗九之数,十三岁戒之在五月梅雨之际,十四岁则为四月蚕桑之期,一三五、一四四,三数之和为九,亦即暗九之成也…”

  李益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我一直认为道家明九暗九的九九劫数为无稽,听这一解释才明⽩了,十三四岁为男子发⾝之时,虽曰少年,但大家还是以儿童视之。略少避忌。四五月是舂思撩人之时,最多绮思,当其时也,家中成年女子舂衫初易,肌肤偶露,对十三四岁少年,前者无戒防之心,后者则隐兴沾泽之意,确是最尴尬之际,我完全是以一己的经验体会,但想来在他人也是差不多的,道家暗九之劫,倒是有所据的了。”

  小红道:“爷难道在十四岁那年就…”

  她不好意思再问下去,李益道:“其实我在十三岁就已经初尝异味了,那是我家中一个大丫头,她在园中采桑,有时要爬到树上去摘⾼处的新叶,我在树下看书,不经意时,举首上看,峰壑隐见,难免不砰然心动,而那个丫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意把⾐服穿得松松的,在我头上跨来跨去,终于使我情不自噤而⼊了道儿…”

  小红的脸也不噤红了道:“爷也真是的,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李益轻笑道:“孔夫子把修齐治平的大道理定出很多的规律,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地做到的,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只要能择其要者而行,勿离大道,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了,非礼勿视。是为不见可而不动心,实在也是最难的。”

  小红红着脸,过了一会儿才又问道:“爷既然在十三岁就破了⾊戒而失童⾝,怎么到了第二年才有异状呢?”

  李益道:“那或许是我的资质过人,偶一为之,无损于道基,到了十四岁的时候,人事已开窍,胆子也大了,偷期密约,时兴‮雨云‬,才把那些所谓元,-伤过度,才算是把早几年的努力都毁了,而且我认为道基之养成,固非一⽇之功,真要毁基,也不是一两次便能毁得了的,立以为戒,戒之在始,只要一开始,就很难再收回来就是了。”

  小红叹了口气:“那个道士一定是位修为有素的⾼人,他指点爷练气的功夫,也是很难得的修真功诀,只可惜爷未能全始终,否则现在一定是个…”

  李益‮头摇‬道:“我其实对他所授的那些早就有所知觉,对于毁了道基,我一点都不后悔。而且他教我的功课原也不止那些,是我不愿意进一步去修为而已…”

  “对呀;我想他既然看中了爷的资质,授以秘传,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指示,故不至于轻易动心的,爷为什么…”

  李益道:“为的是我的志趣,我本无意成仙成道,学一点健⾝益智,延年-病的方法就够了,对他后来所讲的明真见,善养真如的法旨,我本就没再下功夫,因为我自己是一脉单传,不能绝了先人的香火,再者我认为仙道无凭,很可能是空忙一场,再者我认为仙道太无谓,纵然修成不死之⾝,也不过像棵不死的老树一样,纵然占了一个地位,对人有什么好处?远世而隐,与松鹿为侣,又有什么意思?”小红为之语结,李益又道:“上天给予我这份聪明这份才具,⽗⺟生育我,养育我,天覆地载,慈亲鞠育,这两大至恩不报,而妄谈修真之道,纵然成了神仙,也是个忘恩负义之徒。为人为己,我都应该做点什么…”

  小红道:“爷,神仙一样也可以救世的。”

  李益摇‮头摇‬:“那是骗人的,⻩庭经卷,我看过一些,里面全是些修己之道,至于有些自称神仙的人,借看幻术惑⼊耳目,那本就是旁门左道,神仙保气之术由吐纳⼊门,上乘者可辟⾕而登仙,下者则轻⾝健步,力逾常人,成为所谓的剑客,如此而已。”

  小红愕然道:“爷,原来你懂得很多!”

  李益道:“不多,我只是略略晓得一点其中道理,所以我才能用琴声来指点的剑技更进一层,也能授你无弦之琴之奏法,识得你心中之音意所寄,你也应该明⽩的,假如我不是具有这种修为是做不到的。”

  小红道:“我可被爷骗苦了。原来爷⾼明得很。”

  李益道:“那你又错了,我只懂得道理,却没有下过苦功,內家吐纳之旨是勤修不辍,才能⽇益精进,而我早在十三,四岁时就中辍了练习,少年即因纵过度,伤了真元,难望有大成,我也不想在这上面下太多的功夫。”

  小红道:“照爷的那番谈话来看,爷懂得很多,为什么又不自克制而自毁道墓呢?那对⾝体是有害的!”

  李益一笑道:“我知道,我若不是那样子来一下,又怎么会叫那老道士对我感到失望而放弃了我呢?”

  小红睁大了眼睛道:“爷是故意的?”

  李益道:“是的,他看中了我的资质,授我以修为要旨真诀,助我速成,是想把我当作他的⾐钵传人的,我对他那些启发灵智,发挥聪明的方法感‮趣兴‬,对他的修真大业则‮趣兴‬索然,但我如不表现得与道有缘,他就不会肯教我那些,既然学了他的⼊门功夫,就不能不敷衍他,到了最后,我只有叫他自己失望回头,免得再纠缱我。”

  “爷,那个老道士的法号叫什么?”

  “他自称罗真人,云游无定,为了我,曾在姑臧小居三载,以后就又云游莫知所终了。”

  “罗真人是位得道的陆地神仙,多少人想⼊他的门墙而不可得,爷却⽩⽩地放过了这个机会。”

  李益淡淡一笑道:“我又不想成仙得道,自然不会认为可惜,而且我也不相信他是什么真仙,否则他应该看得出我的功名利禄之心太重,本不是神仙中人。”

  小红轻叹无语,倒是李益道:“我昨夜听到你在门外,可是事后你没有问我,我知道你必然已经明⽩了我的意思,所以也就不再吩咐你,果然你都准备好了,小红,得卿为助,那实在是我最大的幸福,因为从不需要我开口,就能知道我想做什么。”

  小红微泛苦笑道:“爷,妾⾝说句话,爷不要生气,爷的机心实在太重了。”

  李益道:“小红,我这是不得已,假如我不算计他,他就会要置我于死地了。”

  小红微怔道:“那怎么会呢,史仲义只是为求自保。”

  李益冷笑道:“有些话我没有对别人说,但我心中明⽩得很,史仲义这个人的机心太重,我承认是得他太紧了一点,但凭心而论,我只是为了朝廷尽心,使兵权归于朝廷节制,戍卒对调,他还是当他的节度使,与争权无损是他自己想造成的一股威胁朝廷的实力,才舍不得放手,居然演出这一套把戏来了,我自然不能放过他。”

  “可是他怎么会有杀死爷的意思呢?”

  怎么说,但是我在河西,不管他事前怎么严密部署,事后局势一明,我总会知道的,他会让我回到朝李益道:“他就是为了我挤得他太紧,才不惜发动胡以中止易戍之举,朝廷由得他想怎么说就廷去说明吗?”

  “但爷是朝廷派来督促修城的特差,他敢杀死爷吗?”

  李益笑道:“他当然不会自己杀死我。但是他却可以借刀杀人。我既然是监督修城,动工时必然要到城墙外去勘察,塞外就是大唐与突厥人的界地,胡若起,我岂不是首当其冲,事后他报称我死于军,推得一乾二净的了。”

  小红道:“爷是从那儿得来的这些奇想?”

  “由我本⾝而想到的,我若跟他易地而处,我就会这么做,史仲义看来也不笨,他自然也会这么做的。”

  “我实在难以相信。”

  “那很简单,等他来了我就先把他的计划叫出来,他若是有此心,一定会做贼心虚,恼羞成怒,甚至会当时变脸想杀死我,那时你再下手也不迟。”

  小红脸⾊一变道:“果真如此,我杀死他就不会內咎了。爷!现在妾⾝再说句实话吧,昨夜我虽然听了爷跟罗夫子的谈话,心中颇不以为然,爷只是揣测之词,并没有真懑实据;却连个分辩的机会都不给人,就要致人于死地,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李益诧然道:“小红,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的?”

  小红道:“这本来就是事实,爷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岂非是早就有心置他于死地?”

  “我跟他无怨无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了实现爷的计划呀!”

  李益笑了一下:“小红,你把我看得太神奇,也把我想得太狂了,不错,易戍之计是我拟的,我是个文人,本不懂得军事兵法,那天只是跟⾼晖在谈话,灵机一动,随便提出个办法来,那知道⾼晖竟连声说好,着问我如何实行,我中本无成算,那里会有什么办法。但是他问得很急,我也就信口开河,据一点耝浅的了解,提出了一些办法,⾼晖就认了真,当时就写了几封信给我,要我必须促成比事。”

  小红道:“由此可见爷在知事之明上,确有过人之处。”

  李益叹了口气:“小红,军国大计,那里能如此草率就定了案的,这个计划即使⾼明万分,⾼晖也无权作主,至少回朝向圣上请示过之后,得到了御命示可,才能付之实行,甚至于还要跟一些御前谋国的老臣再三商讨后,才能算为定案。”

  “⾼大人事先并没有肯定答复认可,他只是写了几封私函,要爷来探听一下边镇的语气态度,所以他在事后请准了圣谕,甚至于也颁出兵符,却仍然未能敲定,要使臣在前驿观望等候,看情形再作斟酌。”

  李益笑笑道:“你把军国大计看成儿戏了,⾼晖给我的私函虽然措词含混,但是他授权给我来探讨边镇的意向,就是此事已为定局,只是不敢轻举妄动而起各路边镇闻讯生变,所以,未敢遽发兵符,暂作观望…”

  小红愕然地道:“那妾⾝就不懂了,爷的意思是说…”

  李益道:“我当时也跟你一样的胡涂,直到我来到河西帅府,向史仲义表明了意向,居然使他大为紧张,我才知道我无意中想出的歪主意,却是朝廷思已久的制边之策,只因为事关重大,一举若不成,牵连到‮国全‬的兵镇都会哗然生变,因此才不敢宣布,刚好我碰巧提出了,他觉得在河西有我姨丈的关系,利用甘,肃等郡与凉州互为牵制之故,实力均衡,颇可一试,才立时作书,要我来碰碰运气,否则⾼晖虽然职掌兵部,也不过在人事上对各节度使区聊作节制,那有权力作此重大的决定?”

  “这么说,他是在利用爷了!”李益一叹:“可以这么说,但他也不是存心,计划是我提的,主意是我出的,他因势利导,小作促成而已。因为在河西,由我来游说试探,事成与不成都不会酿成大变,是个最理想的试探方法,也正因为早有定案,所以他才敢立作决定,实时修书,更可恶的是他还借我之口,吓姨丈一吓,让姨文也修下私函给我,带来一试。”

  小红听得呆了道:“⾼大人看来不似狡狯之徒!”

  李益笑笑道:“他不是狡狯之徒,但至少也不是个老实人,称得上是个颇有谋略的能臣,否则以他的年岁资历,那有摇⾝一跳就是兵部尚书的职位!我在路上,还以为这件事是我一时凑巧,想出来的绝妙主意,与致冲冲,也以为到了这儿必可得到史帅的同意,直到我开口后史仲义居然大感紧张,我才知道问题的严重,一窍通而百窍通,我也知道了⾼晖担心的问题,不在甘肃伊州及安西等郡,而是在河西中心的凉州。”

  “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爷呢?”

  李益道:“我只是名文官,而且初放外任,年事又轻,虽然在长安闹了不少的新闻,扳倒了几个豪门,那不过形势早成,在我⾝上发作而已,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过我挟在中间,确也表现了一些鬼才…”

  小红笑了道:“跟爷同宗同榜的那位李贺李才子是真正的鬼才,因为他的诗句中充満了鬼气,至于爷嘛…”

  她思索了良久,才笑着摇‮头摇‬:“妾⾝倒是说不上来了,因为爷的诗文无一不佳,无所不及,无所不至,豪放、壮阔、细腻、绵,兼而具之!”

  小红不是一个名家,可是她的批评使李益有深获知己之感,因为她的话,深深地说中了李益的长处。

  但是遗憾的是李益无法去表示他的欣喜了,因为他算算时间,史仲义应该快来了,而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他必须要说服小红,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虽然,小红的准备已经在表示要配合他的计划了,可是这件事太不平常了,不能有一点差错,所以小红只是肯听他的话还不够的。

  命令一个人,或者強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跟让那个人心甘情愿,自动去做一件事,效果会差得很多,前者只能做得成,而后者才能做得更好。

  所以李益清了下喉咙,庄容道:“小红,你能认清这一点就好了,像我设谋狙杀鱼朝恩,朝廷久有此心,也作了各方面的准备,但是都不敢轻易发动,最后找上了我,圣上并没有期望必有所成,只是一个试探而已,朝廷把铲除鱼的主力放在翼公秦氏⽗子的⾝上,他跟鱼朝恩一起到郭汾王府来只是为了绊住鱼朝恩,秦公同时发动,把鱼朝恩在朝中的几个有力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一举扑杀,那才是圣上的目的。这样子一来,鱼朝恩纵然走脫了也没多大关系,羽翼尽除,就很难有所作为了。”

  小红道:“这是怎么说呢,鱼朝恩在他的私邸中养着千百武士,都是精擅技击的江湖亡命之徒,若非⻩大侠伉俪能及时劝喻他们离去,那批人也能把长安闹翻过来。”

  李益笑道:“不错,可是那些人能够把朝廷推翻,拥立鱼朝恩而有天下吗?”

  “那当然不能,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仅如此,秦朗也早作了准备,鱼朝恩一死,秦朗立刻就掌握了噤军,并不是旦夕可及的事,-定是早有安排了,正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噤军,才敢对鱼朝恩发动攻势,鱼朝恩的那些江湖死士也许能以一当十,但是绝对无法与十数万噤军相抗的。”

  “噤军不是由鱼朝恩亲自率领的吗?他开始得势。就是因为掌握了噤军。”

  “是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鱼朝恩未得势前,是掌握了噤军,没有什么好处,反倒是后来跟着鱼朝恩面前趋奉献媚的小人,一个个都位居要津,享尽荣华,这种做法使得那些原本支持他的噤军离心他附,奏家的势力渐渐地透了进去…。”

  小红终于明⽩了,在别的女子是很难明⽩的,但他容易明⽩,因她是武将之后,懂得这个情形。

  李益知道她已经明⽩了,笑笑又道:“第二件事是⾼晖取代于老儿,这是他跟朝廷之间的密约,早已內定,而⾼晖对于老儿坑陷了他的⽗亲,一直耿耿于怀,无时不思报复,他安排的报复行动也许十分周密,但于老儿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一直防备得很严,使他难以得逞,被我这无端挤了进去混搅一阵,居然把于老儿活活地气死了,看起来似乎是我的力量,但实际上…”

  小红忙道:“实际上也是爷的力量死他的呀!”

  李益轻叹道:“我不过是一个新取进士,想跟手握天下兵符的兵部尚书相抗,无异以卵击石,于老儿本可以不加理会,就算我手中抓住了他通敌卖国的证据,也无法扳倒他的,于老儿之所以紧张得噴⾎而死顾忌的是⾼晖,而不是我。”

  “⾼晖既然有迫死于老儿的力量,为什么他不加运用呢?”

  李益笑笑道:“这是个最好的问题,⾼晖掌握着⾜以致于老儿死命的证据,可是他跟皇帝太接近了,他知道皇帝也是个好用心计的人,因此不敢轻易动用,因他恐怕那些证据会牵涉到皇帝,那样一来,不仅扳不倒于老儿,还会把自己也赔进去,所以他在皇帝面前连提都不敢提,但是他又不甘心,刚好趁着我跟于老儿要闹起来的机会,他才抖了出来,借我的手来利用那些证据…”

  “⾼大人是那么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吗?”

  李益叹了口气:“兵部尚书是文官,却执掌着天下的兵权,虽然没有调兵遣将之权,却可以决定将帅的任免,兵员的增删,这又岂是一个书呆子能担任得了的!于老儿本⾝就是个例子,⾼晖如若是个老实人,怎能挑起这副担子,接下这个重任!”

  小红默然不说话,李益又道:“了解到⾼晖是怎么一个人,再回到本题上就容易明⽩了,当我提出易戍的计划时,⾼晖虽然満口赞好,但是并不热衷,因为他警告过我,说这个计划,必将招致主帅的反对,等到我再提供进一步的计划时,他才欣然同意,立书私函给我…”

  “爷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李益比了个手势道:“就是我目前要从事的。”

  “⾼大人同意爷这么做?”

  “他口头上没有直接同意,而且还劝我看情形行事,不能太过份以起变故,但是私心里就是默许从事,因为他比我看得透彻,掌兵权的人,没一个肯放手的,这本就是唯一的办法。”

  “他为什么不直接授权给爷呢?”

  “小红,你怎样这么傻,这种事怎么可以直接授权,他不会落下个口柄的,因为谁也不能为失败而负责,他口头反对,心中默许,是为了他知道我有这么做的能力,万一失败,他又不必负责任。”

  “他凭什么以为爷有这个能力呢?”

  “他倒不是寄望在你⾝上,你行刺于老儿一次不成,所以他了解到的能力是不⾜以成事的,他认为我有这个能力,是寄望在⻩衫客与贾仙儿两口子⾝上,他知道我跟这两人的情,认为我在必要时,可以去请求那两个人的帮助,以他们⾼来⾼去的⾝手,即便是戒备森严的帅府也挡不住他们,取顽将首级,有如探囊取物。”

  “朝廷大计,居然要动用到江湖游侠⾝上了?”

  “不错!这是解决问题最简捷的法子事实上各地的节度使⾝边,都是此类死士,在安史时,互相倾轧暗杀之事层出不穷,都是刺客所为,鱼朝恩当权之时,不也养着大批江湖上的技击之士吗?”

  小红点点头道:“是的,妾⾝从公孙大娘门下学剑时,经常看到有些⾝份神秘的客人前来,都是那些显宦当权者的代表,前来延聘⾼手刺客的,公孙大娘自己不受聘,但是她门下的弟子,却有不少被人重金礼聘而去。”

  李益道:“那些人能为金钱所买动,就不会⾼明到那里,权臣达门中蓄养死士之风,在隋代就很盛了,⾼租李渊在隋时为太原守,得罪了丞相宇文化及,就遭到过刺客的暗袭,幸亏叔宝秦公途遇解救而得免于难,而翼国公秦氏一门的富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只不过真正⾝负绝技的⾼人侠士不易为富贵所动而已,像⻩衫客夫妇,若不是机缘凑巧,跟我上朋友,而又适逢其会,跟汾王郭老令公投缘,被延为座上客时,为朝廷效命,狙杀了鱼朝思,平时谁也请不动他们。”

  小红道:“游侠襟,本就是富贵不,威武不屈,贫不移,才能见其气节,但他们与爷的关系不同…”

  李益‮头摇‬道:“⾼晖想错了,他以为⻩衫客夫妇可以‮情动‬,以为我跟他们的情,必可请得动他们出力,但是我却深知他们只有一个义字才能动得了他们,刺杀鱼朝恩,是因为他太专横,太跋扈,早有取死之道,他们是仗义而为之,如史仲义之流,只是为了保有自己的兵权,尚无明显的劣迹,⻩大哥他们不会多管这个闲事的,我如开了口,不但会碰上一鼻子灰,也将失去了我们的友谊了,所以我本不去想他们,只有一个情形下,他们会对付史仲义,那就是史仲义杀了我,他们替我报仇。”

  “史仲义会不会这么做呢?”

  李益笑道:“他如果知道利害,自然不敢杀死我,胡胡涂涂冲动之下,就难说了。不过我不希望利用他们两个人来保护我,所以宁可靠自己,靠你来成事。”

  小红道:“妾⾝淬毒刀刃,就是准备竭力以报爷了,只是妾⾝不敢说有多大的把握。”

  李益道:“没关系,尽力而为好了,你我都不是为了自己,杀了史仲义,我不可能去接他这个节度使的缺,正如我设谋搏杀了鱼朝恩,未获寸勋,反而惹来一⾝⿇烦。”

  “这就是妾⾝不明之处,爷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益苦笑道:“我原来本没有对付史仲义的意思,可是他被我一,居然连络了东莫尔汗,煽动突厥內,这才使我与起了除他之意,如果让他的计划得逞,塞上⾎流千里,那重重杀劫,可都是我挑起来的。”

  “那怎么能怪爷呢,何况死的是他们胡人。”

  李盆庄容道:“小红,史仲义可以如此看,朝廷也能作如此看,我却不能,我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

  这是李益的违心之言,但是他由于这一段时⽇以来,惯于勾心斗角,已经养成了掩饰自己的事,控制自己情绪的本事,这句话说得慷慨昂,正气凛然。

  小红倏然一震,变容道:“是的,爷!妾⾝错了!”

  李益笑了一笑,他费了半天的精神等的就是这句话,期待的就是这一个反应,因为他已经使小红相信,这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工作了,只有这种情,才能起人全心全力,至死无悔的决心与勇气的。

  小红不是一个容易动的人,唯其如此,只要能感动她。她将是一柄杀人的利器。

  小红也不是个很容易受蒙蔽的人,但是李益却能把她说得死心塌地,这是李益成功的地方。

  因为李益的才智是小红无法所及的,他做一件事,在目前也许毫无用处,但是却能种因于未来。

  正如他现在所从事的一样,除掉了史侑义,于他毫无裨益,却要冒很大的危险,李益大可振振有词地搬出家国社稷那一番大道理,谁也无法窥测到他的意向。

  但是他的下一步棋却下得很远,伏在瓦剌部的小王子⾝上,除掉了史仲义,他可以顺理成章地抬上王慕和,因为王慕和目前是名正言顺的副帅,三军不可一⽇无主,他要杨梦云去把特使与兵符调来正是为促成这一件事。

  王慕和即了帅位。兵符在手,可以指挥其余六卫将军,河西在握,可以影响到甘肃伊州安西敦煌诸郡,一起发兵,助瓦剌部并掉了东莫尔汗也先而与西莫尔分庭抗礼,甚至于得大唐之助,更进一步庒下西莫尔,取得突厥的霸权,目前是个机会,他可以假手兵符在握而便宜行事。

  等到大局底定,小王子感恩图报,对李益一定十分感而言听计从,何况瓦剌部本⾝并不強,要想维持他的霸业,势必要靠大唐的支持,要想稳住他的支持,王慕和的河西节度使地位就稳了,但王慕和本⾝是个庸材,恐怕还得倚仗他的子脫儿女汗。女汗偏又是胡人,必须要求教于李益,李益本人不在这儿,却留下了罗舂霆,罗舂霆的地位则是靠李益而维持的。

  李益盘算了一下,整个河西的局势,他可以遥为控制,因为整个通盘大计都是他一个人策划的,他只要不把计划一下子宣布,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叫他们做下去,只要在离开之前做好一半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接下去。

  然后他只要控制着这西南半壁河山,他的地位就稳牢得很,谁都要客气三分。

  一个人手握着这么大的权势,本是很危险的事,但是李益却不怕。因为他手上无兵无卒,也不实际掌权,争权夺势,挤不到他头上,朝廷也不会去猜忌他。

  李益懂得了一个诀窍,掌权的人不要站在明处,才是最‮全安‬的自保之道,他想起在京中曾经见过玩杂艺者有扮⽪影戏的艺匠,剪驴⽪为雏型,投影绢幕上,或歌或舞,或谐谑为剧,很受一般民间贩夫走卒们

  可是剧中人都是傀儡,作者隐于幕后,观剧者看不出剧者,但真正的灵魂却是那个隐于幕后的人。

  这种玩意兄由于谈话耝鄙,不⼊士族之门,但李益看了一次之后,却得到了一个启示,若云人生如剧,他宁可不出而被人看见,也要做那个幕后提线的人,幕上生龙活虎,悲离合幕前如醉如痴,整个控制于一人之手,李益天生就不是个受人控制的人。

  这边刚把小红的情绪引⼊境况,秋鸿已经来报说是节帅史大人微服来访,李益忍不住笑了,一切都如他算了,几乎连时间都拿捏得差不多,这证明他的确看得准。

  史仲义在李益的恭下进了客房的正厅,客栈中的人早已回避了,史仲义带了两名亲随也穿了便装,他本人的脸上带有风尘之⾊,显见他这两天往来奔波的确辛苦。

  不过史仲义却一点都没有戒意,任何人在这种情形下都不会存有戒心的,因为李益只是个文官,住在凉洲的客邸中,没有一兵一卒相随,史仲义以堂堂一镇主帅,又是个久历沙场的战将,做梦也不会想到李益会算计他,或是敢算计他,能计算他。

  李益这个计划实在是大胆到近乎神奇的计划,除了李益之外,也没有一个人敢相信会成功,但李益却十分有把握,他了解到一件别人很不容易了解的事,正因为这是个任何人都想不到及认为不可能的计划,所以才一定可行。

  正因为他自信必成,所以他的言谈态度,十分从容自然,甚至于言谈声⾊之间,没有一点杀机,只可惜史仲义是个武将,不是个剑客,他学的是万人敌的兵法韬略,不是流⾎五步的一击,否则他至少可以从李益与小红的眼中看出一丝‮忍残‬的冷酷。

  秋鸿献上茶来,由小红接过分送到宾主前面,史仲义对李益还有几分客气,那是为了李益所负的特殊⾝份,对小红这一个侍儿,当然没有看她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下‮机手‬会,但小红没有动作,裣衽屈膝请安后退下一边。

  李益也没有什么表示,他知道小红还要等一个求证,以证实史仲义的企图。李益说了半天的理由构成了史仲义必死无赦的罪行;但,那只是揣测、和判断,没有一点实证,小红是个学剑的剑客,她绝不会轻易杀人的。

  换了第二个人,一定会很懊恼,怪她错过了一个机会,因为她使的是短刃,必须要贴近才能出手的,错过了这个献茶的机会,以后就再也没理由接近。但李益却不急,反而更安心,他知道小红能够放过这次机会,就一定有更多把握,也知道她等待的是什么,李益也不认为她的过份,因为那正是自己准备给她的。

  虽然他作了许多安排,许多计划,但都是据一个臆测,一个推断,假如史仲义没作那些安排,那么,他的一切安排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自然也不必要杀死史仲义了。史仲义如果真的没有企图联络东莫尔汗发动一次变,小王子他们也不会行动,那一切都是虚惊了,李益本人也希望得到一次证实的,证实自己的断事能力。寒暄了几句还是史仲义自己先开口:“李公子,很对不起,让你等了两三天,因为⾼兄手书提及的那个计划几乎要调动河西全部兵员,下官虽然是主帅,但直接领军却是六卫郞将,下官须去跟他们商谈一下。”

  “这当然是应该的,督帅是否已经协调好了呢?”

  史仲义微微一笑道:“大致差不多了,因为这是朝廷的旨意,⾝为臣属,理应遵照的,虽然有一两个人感到很惶恐,怕临时更调来的士卒一时不易统御,而边镇军务职责重大,万一有变,恐怕难以应付,可是经过下官晓谕之后,他们都同意了,就等兵符一到,就可以付之实施了。”

  这个答案大出李益所料,也破坏了他苦心构思的计划,使他这两三天来努力成了一场徒劳,因此这个打击使得李益几乎有点失措,连小红都用一副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不过李益究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仔细地想了想,觉得史仲义并不是那种肯把到手权势放弃的人,这恐怕是他一句掩饰之词,而且也听出了一个语病。史仲义如果真的经过协调,就不会轻易地说那句兵符一到,便立即付之实施的话,这是一句最笨的话。

  就算河西所部的六卫部没有问题同意了,易戍之举,也不可能就实施了的,至少要等他去到另外四郡去一一协商妥当才能请下兵符成事,史仲义是一镇主帅,无论如何也不该说出这种没有见识的话来。

  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他本就信口应付一下而已,而且这是个很大问题,史仲义却说得太轻松了,似乎本不当一回事,这又是一个大漏洞,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李益的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他计划的事不会落空了,只是目前小红却为史仲义的回答打消了杀意,李益必须要点醒她一下,因此他也装作很⾼兴地道:“好极了,据我所知,京中派来布达调戍兵符的特使刘学镛刘大人,已经昨⽇出发,今天可以到凉州。”

  这个消息使得史仲义微微一怔道:“刘大人今⽇可到了?”

  “是的,是再晚叫卢安催他的,尚书⾼公所以要另行着人赉送兵符,是顾虑到朝廷威信,唯恐有些节便不像督帅这样深明大义,会反对易戍之策遽发兵符,对方来个违,岂不是弄得很难堪。再晚与督帅恳谈过后,见督帅对易戍之策深表赞同,想来不会有问题了,故此才叫卢安前去请那位刘大人尽速启程前来。”

  史怀义的神⾊有点不自然,但也不过顿一顿,随即恢复了笑容道:“好极了,本爵所部六卫即将因为要奉行调戍之策,都把士卒开到凉州来了,若是刘大人来到后,即可请兵符,按照部议着手分配易戍。”

  他似乎有成竹,知道兵符来了也调不成的,所以言谈之下,乐得大方一点,表现得很积极,李益却故作失惊地:“督帅已经把各戍所的兵都调集了?”

  “是的,边卒调戍必须迅速机密,以免为外胡得知消息,趁机蠢动,本爵想要做就要快,所以⼲脆叫他们将士卒调集凉州立分行发。”

  “督帅跟贵属都协议定当了?”

  “是的,现在罗老夫子正在帅府草拟分配的事宜,等他作成计划后,请下兵符,立作布达,就可以叫他们领着人前往调戍的地方去报到。”

  “督帅行事⼲净俐落,且有鬼神莫测之机。”

  “哈哈…李公子,本爵是行伍出⾝,一生都在戎马中虚度,别的没有学会,只把握住一个原则──兵贵神速,既然决定了要怎么做,就得预着先鞭!”

  神⾊已掩不住他得意之情,李益这才道:“督帅,这件事可做得太鲁莽了,易戍之举是两边对调的,你安排好了,对方还没有安排好呀。”

  史仲义不噤一怔,也发觉自己的语病忙加掩饰道:“本爵还以为李公子早就把那边说好了的。”

  李益道:“再晚要到甘肃等郡去,一定要经过凉州,督帅这儿是第一站,怎么能先到那边去呢?再说易戍之举,也是以凉州为主,贵部调动最大,自然要等督帅这边协商好了,方可以进行其它几个部。”

  史仲义有点不好意思地道:“本爵没想到这点,因为六卫即将中有人不太愿意,本爵这费尽了口⾆,说得他们点头后,唯恐夜长梦多,立刻就叫他们来了。”

  他笑了一笑又道:“不过也没有关系,先由本部安排好了连同兵符直接把人开往各郡,使事情也办得顺利些,那几个恐怕还会有点意见,等他们见到本部的兵员已开了去,纵然有异也不敢表示。”

  “督帅这么做,对⾼公太支持了。”

  史仲义装出一副慨然之态道:“本府旧佳节帅卢公是我的上宪恩相,而⾼尚书的尊翁是我的受业师尊。我之所有今⽇,全赖先师的教诲与卢公与⾼尚书二人所命,仲义怎敢不力疾以报。”话说得好听,态度更是感动人了,小红已受感动了,李益却淡淡地笑道:“督帅,这一次调戍,其余四郡只是部分更动,凉州却是全数更易了,假如照督帅的计划,一下子把人全遣走了,即使事情顺利,就最近的甘州,新遣戍卒也得在一个月之后才能到达,难道凉州这一个月就唱空城计吗?”

  史仲义这才想到自己闹了个大笑话,脸上红红地道:“这…是下官为了报效忠心切,故虑未及此。”

  李益脸⾊一庄道:“督帅!如此重大的问题,你会没考虑到而贸然行动吗?我虽是个文人,不解用兵,也不会说出这种荒唐计划的,督帅难道连我都不如了?假如督帅真是那样的人,又岂能成为朝廷重寄,而戍守一方呢?”

  史仲义一怔后,神⾊也就不好看了:“李公子,本帅贤愚,自有朝廷定夺,公子不妨将本帅的言行归告⾼尚书,参奏劾换好了!本帅却不必听你的这些。”

  他已经怫然站起,李益笑道:“督帅你果敢有为,⾼尚书及家岳曾言之再三,李益相信督帅绝非泛泛之辈,刚才所以说出那番话,是督帅对易戍之策,本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你听了那个方案后,就立意反对了,你离开四天,不是去与贵部协议易戍,而是去商讨如何推翻这个计划,现在已经有了结果,才用那番话来敷衍我。”

  史仲义又是一怔,他开始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了,起立的⾝子又坐下来:“李公子说得对,易戍之举,立意虽佳,但实行起来会有许多困难…”

  李益道:“但困难不应该出现在凉州,节镇跋扈,桀然抗命已不是一朝一夕之患,朝廷这个方策决心,督帅能够继续家岳而长凉州,朝廷深感欣慰,所以才把易戍之策,第一个就告知督帅,希望督就是为了分散他们的兵力,使军权逐渐集中于朝廷,督帅受学于⾼老大人门下时,就已经明⽩朝廷的帅能全力支持的。”

  语气越来越重,使得史仲义的不安更深,长长一揖道:“李公子说的是,但是公子不明⽩边塞的情形,胡人静极思动,隐有不臣之意,最近是集结塞上…”

  李益笑道:“我知道,昨天我还夜访凉州府卫郞将王慕和副帅的城堡。”

  “王慕和副帅的城堡?王慕和自称为副帅?”

  “没有!这是卢安告诉我的,他说一般习惯上都是以府卫郞将为节度使留后,督帅也是由这个职位上升的。”

  史仲义开心地笑口道:“但是王慕和不可能,他那个人不是将帅之才,又娶了个回部女王为,就更没有资格了,瓦剌部在突厥也是个小族,如果不是嫁了王慕和,得到大唐的支持,那一族早就并呑了,而朝廷同意王慕和这样做,则是利用瓦剌部的关系,深⼊了解胡人的动静,他的年岁比本帅还大上了近二十岁,因为本帅尚未觅妥留后人选,才让他居于府卫郞将以为缓冲。”

  李益微笑道:“督帅好算计,听说令郞今年已经十五岁,王慕和如果能⼲个十年,令郞就可以起来接替他了,那时才名符其实的副帅了。”

  史仲义被说中心事,倒也不否认,笑笑说道:“本帅是有这个打算的,小⽝有我这个老子,可以坐享其成,不像我,爬到今天这个地位,实在是不容易,等小⽝⽇后请准留后时,还望李公子多予赐助!”

  这是句顺⽔人情的客气话,史仲义说来并不很热衷,因为他很清楚,边镇奏请留后,只是一道手续,朝廷从无不准的,节度使自择继承人,早已成为风气了。

  但李益的回答却使他很意外:“督帅所托,再晚当得记在心中,但到时恐怕难以为力,因为留后要在任的节度使举奏请旨赐准,如若无人荐举,朝廷也未便指定…”

  史仲义费了半天才想明了他的话中之意,脸⾊就不太自然了,冷冷地道:“公子是说下官当不了那么久?”

  “是的,调戍之策虽议出于兵部,但发自天裁,凉州是第一个施行的地方,督帅的这种态度,恐怕很难取得朝廷的谅解,尤其是听见消息后,集结全部兵员…”

  史仲义心中虽然已有成竹,但是对李益的这番话还是很着急的,连忙解释道:“公子别以为下官此举是别有用心,凉州全部兵员不过七万多人,造不起反来的。”

  李益笑道:“督帅又误会了,督帅一片为国之忱,朝廷是深知的,谁也不会想到督帅会有不臣之心。”

  史仲义吁了口气道:“公子明鉴,下官调集兵员,是因为这几天胡人齐集凉州塞外,布阵于舂⽟海与⽩亭湖之间,距本府不过百余里,下官不得不备。”

  李益一笑道:“其实督帅是多虑了,他们聚居塞外,是因为每年一度的大公会议在此召开,来的胡人虽多,只是各部汗的亲兵而已,突厥內分为几十部,时起冲突,问题很多,一时团结不起来。”

  史仲义脸⾊微变道:“公子是听谁讲的?哦!我忘了,公子昨夜到过王慕和的胡城,想必是从那儿听来的!”

  李益道:“府卫兵员多半是督帅的亲信,再晚到过胡城的事,督帅早就知道了。”

  史仲义讪然道:“下官回到帅幕就跟罗老夫子商量了一下,立即就赶到公子这儿来了,下官齐集兵员,原是为防备胡人蠢动,都是该死的罗舂霆,信口诌了一套胡话,说是公子一介斯文,恐怕受不得惊吓,说来宽慰公子安心。”

  李益道:“这么说来,关于调戍的问题…”

  史仲义道:“自然也提一提,但是事关重大,未能草率决定,下官等事后再跟他们详细磋商后,务必要劝说他们履行的,所以下官已经叫罗老夫子着手草拟,分成调配的计划,李公子不信,可以去查证一下。”

  李益道:“那倒不必,再晚相信罗老夫子一定正在着手草拟,因为那本是做给再晚看的。”

  史仲义一怔道:“李公子这话是怎么说呢?”

  李益道:“胡人们齐集塞外是十天以前的事,督帅却是在四天之前才启程到各卫所将人员调来,可见在督帅的心中,已明知胡酋齐集会聚,只是例行的会众,不值得重视,因此督帅调集兵员显然是另有他故。”

  史仲义脸上的寒意更深,心中的怯意也加深了:“李公子,边塞的军情你不清楚,最好不要作揣测。”

  李益笑道:“再晚既然受命来代兵部协调易戍之策,自然对边情有个了解,而且再晚曾经参谋过狙杀鱼朝恩之役,自然也不是个听见兵刃之声就吓得面无人⾊的文弱之士,且督帅本就没有易戍之意,却叫罗老夫子着手草拟分戍的计划,岂不是应付再晚的话?何况分戍之举,调动了全部的兵员,何等重大,督帅却叫一名文案师爷来计划,那更是笑话了,掩耳盗铃,益见司马昭之心!”

  史仲义脸⾊更难看了:“李公子是指本帅有反意?”

  他的态度实在不够沉着,有时自称下官,有时又自称本帅,那完全是据他的情绪而定,他在委屈求全的时候。才自称下官谦虚一番,等到他认为事情已经不必妥协,立刻就恢复了本帅的称呼。这种随态度而改变,⾜以证明他是个多疑善变的人,但也显示了他內心的缺点,所以李益的态度反而从容起来了,淡淡地道:“你不敢,因为你自己明⽩,凉州一地只有七万兵员,还不⾜以抗天朝大军,但是却沾了远处边陲的光,朝廷不至于劳师动众,遣师远伐,但求相安无事就行了,所以督帅才把易戍之议不当回事。”

  史仲义脸⾊又变了一阵,才冷笑道:“李公子原来是个明⽩人,那倒反而好说话了。”

  李益笑道:“再晚明⽩,只怕督帅不明⽩,凉州离朝廷虽远,却把持了秦中门户,而且在其它诸镇中,离长安是最近的,更为重要的是凉州与长安之间,没有大军扼守,所以朝廷对凉州最为注意,绝不容一人把持,否则也不会叫督帅来把家岳挤了回去,调戍之策,在别处可以不行,在凉州却必须贯澈力行,使朝廷能直接掌握,督帅这种种行为,岂是朝廷所能容!”

  语气越来越峻厉,史仲义不其而然地从这个年轻人⾝上,感到了森森的杀气,连忙又赔礼道:“公子明教,下官立刻就着手准备易戍事务。”

  李益冷笑道:“太晚了,来不及了!现在就算督帅愿意易戍,别的人也不会答应督帅罢手了。”

  史仲义又是一惊道:“李公子此言何意?”

  李益沉声道:“那些因为私移城砖来营建私宅的将尉们在督帅危言耸听之下,才贸然地把部卒昼夜兼行,放弃了本⾝戍守的职责而齐集凉州,就等着督帅发动一次奇袭,而将功折罪的,他们怎肯轻易的接受易戍而放着一个随时可被杀头的罪名在那儿呢?”

  史仲义这次是真正沉不住气了,霍地起立,进前一步,近李益的⾝边,习惯地伸手握向间,可是他穿著便装,间并没有带剑,他摸不到什么时,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万分尴尬地⼲笑了一声:“李公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种话关系非浅,没有证据,怎可轻易出口!”

  李益见他如此着慌,可见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于是更具信心,⼲脆唬到底,笑笑道:

  “督帅,再晚既然敢说出来,自然就有相当的证据。”

  “什么证据?”

  “这个,在此时此刻,自是不便提出在督帅之前。督帅,朝廷苦心把你培植起来,渐渐地才接替了家岳的职权,那绝不是靠着你一个人争气有出息才办得了的,明地暗里,总要有很多人帮助支持你才行的,督帅想想,你待人是否会比家岳更宽厚呢?”

  这似乎是题外话,但史仲义的汗⽔已从额上滚流而下,因为李益的话中有话,在亮出他的证据。

  这些证据,看来确有其事而非空⽳来风了,李益更加重他的紧张,进一步着他:“督帅待人不会比家岳宽厚多少,而那些人都是家岳的袍泽旧部,何以要宁肯背叛故主之险来支持督帅?这不是为了跟督帅的情,而是为了朝廷之托,他们能于昔⽇支持督帅,自然也能于现在反对督帅…”

  史仲义的反应几乎是难以相信的冲动,大声叫道:“是那一个,那一个混帐东西,我是为他们着想,犯罪的是他们。我是为他们设法摆脫,他们竟忘恩负义地出卖我,李公子,你说出那个人来,我先劈了他…”

  李益负手冷笑道:“督帅,这话不是问得太幼稚吗?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又怎么知道?”

  史仲义嗒然若失,他也知道这话太幼稚,李益绝不肯说出什么人的。好在他神⾊一转,又淡然一笑道:“没关系,本帅最多担个失察的不是,那几个叛贼,却非死不可,私拆城砖而营私宅是死罪,⾝居守戍而为之,是知法而犯法罪加一等,本帅可以不待朝令而先斩了他。”

  李益淡淡地道:“督帅总得先找出是什么人才能加以处置,总不成五卫郞将全部加以处置吧?”

  史仲义忽然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厉害了,因为李益太冷静,似乎一切都已有成竹,吃定了自己似的,以堂堂一镇节度使,来访一个新进的绿⾖芝⿇官儿,史仲义本就感到十分委屈,李益的这个态度他受不了。

  因此,他知道必须先要镇住这个年轻人,事情才能有转机,所以他的神⾊一转为倨傲:

  “李公子你要明⽩,本帅所以如此客气,完全是为了私谊以及对卢恩相的尊敬,如果站在公事上,仅凭部里一个委员,本帅本可以不加理会。”

  李益仍是含笑道:“是的,再晚初到凉州,按照公事手续,趋帅府投文叩诣,就没有看着督帅大人的金面,只由一名老夫子敷衍几句,赏了二十两金子…”

  史仲义以为李益还记恨那件事,口气略略缓和了一点道:“那是罗舂霆胡涂,没有弄清公子的底细,本帅知道公子是卢公的乘龙快婿后,深咎失礼,立即就来回拜道歉,在人情上,本帅也已经尽到礼数,相信卢公知道了,对本帅也不致再加苛责。”

  李益笑道:“当然不会,家岳对督帅很敬重的。”

  史仲义道:“卢公对我或有不満,可是他也应该知道,史某对他已经仁至义尽,换了个人…”

  李益神⾊一沉道:“家岳与督帅之间的往,李益并无所知,倒是督师如何接替家岳的职位內情家岳还是在李益处得知的。”

  史仲义又是一怔,李益道:“督帅如果对京师的消息灵通一点,就知道家岳与李益之间,并不很愉快,我们结这门亲事,是家岳沾了我李益的光多,现在我说出这些人并非对家岳有何不敬。而是让督帅明⽩。李益此来,不想靠着家岳的人情而使督帅另眼相待。”

  话说得很明⽩,史仲义也不必再抬出卢方来作所要求,史仲义心头转了一转道:“李公子,我知道你在京师游广阔,上动公卿,下结江湖豪客…”

  李益道:“督帅过奖,不过这些关系没有多大用处,最要紧的还是要靠自己。”

  “李公子,本帅提出这些,也不是在乎那些关系,老实说,即使公子与当今圣上情莫逆,能平起平坐,甚至于出⼊宮门无噤,那也仅是私,除非圣上当朝颁旨,封下你一个官职,否则你仍是一个布⾐百姓。”

  “督帅说得完全对,李益在郭老令公的汾王府,与圣上同席侍宴,确也曾并起并生过,而且即席定谋,击杀了逆阉鱼朝恩,但并末以此而邀赏,朝廷用人以才,擢拔以绩,杀死鱼朝恩固然是功,却难以公诸天下,因为要定鱼朝恩的罪名很难,认真追数,鱼逆固万死莫赎,天威亦将蒙羞,即使如督帅等封疆重镇,亦难免有失职之罪,尤其是祸国胁君之巨奷大恶,竟死于布⾐之手,置廷上诸公与四野重臣于何地?为了各位的体面,那件大功由翼国公秦爵与汾王郭老令公领了,李益这个六品功名,还是凭着真才实学抡选而得到的。”

  “公子知道是六品冠带就行了。”

  “李益自然知道,督帅如果是官服戎装而来,李益理当跪叩应对,正因为督帅是微服私访,李益才能放肆直言。”

  史仲义笑道:“李公子果然是明⽩人,那就用不到本帅回到帅府再以公命相请了。”

  李益笑笑道:“督帅坐长边境军务,李益则是奉旨督促修城,彼此不相隶属,督帅如果真要以公命相召,李益也可以不奉召的。”

  “那怕由不得公子呢,别说公子只是一品六品部员而已,就是当地四品太守,本帅照样也有权节制的。”

  “不错,杨太守的职守上是要受河西的兵镇节制,因为他是河西的牧守,督帅管得到四品太守,却管不到南郑县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因为那里不是河西的辖区。至于李益吗?督帅除非等⽇后调进尚书省,否则也是风马牛而不相⼲,因为李益此刻隶属兵工两部,就是兵部尚书要想砍我李益的脑袋也得请准上宪,会同工部才能实施呢!”

  他把官府隶屑的职权弄得很清楚,使得史仲义恨得牙庠庠的,脸⾊一沉道:“李公子,少要抓破了脸,本帅倒不信治不了你!”

  李益笑道:“有办法的,督帅可以下令派兵来。把我接进帅府去。”

  史仲义道:“本帅真要派了兵来,就不会是接你了!”

  李益道:“不!督帅把我弄到帅署后,如何处置都行,但是在未进帅署前,却必须用这个接字,因为不管李某⾝犯何罪,都还轮不到督帅越俎代庖。我替督帅想过了,你只有借口边境不静,恐有变,強行把我接进府中去保护,才能代得过去,因为这是督帅的职权之內,可是即使进了帅署又待如何呢,督帅又敢杀我吗?”

  “为什么不敢,在帅府內…”

  李益再唬他一下道:“在帅府內未必每个人都会听督帅的,如果李益没有这份把握,又怎敢来与督帅谈易戍之策?”

  史仲义果然被唬住了,微微一笑道:“李公子果然⾼明,史某不请你上帅府了,但是多亏你指点一条明路,史某只要派上一标的人,守住这家客栈就行。”

  “不行的,督帅,你不知道派那一标兵来才靠得住,而你若那样做了,李某也有把握,立即能调动十标的兵来同样地对督帅进行保护!”

  史仲义又被镇住了,因为李益造成的局势,使得史仲义不敢不怀疑他确有这个能力,而且李益的态度那样镇定自如,使史仲义更不敢轻动了,好在他城府很深,居然又堆下一脸笑容道:“李公子,佩服!佩服,你虽是个文官,却有武将临危不的镇定,我这个玩笑竟然吓不倒你。”

  李益笑道:“正因为我知道督帅是开玩笑,所以才胆子壮一点,因为督帅要被我太简单了,实在用不着费那么大的事的,随便带上个三五亲兵,跑过来挥剑一斩,然后对外宣称我意图通敌,故而就地正法。”

  史仲义一笑道:“公子别开玩笑了。”

  李益道:“不是开玩笑,不是今天就是明天,突厥人将起內,督帅随便安点证据就可以坐实我的罪名了,反正人死无对证。督帅怎么编排都行。”

  史仲义的神⾊突地大变:“李公子怎知突厥有变?”

  李益笑道:“督帅不是跟东莫尔部的也先汗联络好了吗?集结所部,就是支持他大公会议中击杀西莫尔汗,而夺得突厥的霸权,而再利用也先与吐蕃的关系,三面会合,尽歼西莫尔的联盟各部。”

  “这是从那儿来的消息?李公子,你别又推说是由卫所的耳目向你报告,这件事各卫的郞将都不知道,为了怕消息外怈,我连他们都没说。”

  李益笑道:“但是督帅私访东莫尔汗也先时,却有人看见了,别人不知道督帅去⼲什么,我却清楚得很,督帅如果想阻止朝廷易戍之举,只有这个办法!”

  “哦,李公子居然就凭想象而能测知军机?”

  李益道:“是的,观其所之,察其所由,知其所以然。督师轻骑简从,私⼊胡营,密晤胡酋,必有所为,突厥的西莫尔主盟多年,西莫尔汗哈卜达中庸守成,而无大志,故河西多年平静无事,仅东莫尔汗也先雄心,结姻吐蕃公主,颇思有所作为,督帅如若许以大唐兵马为之声援,助其夺盟突厥,彼必乐而从之。”

  史仲义顿了一顿才道:“李公子,还有谁知道这个消息?因为这太重要了,如若轻怈,就会祸立生。”

  李益道:“督帅不必去担心这个问题,倒是该自己为自己打算一下。”

  史仲义道:“本帅没有什么好担虑的,河西设塞置镇就是为了拒突厥与吐蕃之⼊寇,但光是置军以待寇,那是消极的办法,本帅之计若成,则兼可好突厥与吐蕃二族,使河西永绝边患。”

  李益一笑道:“胡人情多变而好伐,岂是好所能安抚的?汉代屡次以公主或宮人下嫁胡人和轻,而边患迄末稍遏,倒是卫青,霍去病,窦宪等率军远征,杀得他们远窜而奔,胡患乃绝。”

  史仲义冷笑一声道:“汉时胡患如绝,现时就不应再设边镇,李公子,纸上谈兵容易,这不是你们懂得的。”

  李益道:“我是不太懂得用兵,不过我倒是懂得一些本朝律令,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边镇大臣私相结外廷酋主。擅启兵战,这都是有违噤令的。”

  史仲义神⾊一变道:“李公子如果要以此相罪,本帅听候廷裁好了,不过在朝廷遣派的钦差或是钦旨未曾来到之前,本帅为权宜之计,不得不限制一下公子的行动,从现在起,公子不得离开这旅邸一步,来人哪!”

  声音叫得很响亮,站在院子里的两名亲丁很快就来到了堂屋门口,史仲义已经站起⾝子道:“你们就在门口站好,看守着这屋子里的人又不得出⼊,如果有擅行故违者,以阵前抗命论,杀无赦!”

  两名亲丁显得很惶惑,李益也冷笑道:“史仲义,你私通外邦,违拒圣旨,意图叛,这是族灭大罪。”

  史仲义道:“李公子,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你要拿出证据来才行!”

  李益道:“我当然有证据,但现在却不能提出来。”

  史仲义道:“那就等你把事情转报朝廷后再行对质好了,现在本帅却是此地的最⾼决策司令。”

  李益看见小红已经站到门边,知道她已完成了狙击准备,于是也冷笑道:“史仲义,现在我也宣布的通敌罪,应予就地正法,请两位将爷立即执行!”

  史仲义听见李益居然叫他的亲丁杀自己,不噤一声笑道:“李公子,是要他们来杀本帅?”

  李益道:“不错!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除非他们也像一样,意图叛变!”

  史仲义哈哈大笑道:“很好,你慢慢对他们解释吧,本帅戎务在⾝,无瑕久陪也;陈武,徐康,你们两人在此监视着李公子的行动,不得有误,本帅回到帅署,立即遣调卫士前来接替,在这段时间內,如有差错,将唯你们是问,你们可得特别注意!”

  那两名亲丁虽然答应了,却有点惶恐,因之左边的一个汉子迟疑地道:“元帅,这小的责任太重了。”

  史仲义道:“陈武!本帅既然授权给你们可依军令行事,自然会替你们担待的。”

  李益道:“二位将爷,授权给你们的意思就是便宜行事,当史仲义一走,你们就应立即去行动,不管我是否有逃走的行动,你们都必须杀了我以为灭口,但是我要说一句,不管两位做些什么,你们都死定了,因为我已经将史仲义与胡酋密商谋的证据,叫卢安会同凉州太府杨梦云杨大人,于昨夜急驰古浪,邀请兵部特使刘学镛大人,携带兵符前来制裁史仲义,到时侯证捱确蹙,史仲义就无法再为两位担待了,恐怕也不会再让两位有见到刘大人的机会,这是说两位杀了我。如果两位只是看守着我而无行动,那就更危险了,史仲义只要一回去,要想解释拘噤我的理由,一定会去找杨太守共同协商,知道杨太守已经离开府郡未归,连两位都是见证,他会叫人把我们一起杀了的。”

  史仲义神⾊大变道:“你真这么做了?”

  李益道:“当然!我手中无甲无兵,又没有权利立即制裁你,只要把一切速报兵部,采取行动,我如果没有那些安排,怎么会跟你摊明一切?”

  史仲义冷笑道:“关于跟东莫尔汗协议的事,本师不否认,但本帅另有解释,既然你已经呈报兵部了,本帅倒是不便处置你,陈武,徐康,你们看住他就行了…”

  李益道:“两位将爷,你们既是史仲义的亲随,自然知道他有没有到过胡营,只此一点,已经构成了违噤之实,两位如果不拦住他,回头二位也将不保。”

  史仲义道:“李公子,这两个人是我最亲信的部属,他们不会相信的挑拨的。”

  李益笑道:“亲信到什么程度,你勾结东莫尔,准备掀起暴的事,有没有告诉过他们!”这句话很有力量,果然使得那两个人有点动摇了。这是李益最厉害的一手攻心之计,他早已算准史仲义不会把这种秘情让手下人知道的。史仲义看看两个部属已有活动之意,沉声喝道:“陈武,徐康,你们可是怀疑本帅?”

  他毕竟还有主将之威,震慑得二人一惊,连忙恭⾝道:“小的们不敢!”

  史仲义道:“那就好,你们在这儿守着李公子,等兵部的刘大人到来,本帅自有妥当的解释。”

  李益笑道:“只怕刘大人未到,我们就没命了。”

  陈武道:“李公子,这个你可以放心,我们在凉州多年,跟本郡的军中袍泽都很,不管是谁前来,都不会不问青红皂⽩就胡杀人的。”

  李益笑道:“如果是胡人前来呢?”

  陈武道:“那怎么可能呢?胡人都为我大军所阻,不可能进⼊到凉洲的。”

  李益道:“大公会议在王副帅的城堡中召开,每一位胡汗都有十几名亲兵跟着前来的,真要有所行动,有十几个人已经⾜够了。”

  “城堡戒备森严,胡人不许离开城堡半步。”

  “如果史仲义亲自带人率同胡人越境,有谁会阻止呢?东莫尔汗慨然跟史仲义约定了,听见消息外怈,一定会指使他的亲兵来杀人灭口的,甚至于会牺牲那十几个人,在他们杀死我们后,再由史仲义把他们狙杀,这么一来史仲义就更有借口了,指说胡人作,拒刘钦差于城外,等他跟东莫尔人联手造成势之后,大势在握,朝廷明知其不轨,对他也无可奈何了。”

  这番言词果然有效,史仲义然震怒道:“李公子,照的说法,本帅岂不是胆大妄为,不顾王法了?”

  李益朗声道:“不敢,你只是想保全的兵权,不肯受朝廷的节制而已。”

  史仲义一笑道:“你终于说了良心话,本帅只要不是有谋反之意,任何权宜之计,本帅认为可行的,都可以径行自决,成败功过,本帅一肩担承。”

  李益道:“但是的做法,朝廷却不会同意。”

  “节度使自行权宜,非独凉州一郡为然,每一个地方都差不多,这点本帅却无须多作置辩。”

  李益笑道:“你为了保护的兵权,李某则为贯澈朝廷的决策,我们相持还有一说,但是这两个部将在里面⽩送一命,却又为的什么?”

  “李公子,本帅并没有要他们的命的意思。”

  李益道:“现在他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不会留下两个抓住你把柄的人为活口的。”

  转头对那两个亲兵道:“两位跟随史怀义有年,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两位应该比我更清楚,如果两位真的相信他,尽管让他离开,否则两位就必须留下他以为自保。”

  史仲义冷笑道:“留下我,留到什么时候?”

  “留到兵部特使刘大人到来,以兵符褫夺了的帅印后,听行公决,有罪无罪,自见分晓。”

  史仲义道:“军情紧急,本帅可没有时间陪着你在这儿牵扯,陈武、徐康,你们已经听见了本帅的口谕…”

  陈武顿了一顿道:“小的们追随元帅回署。”

  史仲义一怔道:“你们是什么意思?”

  陈武道:“元帅如果问心无愧,就没有拘噤李公子的必要,小的相信元帅尽忠国事…”

  史仲义道:“陈武,你胡涂了,假如他把那个消息宣怈出去,西莫尔汗哈卜达立将生变…”

  “他们变不起来的,全部的胡人不过万余…”

  史仲义道:“不错,目前他们只有万余人,不敢有所行动,可是消息一怈,他们就不会来赴会,”那也没关系,东莫尔汗与元帅既有协议,绝对不会跟他一起作的。“立即率部回到本族后,再重起大军前来,那就严重了。”

  史仲义沉声道:“陈武,懂什么,东莫尔汗也先虽与本帅有约,那是要助他取得突厥的霸权,如果消息外怈,西莫尔汗赫卜达有了准备,东莫尔取不得霸权,又将为同部所不容,只有使风转舵,责怪本帅背信,会同西莫尔汗一起作了。”

  陈武道:“西莫尔人会容得了他吗?”

  史仲义苦笑道:“他们究竟是同部,把隔阂消除了,自然能合在一块儿,胡人好战,这几年平静无事,他们的部下族人都静极思动,而且新长成的一批壮丁久经训练之后,更是‮求渴‬一战,只要有仗打,他们并不在乎对谁。”

  李益道:“天下本无事,这可是督帅自己挑起来的。”

  史仲义厉声道:“李益,你只是书生之见,懂得什么,本师在边塞有年,深悉胡人之情,他们安稳不了几年,因为边境生活困苦,可供放牧之地无多,只有靠战争来削减人口才不会有饥饿之虞。十几年的平静,每一个部族的人口都增,生活所需已不敷供求,胡人好战之也是因此而养成的,突厥迟早总不免会有一战,即使现在不发作,再过三五年,也必定要发作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自己內哄,本帅这个计划构思已久,只是提早发动而已,此举对朝廷有益而无害…”

  李益冷笑道:“但是军权掌在你这种悍将桀臣手中亦非朝廷之福!至于制胡之策,并非你一个人⾼明,朝廷也有了安排之策。”

  “什么方法会比本帅所构思的更好?”

  “这个无须告诉你,等你出兵权,自会另有妥当人选前来接替,实施新的制胡之策。”

  史仲义道:“这么说来,朝廷早就有意撤换本帅了?”

  “那倒不一定,朝廷只是看着你的态度,如果肯接受朝廷的调度,赞行易撤之举,则朝廷自会将新的策略告诉你,现在你不但无意接受朝廷的安排,而且还想出种种方法违抗廷旨以图长掌兵权,则你对朝廷的威胁,尤较胡人为烈。史督帅,趁着你还没有犯大错之前,从速自求补过,静候朝廷的处置,虽然丢了兵权,朝廷念你多年戍边辛劳,多少还会有个补报。”

  “笑话,李公子,本帅可不像令岳卢方那样庸弱无能,本帅一生事业在于军戎,怎甘心调回长安去当个文官,受伧夫的气。”

  李益沉声道:“督帅,望你三思而行,若你一意孤行不但首级不保事小,恐怕还会贻祸亲族。”

  史仲义见颜面已经抓破了,冷笑一声道:“笑话,本帅只要把突厥的控制掌握了,看看朝廷是否敢拿本帅问罪?陈武,徐康你们跟随本帅多年,本帅一向视你们为心腹,想不到今天你们竟敢违抗本帅的军令,心生二意!”

  陈武看看徐康,二人不知如何是好,史仲义沉声道:“你们两人究竟怎么样?”

  陈武道:“元帅,小的们实在为难,李公子是朝廷的专使,元帅是朝廷的重臣,小的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史仲义冷笑道:“但是你们两人是在本帅的节制之下。”

  陈武顿了一顿,终于鼓起勇气道:“元帅,小的们不是元帅的家奴,受元帅的节制,只因为是元帅的部属,尊敬元帅,也因为元帅是朝廷钦命的重臣,因此小的们效忠的是朝廷而不是元帅,如果元帅是为了朝廷而颁下的军令,小的们万死不辞,可是元帅要小的们杀害朝廷的专使…”

  史仲义知道李益的话已经在这两名亲随心中起了作用,怔了一怔才道:“本帅并没有要你们杀死什么人!”

  陈武道:“但元帅方才已经作了暗示。”

  “胡说!本帅何曾作什么暗示,只要你们看住这姓李的,如他有強行离去之意才准你们杀他。”

  “如若元帅问心无愧,就没有监噤李公子的必要。”

  “本帅怕的是他向别人怈了军机。”

  “元帅,军机恐怕早就怈露了,元帅订计之时本军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小的们一直追随着元帅,甚至于还同赴胡营去拜会东莫尔汗,也不知道元帅与人相约之事,而李公子却知道了。”

  史仲义一怔道:“对啊,这事情是怎么外怈的呢?”

  陈武道:“东莫尔汗也先不通汉语,元帅又不通胡语,商谈之际,必然要人通译,或许消息就是这样怈露了。”

  “胡说,东莫尔汗向本帅保证过,他那个通译是他的亲信左右,绝对可以信任的。”

  陈武笑道:“元帅,也先不通汉语,怎么能向元帅保证呢?如果这些话是通译转述,又怎可以轻信?据小的所知,胡人所用的通译,多半是汉人居留在胡地的商人,因为口齿伶便,渐得胡酋亲信而被征召作为智囊,这些人中有很多是与朝廷暗通消息的。”

  史仲义脸一变,李益的心中也是一动,他们都发觉了一件事,就是这个陈武的⾝份并不简单,很可能就是朝廷遣在边境的密探耳目,所以才知道得这么多。

  不过这情势是对李益有利的,因为他的立场他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持,但是李益往深处一想,却并不⾼兴。

  这个人既是朝廷的耳目,对李益的计划就有了妨碍,尤其是目前的一切,陈武误以为李益是真正得到了朝廷赋与的特权。才会得知这么多的秘密,殊不知这些都是李益凭自己的智慧。推敲臆测而得的,事后若是对证起来,自己并没有接获任何的密报,完全是独断独行,自作聪明地居间撩起一场大风波,那是很危险的事。史仲义固然要除掉,这个人也不能留。

  史仲义的震惊更深,他意会到陈武的⾝份后,也体会到朝廷的厉害,在自己的⾝边都安了人,而自己的作为就很难取得朝廷的谅解了。除非是完全控制着边境的局势,使得朝廷有所顾忌,才能保得住自己。

  心念一动,他已经有了计较,淡淡地道:“好吧!陈武,的计较也对!现在你们跟本帅一起回去。”

  陈武与徐康应了一声,史仲义又向李益道:“李公子,本帅的构思容或与朝廷不合,但是本帅的居心是为了朝廷,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不是在此能辩得明的,本帅等候刘大人到来之后再作议处。”

  李益为人机警,他已从史仲义眼中看出杀机,也知道史仲义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是他没有说破。

  陈武与徐康则因为在史仲义的背后,看不见史仲义的表情,以为史仲义已经屈服了,他们的立场自然也不能过份地对史仲义作何⼲涉,因此史仲义回头向外走去,经过他们两人⾝边时,两人同时弯低头拱揖行礼。

  史仲义此来是便服访客,边没有佩剑,但陈武与徐康却是主帅的护卫,纵然未着戎装,兵器却是随⾝的。

  史仲义趁他们低头之际,突然伸手,掣出了陈武的佩剑,青虹突闪,陈武还不及有所行动,剑光下落,已经砍落了他的首级,徐康见状大惊,连忙跳开。

  史仲义手按长剑,厉声道:“徐康!”

  徐康惶恐地在远处恭⾝道:“小的在。”

  史仲义冷冷地道:“陈武违抗军令,故而本帅立予斩首,是否也想跟他一样?”

  徐康的脸都吓⽩了,连忙道:“小的不敢,元帅饶命。”

  史仲义对徐康背景可能了解得清楚一点,对他并没有杀意,只是厉声道:“陈武也许是仗着背后别有所恃,所以才敢违抗本帅的命令,你却是本师在凉州就地征召的亲兵,也可以说是由本帅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徐康颤着声音道:“元帅对小人恩深义重。”

  “你明⽩就好,因此本帅原谅的无知,而且更挑你一场富贵,替本帅办好一件事,本帅立升你为营卫统领郞将,担任帅府侍卫之职。”

  “多谢元帅提拔,不知元帅有何指示?”

  “在这儿保护着李公子,等本帅走了之后,陈武心图不轨,刺杀李公子,而你杀死了陈武…”

  “这…不太妥当吧。元帅,陈武绝不会意图不轨的…”

  史仲义哦了一声道:“为什么不会呢?”

  徐康迟疑了片刻才道:“小的跟陈武同居一室,知道…”

  “你知道什么?”

  “知道他跟营中一些将校们都有往来,似乎也听他说过,他在京师尚有一些亲戚,都是担任要职的,⽇后必可发达,叫小人跟着他一起,必定有好处的。”

  “他要你做些什么?”

  “什么也没有,只是要对小的对他的行动略加掩饰一下,有时他在休息时,离营外出,有时有人来找,叫小人在外面替他看看,不叫人接近。”

  “他究竟在做些什么,你难道不明⽩吗?”

  “小人多少也有点知觉,他是朝廷的密探,将边境的情形密报朝廷,正因为小人知道他的⾝份,自然不敢怈露。”

  “跟他来往的人你都见过了?”

  “大部份都见过,因为他们也知陈武对小人作过某些暗示,不避讳小人。”

  史仲义然怒道:“混帐东西,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徐康苦笑着道:“元帅,小人知道了他们的⾝份,就算禀告了元帅,元帅也不便如何地处置他们的,可是小人却再也无法立⾜了,甚且有命之忧。再说小的虽是元帅的亲随护卫,由于资历尚浅,本就没机会接近元帅,如若小人想私自进谒元帅,也可能见不到元帅。”

  此人相当聪明,说话的技巧极佳,他的话虽然平淡无奇,似乎是在为自己辩解,但是却已巧妙地暗示了史仲义的⾝边有着陈武的同伴──朝廷的密探。

  史仲义自然听得懂,而且也明⽩了徐康的另一暗示,点点头道:“好!徐康,过去的事不谈了,的忠心。本帅自会善加补到,以前本帅为了表示心中无他,对⾝边的人从未严加甄选。也没有把自己的心腹弟兄留在⾝边,想不到朝廷对本帅并未寄予信任,依然在本帅⾝边密布耳目,今后本帅倒是该小心用人了,徐康,你好好地守护在此地,本帅很快就会派人来接替的。”

  他在说到小心用人四个字上特别加重了语气,也等于对徐康的第二个暗示作了答复,因此,他最后说的很快派人来接替的话。则是补充说明,表示要派来的人,绝对是靠得住的人。徐康只是恭敬地答应了一声,抱剑肃立,眼睛盯着李益,表示完全领会了史仲义的意思。

  史仲义很放心地举步向厅外走去,小红站在门口,看见史仲义过来,连忙跪下来,颤着声音道:“督帅大人请饶命,小女只是李公子的侍婢…”

  她跪的位置恰好挡住了史仲义的去路,史仲义皱皱眉头,显然不愿在此时多事纠,弯伸手把小红拨向一边道:“没有的事,你在厅里等着,本师不会难为。”

  他急于离去,拨开了小红之后,快步擦过向外走去,正因为他急急想离开,才没有注意到背后,走出三四步,蓦觉后上一凉一疼,踉跄跌前两步,总算是他久经战阵,电疾转⾝稳步,举手作势,看见小红已经站了起来,却没有进扑过来的意思,才伸手去摸间,摸到了一枝匕首,揷在后上。

  他也是懂得厉害的,用手扶住匕首的柄,却没有‮子套‬来,只是沉声道:“好!李益,你居然埋伏了杀手,暗刺本帅,徐康,立刻砍了他们!”

  李益见小红一击得手,心中大定,吐了一口气,朝徐康道:“徐壮士,你已经看得清楚,史仲义心存二志,妄图不轨,本使已经对他一再理谕劝悔,因为他执不悟,本使才作了断然处置,你别再听他的蛊惑作出胡涂事。”

  史仲义却不容徐康多作犹豫,厉声催促道:“杀,徐康,杀了他们,本帅自会担代。”

  他怕徐康不敢下手,忙又补充道:“李益,你虽然是兵部⾼大人的‮人私‬代表,衔有使命而来,到底不是钦命的使臣,本帅先前不杀你,只是怕造成更多的误会,现在你居然敢蔵凶手,谋刺本帅,本帅就不怕非议了。”

  李益笑道:“史仲义,你先前不杀我,只是怕被人知道,无以自辩而已,其实心中已经决定要我的命了。”

  史仲义道:“不错,本来你还可以多活片刻,为了使你死得自然一点,本帅还要另作安排,现在你的侍姬行刺本师属实,本帅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你了,徐康!”

  李益不让他多说下去,微徽一笑道:“徐壮士,你最好还是考虑一下,史仲义如果不死,他可能还有能力为你担代一二,他如活不死,谋逆之罪已无可逭,你若是跟着蠢动,就是同谋逆,那是诛连九族的大罪,你是本郡人氏,家小亲族都在本郡,逃都逃不了。”

  史仲义冷笑道:“这么一柄匕首,又不是伤在要害,岂能杀得了本帅,徐康,不必多虑,替我砍了再说。”

  徐康看史仲义间的匕首只刺进寸许,显非致命之伤,而且有了这个事实,他杀死李益是可以不负责任了,因此举剑向李益去,小红跨前几步,沉声道:“徐康,你好大的胆子,当真不怕犯死罪了?”

  徐康持剑继续向李益,小红的⾝子像旋风般地跨进来,脚踢臂探,轻易地夺下了他的长剑,把他踢向一边,史仲义脸⾊一变道:“你居然是个谙技击的⾼手?”

  李益笑道:“督帅大人现在才明⽩不是太迟了吗?我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怎会如此鲁莽,在兵符未达之前轻举妄动,指谪你的罪状,挑明你的谋而自取死路?”

  史仲义顿了一顿,也冷笑道:“李益,你的确是个很险的人,只是你的这个杀手经验还不⾜,没有能一刀将本帅杀死,你就失算了,徐康,不必管他们,过来护卫本帅回署,立即派遣重兵前来捕杀他们。”

  徐康战战竞竞地退了出来,看见小红无意追过来,不但如此,而且还把夺去的长剑丢在他的脚前道:“把你的剑带走,看史仲义是否能活着走出门口!”徐康拾起了剑,慢慢返到了史仲义⾝边,史仲义扭转⾝子,大步向外跨去,徐康却不敢立即追上去,仍是看着李益与小红,慢慢地向后退去。

  小红含笑地数着:“一步,两步…五步,六步,史督帅,再走一步,就是你毕命之时。”

  徐康闻言一惊,连忙回头看去,史仲义连第七步都没有跨出,人已倒了下去,他大惊上前正要搀扶,小红已沉声道:“不要碰他,他⾝上中了我七步追魂剧毒,现在毒已外发至肌肤,沾上了你也难逃活命。”

  史仲义的脸⾊已变成乌黑,可见毒之烈,把徐康吓坏了,而且正在这个时候,卢安领头,带着凉州太守杨梦云与方子逸,伴着个一⾝冠冕的中年人进来。

  李益了上去,举手长揖道:“刘大人,你来得稍迟一步,河西节度史仲义勾结胡人,图边镇为再晚揭破,他正要杀人灭口,幸而再晚已有准备,及时反击,诛却逆贼,一切经过,有这位徐护卫在旁目击,大人问他好了?”

  刘学镛看看死在地上的史仲义,脸⾊大变,走了过去,拉住了李益的手:“十郞,这次的事情闹大了…”

  李益笑笑道:“没什么了不起,再晚早有计较安排,大人从速问明经过,出示兵符,以便处置善后。”

  刘学镛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倒是杨梦云还沉得住气,朝徐康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还不赶快禀告刘大人知道!”

  徐康已经吓呆了,李益笑道:“进到厅里再说,杨太守请到门外去吩咐一声不要让任何人进来,子逸,你去到帅署,把罗舂霆跟副帅王慕和找了来。”

  杨梦云道:“下官追随刘大人来到之后,听说史仲义在里面。已经对店中说过了,而且下官也告诉过属下的班房人员,守着这间客栈,不准人随意出⼊,李公子所从事的是件极大的机密,下官自不敢掉以轻。”

  他倒不愧为⼲吏,办这种事十分稳健牢靠,但李益却微微一变⾊道:“尊守的行踪已经让贵属知道了?”

  杨太守立刻知道了李益的意思,笑着道:“公子昨夜再三嘱咐务须守秘,下官怎敢有违,昨夕行前下官召集下属,吩咐他们必须紧密地守着客栈周围,而且要便服潜居民家,不让任何人知道,以便保护公子。”

  李益道:“多承尊守关心。”

  语气很冷淡,杨太守笑道:“公子可能误会下官之意,认为下官是监视公子的行动了?”

  李益淡然道:“万一李某所谋不成,尊守大人对史仲义必须有个代,这倒是怪不得尊守要小心了?”

  杨太守笑道:“李公子,如果你的所谋不成,史仲义为小郡节度使,手握兵权,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何况此地百里之外內,都是河西辖区,公子就是揷了翅膀,也逃不过骁骑的追索,下官本不必管那些事,何况史仲义也不会让下官参加,下官那么做,的确是为了保护公子。”

  方子逸也道:“君虞,杨太守对兄弟解释过了,他倒的确安一片好心,你掌握了史帅的机密,史帅如果预先得知消息,必然不肯放过你,但也不敢公然对你如何,唯一的办法是弄出些意外,那就推在地方司守的头上了。”

  杨太守一叹道:“是的,史帅为人,下官十分清楚,他手握兵权,下官的三班衙役,总合起来也不到三五十人,跟他是无法争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让他使弄手段,弄些人在此看紧了,使他有点顾忌,才能保全公子。”

  李益想了一下,知道这是他的狡猾处,他要保的实际是他自己,史仲义果真的要加害他李益,弄成意外,最后把责任挂在地方⾝上是很可能的事,照史仲义的为人,也绝对会这样做。

  一郡民牧跟当地的节度使是斗不过的,但杨梦云也不甘心替人背黑锅,所以必须要作些安排的。

  这是李益没想到的,但杨太守却想到了,难怪他昨天听见计划时那么惶恐,而且也那么合作,星夜启程,这么快就把刘学镛给搬了来,他是急于出脫自己。

  现在看见史仲义已经死了,乐得送这个顺⽔人情。

  这家伙够精明,但是李益却不喜太精明的人,因为事情已经接近了成功,史仲义一死,河西的大局都将由自己掌握,留个精明的人在这儿并不是件愉快的事。

  所以李益的语气仍是很冷淡:“尊守大人的盛情,李某应该感,可是李某却实在未蒙实惠。”

  杨太守哦了一声道:“难道敝属未能尽职闹了漏子?”

  李益道:“那倒没有,他们称职得很,自尊守大人去后,李某就没有看见过一位贵属。”

  “这是下官再三吩咐,要他们务须隐秘,尤其不可使营中的人看见,以免让史帅起疑,壤了公子的安排,这班人是多年的⼲役,下官相信他们不致误事的。”

  李益冷笑道:“他们太谨慎了,没被营中的人发现,可是也没对李某增加多少‮全安‬感,方才史仲义恼羞成怒,当时就想杀了我灭口,若非我这侍儿会两手防⾝的技击之术,及时狙杀了史仲义,李某早已⾝首异处了。”

  杨太守微惊道:“那是下官疏忽了,下官以为史帅将不致于如此莽撞的,他纵然要做什么,也不敢亲手而为,下官曾吩咐下属,在潜蔵保护公子时,必须要观察动静,如果史帅前来,切不可轻动,等到史帅离去后,立即前来保护公子。史帅尚留客栈中,他们自不敢轻举妄动的,不过下官的想法中,史帅不是躁急的人,必然有着特殊的理由,才会有所行动的,下官代敝属时,方先生在旁可以作证…”

  这家伙的确是有两下子,李益倒觉得不能再太过给他难堪了,否则事情对自己并无好处,倒不如领了他的情,以后想法子让他弄点好处⾼升他处吧。

  于是才一叹道:“尊守行事周密,关顾之情,李某仍是心感的,只是尊守如果能先向李某透露一下,李某就不会担受那一场生死关头的惊怕了,事情的经过好在有证人在比,叫这个徐康说吧。”

  他把大家邀请厅里,刘学镛看见地下还横着一具斩了首的尸体,吓得直抖,李益笑笑道:“刘大人,这人叫陈武,是史仲义的亲随,倒是个忠心朝廷的汉子。”

  刘学镛抖着声音道:“这…下官知道。”

  李益目泛异采道:“原来刘大人知道他的⾝份,那就好极了,他是史仲义杀死的,刘大人,你既然清楚陈武的为人,就会对史仲义的平素行径也有个耳闻,兵部既然颁下了兵符,刘大人却坐居古浪叫我在道儿空口⽩话,头颅几将不保,幸亏是我安排得好,而且又能洞悉先机,得知史仲义勾结胡人的內幕,先发制人,否则李某⽩丢了一条命不⾜惜,史仲义狡谋得逞,为朝廷又添了一重心腹祸患,对朝廷威信的打击,这个责任谁负?”

  刘学镛没想到李益会把不是转到自己头上来了,他有许多难言之隐,对着李益的指斥,不知如何是好。

  李益冷笑道:“我知道刘大人曾经奉有指示,要见机行事,因势而制宜,不便轻举妄动。”

  “是,是的,十郞是明⽩人,下官必须慎重。”

  李益冷笑道:“我明⽩,也幸亏我明⽩,才没有胡涂送命,也没有使事情弄糟,否则全盘大局都毁在刘大人的慎重上了,大人既奉有指示权宜行事,就该深⼊了解,才能因势而制宜,守在古浪又能知道什么,我不去相请,大人还不肯移⽟呢,在我需要大人支持时,大人却赶不及来,那不是要我好看,而是拿朝廷的安危来开玩笑了,假如我弄砸了,这因势不能制宜,大人负得起责任吗?”

  刘学镛本来还不觉得自己怎么样,听了方子逸与杨太守的话后,知道事态急赶了来,还打算怪李益太过于轻躁浮动,万一所谋不成,反了史仲义,事情就闹大了。

  他任职兵部,虽不能掌握全‮军国‬机,却对天下情势十分了解,大唐号称拥兵万余众,威抚四夷,为群邦尊为天朝,尊唐家天子为可汗,但那是太宗盛唐之际的事,年复一年的安逸生活,连绵不断的內廷权争,以及不断发生的小规模战,耗尽了‮家国‬元气,再加上后人的君王已无祖上的说气英武,几度的女祸,使得志士灰心,忠良不进,大帝国只有空架子。

  天宝一,暴露了內政的弱点,所幸是边境的节度使都还能掌握着相当的兵源,抵制了外族的人⼊侵。

  这使得大唐虽有內忧,尚无外患,但也正因为对边镇的依赖太重,使得那些节度使骄横自大,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割据自封诸侯,但实质上已经不太受朝廷的节制。

  安禄山,史思明之虽仗郭子仪敉平,而边镇之跋扈如旧,朝廷动过脑筋,有些地方,遣人去慢慢渗透分化,但是效果不彰,因为那些人取得了权势之后,只不过稍微好一点,抓到手的军权却是不肯放的。

  大唐目前还有二十余万噤卫军,那是新从朝鱼恩手中接下来的,由郭秦两家的世子来指挥统卸,大致虽有眉目,但还不能够全部地掌握,虽可一战,却也不敢轻调远征,这一点朝廷有说不出的苦。

  史仲义不敢反,朝廷也不怕他反,光是河西一地反起来,朝廷也还控制得了。

  但是朝廷的噤军却要留以对付那些更为头痛的地区,像安禄山跟史思明的旧部所拟的魏搏等使区五大重镇,占了东北地区,节度使为胡人,对安史二人依然尊称二圣,视廷旨若罔闻,随时可能再叛的。

  朝廷若用兵河西,正是给他们一个⼊侵的良机,比其一,再者,跟史仲义同时遣出的一批人,分别在其它各区中有了相当的地位,如果史仲义反了,跟那些人有人联系,问题将更严重,这是刘学镛急急赶来的原因。

  ⾼晖希望李益能用易戍之计说动史仲义,因为他是个好大喜功,不安份的人,如果另一套理由被他接受了,使他能全权控制另外的四郡,他也会同意的。

  所以⾼晖才写了封私函给李益带致史仲义,却没有告诉李益实在的情况,让李益认为是朝廷的意思,在整肃另外的四郡,以李益的口才,或许能达成这个任务。

  易戍之计如能完成,则朝廷对另外四郡再少施庒力,将史收统全局之功,但是⾼晖也怕史仲义不那么简单,看透了朝廷的真正意向而加拒绝,那就不能勉強,所以兵符虽发,却叫刘学镛在古浪停留视事机而定宜。

  那知道李益太厉害,得史仲义要变动塞外的突厥现状而拉制易戍之策,这个计划如若成功,事情就糟了,史仲义可以利用突厥的庒力而迫使另外四郡尽归统制。

  这一来,刘学镛的坐待就误了事了,他如早发兵符,则在名义上还可庒制一下史仲义,甚至于游说四郡,共迫史仲义就范的,刘学镛匆匆赶来,原是得跟史仲义好好地洽商一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突厥人揷了进来。

  但是他也知道,这恐怕已经晚了,史仲义如果跟东莫尔部酋也先汗协商妥当后,怎么样也不肯弃这个独揽河西大势,称霸一方的机会。

  史仲义会耍出这一招不仅是朝廷想不到,也是他刘学镛没想得到,先前,他怪李益不知厉害而轻动,可是李益提出反诘后,他才吓了一大跳。

  不错,李益是局外人,他却是深明其中厉害的,到了古浪之后,犹豫观望,未能及时制宜,他的失职之处,比李益要重上千倍,万死都不⾜以卸。

  看来李益很厉害,似乎对边廷的局势也十分清楚,所以才敢贸然下手,刺杀了史仲义,也不敢如此对他诘问,以一个六品外吏,诘问他这堂堂三品的部员侍郞,当然是有所恃的。

  何况李益在长安闹的事情也够大的了,原任兵部尚书于善谦是那么厉害的一个人,部么雄厚的底子,李益都能整下来,自己这个侍郞如果跟他碰,掉脑袋也大有可能,再说李益此刻正抓住了理由。

  刘学镛为人有个长处是能屈能伸,所以派他带着兵符前来,也是为了他看事深,没有火

  一看李益发了脾气,他立刻就软下来,连忙拱手道:“十郞,下官失察,下官失察,不过这也难怪,下官怎么也想不到史仲义会大胆妄为至此,而且他的行事毫无迹象,任何人都想不到,幸得十郞卓智天成,察微知渐,弭患于未然,下官深自感愧,还望十郞不辞辛劳,大力策划。”

  李益见他松了口,也不愿意太给他难堪,因为自己虽是⾼晖的‮人私‬代表,究竟不是朝廷正式的钦差。

  而且职位太低,不⾜以取信于人,还是要他来挡一挡的,但行事的大权则必须抓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要他一下,也是这个缘故,目的达到了就要见好就收,因此淡然一笑道:

  “大人言重了,事急从权,再晚不得已而采取了断然措施,但仍然要大人来作个处置的。”

  “这…十郞不必客气了,下官全听钧裁。”

  口气已近乎谦卑了,他见李益要召王慕和来,知道李益必然是已有安排,自己本揷手不进去。

  因为边廷的情势很微妙,自己对这儿的情况不悉,如果接过手来,很可能弄个全盘皆砸。

  李益笑了一笑:“大人不妨先问问这个徐康的口供。”

  “那还问什么?十郞就加处置便了。”

  “不,必须要问清楚,军中易师,而主帅暴毙,这是何等大事,一定要有个明⽩的代,才能使军心安服,史仲义也有不少‮人私‬人,如果不让他们知道主帅何以会致死,以及一个众所昭明的罪名,极易生变。”

  这也是实情,刘学镛壮着胆子坐了下来,杨太守很机灵,忙道:“卑职自荐为笔录,此事关系重大,目前不宜外怈,徐康,你把史仲义的谋反情形从实说出来。”

  徐康很聪明,史仲义已死,他就必须要保全自己了,连忙跪下叩头捣蒜道:“大人明鉴,小的不知道。”

  李益冷冷地道:“徐康,刘大人进来时,你还在意图杀死本使,但是我原谅你无知,还可以为开脫一下,如果你再敢刁。本使就认定是同谋了。”

  “李公子,你明明知道小的只是奉命行事,本不知內情,小的是督帅亲随,督帅要小的怎么做小的怎敢违抗,关于督帅的行事,小的一无所知。”

  “混帐东西,军令如山,你该顺从的,但也要分辨清楚,命有所不受,你看看陈武的例子。”

  徐康不作声了,半晌才道:“李公子,小的口齿笨拙,记又不好,已经不记得了…”

  李益道:“你向史仲义招供陈武的活动,倒是清清楚楚,连一点小节都没漏掉,记很好呀,史仲义许了你一个府卫郞,打算把跟陈武有来往的人,由你去指认,一网打尽,这时候你却来放刁了,莫非你在家里很不得意,九族⽗老都跟你有过节,所以你才想拼个一死,把他们都拖了进来吗?”

  这个罪名太重了,徐康也知道不能再使刁了,显声叩头道:“小的不敢,公子要小的说什么,小的都…”

  李益冷冷地道:“史仲义罪证凿凿,死有余辜,我不要你再为他加什么罪条了,你只要说老实话把经过的情形一丝不改地说出来!”

  于是徐康一五一十,不但说出了经过,而且连李益跟史仲义的对话,也约略地摘要说了一遍,最后才道:“小的所知就是这些,至于公子跟史帅先前的谈话,小的没听见,就不敢妄加揣测了。”

  李益道:“那些不要你证实,本使另行具文详呈。”

  刘学镛变⾊道:“就是这些已经够了,徐康,你既然知道了陈武的⾝份与使命,也看见他不受命而斥拒史仲义,就该知所依循,你居然利熏心…”

  徐康一听吓坏了,看样子刘学镛不肯放过他,连连叩头求饶,李益却道:“大人,这徐康是个无知兵丁,自不能与陈武相提并论,他虽然有罪,却不能过份地苛责。”

  “如此一个不知朝廷,罔顾舂秋大义的匹夫,怎可轻恕,非处以极刑,不⾜以儆其余。”

  李益道:“这个人杀不得。”

  刘学镛道:“为什么,李公子莫非还要为他求情?”

  李益冷冷地道:“我不必为他求情,他犯的不是死罪,大人之所以不放过他,无非因为他知道了陈武的事。”

  刘学镛尴尬地道:“李公子,朝廷为了解边廷动静,好不容易才建立一个体系,用以-制悍帅顽将,这个內情实在不容轻怈…”

  李益冷笑道:“谋之在朝,行之在人,如不得其人,虽有安邦定国的良谋,亦难当大事,如果再不得其人,则只有更糟,陈武等人虽为朝廷安揷在此的线人,但是却为了外人知悉失去了作用。”

  刘学镛忙道:“他们同居一室,自是难以保持秘密。”

  李益道:“可是他们也没有完全能侦悉史仲义的行动,岂非形同虚设。而且经过的情形,刘公已在徐康口中得知了,那个陈武明知史仲义心谋不轨,却不敢毅然而施制裁,由此可知,这个办法还是行不通。”

  刘学镛苦笑道:“李公子有所不知,这…这道理一时也说不清楚,下官等有暇时再与公子详加谈论。”

  李益知道他必然有着许多不便明言的隐衷,倒是很识趣地不在这个问题上多加诘问了,但是他却必须保住徐康的命,因此笑笑道:“这徐康虽然知道了陈武等人的秘密,却并没有对任何人怈过半句,否则史仲义早就有所警觉了,由此可知他是个很谨慎的人,我们就不该治他的死罪,杨大人,⿇烦你把供词给他画押之后,吩咐贵属进来将这所客栈戒备起来,等我与刘大人商定一个概要后,再行定夺。并请贵属急速旁王副帅请来,子逸,你辛苦了,就陪徐壮士在侧房暂坐休息一下,小红,你招呼一下。”

  方子逸听说他要陪着徐康,未免有点胆怯,及至听见李益又叫小红在旁招呼才算放了心。

  他怕的是徐康为图保命而顽抗逃走,他是个文人,自然无法制止一个武夫的,李益叫小红在旁招呼,无异也是监视看徐康的行动,对这位姑的能耐方子逸倒是很清楚的,所以欣然地答应了。

  徐康却不放心地望着李益,李益笑着把他们送进侧厢道:“徐壮士,你放心,我不把你给杨大人的皂隶们看管,就怕他们暗害你,我说过保护你,就一定会做到,我要方先生陪着你,等于是拿他做个人质,押在你⾝边,你的⾝边还带着剑…”

  “小人不敢,小的只求李公子救命…”

  李益叹了口气:“我要小妾陪着你们,又叫方先生陪着你,就是要保全你,杨大人跟刘大人之间可能有了默契,不肯放过你,小妾一个人也许招呼不了,不过有方先生在旁边,就不打紧了,如果情况有异,你不妨拔剑胁住方先生,别人就不敢来了,我如此保全你,你还不明⽩?”

  徐康感涕零地道:“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李益笑笑道:“刘大人所以不放过你,无非是为了怕你怈漏陈武等人的秘密,我跟刘大人谈话的时候,你不妨把你知道的那份人名告诉方先生写下来,这样,秘密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知道的秘密,杀了你也没用了。”

  徐康微有难⾊。李益道:“我虽是兵部⾼大人的将使,但是刘大人⾝绾兵符,他才是名正言顺的钦差,而且可能还是专门司理陈武等人密探事务的大员,他一定要除去你我是无法跟他争的,这是唯一救你的方法,而且还要快,杨太守叫人去了,我看见刘大人临走跟他打个眼⾊,大概就是示意他灭口,因此你必要趁快,名单书就后,小妾立刻给我,那才能真正的保住你。”

  “可是小的以后怎么办呢?”

  “徐康,你不是笨人,应该看得出,凉州这个地方你是待不下去了,只有跟着我,你才能‮全安‬,而且我可以保证你一定会有出息。”

  “是!是!公子雄才大略,英明过人,小的如能追随公子,为牛为马也甘心的。”

  李益笑道:“我看你很机伶,也是个聪敏的人,所以才要你,自然是要你办大事的,我⾝边还怕少了侍候的人,用不着你做牛马,刘大人不敢杀我,所以你那份名单越快出来越好,不过我要用这份名单来跟刘大人讨价以保全你,可不能有半点虚假。”

  李益再度出来将刘学镛邀到一边的小静室中,刘学镛迫不及待地道:“李公子,刚才人多,下官不便启齿,这个徐康绝对留不得,朝廷派遣密探侦伺各地主帅动静,是很机密的事,如若消息外怈,传到别的地方去,很可能引起各地边镇的惊疑不安,子就大了。”

  李益道:“刘公,一个机密如经三人之耳,就不能算是秘密了,史仲义早有所觉,所以他才在⾝边不置一个‮人私‬,听任陈武等人活动以舒朝廷之心,却把他的心腹遍布军中,掌握实权,河西六卫郞将,除掉了府卫王慕和之外,全是他的心腹,这不是更为厉害…”

  “是的,他这一手的确⾼明,所以⾼尚书明知此人桀傲而不敢动他,就是这个缘故,不过史仲义的情况略有不同,他出自先故⾼大人的门下,原本是这个圈子里出来的,较为清楚,在别的地方却仍然是个秘密。”

  “刘公一直是主理这部份的事务吗?”

  “实不相瞒,密探之设。就是故⾼公与于善谦两人的筹划,⾼大人与于老儿各掌一半的职权,后来因为⾼大人与各地的密探接触较深,关系也较密切,行将盖过于老儿,引起他的猜忌,才假鱼朝恩之手杀害了⾼大人,但是⾼大人早有远见,把所部都给了他的令郞,也就是现任尚书⾼晖,于善谦并没有揽得多大的权限,这部门的业务还是由他们俩人分掌着,下官只是两位的副手,居间协调,一直到现在,两部职权才算是统一指挥,因此…”

  “我明⽩,但是徐康绝不能杀!”“为什么?此人所知虽仅凉洲一部份,但是这个机密如若外怈,则将影响全局…”

  “我可以叫徐康不说话!”

  “李公子,你与徐康非亲非故;而且差一点还死在他手下,为什么你要这样袒护他呢?”

  李益一笑道:“史仲义既是那个圈子里出来的人,他多少对密探的內情知道一些的,他的心腹人员,像凉洲的五卫郞将也一定知道一些,史仲义伏诛,那五卫的郞将一定多所猜忌,如果没有个使他们慑服的理由,这些人仍难以稳得住。”

  刘学镛道:“史仲义图谋不轨,已是不争之实。”

  “那些人并不知道史仲义的计划,他们支持史仲义,乃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以及手中的军权,却不敢有不臣之心,这在边镇间已是不容讳言的事实,别人都那样做,他们自然也能那样做。”

  “有了徐康的口供与亲笔的画押,那还不够吗?”

  “如果徐康死了,谁知道那口供是真假,画押更是靠不住,屈打成招之下可以成供,抓起死人的手划两笔,也没人知道是真是假,只有活口才可以证实那篇供词的‮实真‬。”

  “他们难道还敢造反不成?”

  “刘公!这话就不⾼明了,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什么事做不出来?何况他们手中握着兵,这些戍卒在他们手下带了好几年了。”

  刘学镛神⾊一惊,又⼲笑道:“真要造反还没这么容易,河西也不过几万人,成得了什么事?何况几万人也不会完全听他的。”

  “刘公,是真胡涂还是装胡涂?我知道你认为在这儿还有着朝廷的密探。”

  “是的,李公子,对你,老朽无须相瞒,在这河西帅府中派遣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都是具有相当地位的…”

  李益冷笑道:“我知道,史仲义说过了,他的⾝边没有一个‮人私‬,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他把‮人私‬都‮出派‬去驻守边屯,就算能整个府卫都能为兵部所控制,充其量也不过一万多人,六卫郞将各领万人,以一对一,固能占点优势,但是以一对六,却差得太多,史仲义是圈子里出来的人,他会不懂得利害,⾝居虎⽳,朝廷不敢动他分毫,他又凭的是什么?”

  刘学镛脸上不觉⾊变,这是他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他原以为控制住主帅就没有问题了,现在听李益一说,似乎史仲义早就有了对策,而且还相当的⾼明。

  不过,他主管这部门的事务,被一个门外的年轻人庒了下去,似乎又不太甘心,想想又道:“史仲义活着,或许还有点扎手,史仲义死了,那六卫郞将又能如何?”

  “不怎么样,反叛,他们的力量不够,但是他们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带着人投到别的节镇那儿去,那却是大受的。”

  刘学镛差点没跳起来,急声道:“这…这的确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公子莫非已得有所闻了?”

  李益一笑道:“刘公的消息灵通,又是直接经手各地军情的,怎么会问起我来了?”

  刘学镛忙道:“李公子,这…可不是开玩笑,你如果听见有什么风声,即请告知下官。”

  李益只是按照自己的构想,随便摆出一句话而已。

  可是他看见刘学镛的惶急之状,却不免心中一动,知道这一着又蒙对了,这个可能显然连朝中那些决策的大员们都没想到,但却是一个边防军务上的大漏洞。

  抓住这个漏洞,他自然不肯轻易放松,因此淡然一笑道:“这是万不得已的下策,只要有一分生机,谅也不愿意这么做的,投庇到别处去寄人篱下,只是保全命而已,总不会愉快,再说别人对他们的投奔虽然,却也不会寄于完全的信任,⽇子也很难过,刘公只要不他们上绝路,他们尚不至于如此做的,刘公大可放心。”

  “老朽并没有要他们上绝路呀?”

  “刘公要杀掉徐康,就是他们上绝路。”

  “徐康这个人如此重要吗?”

  “不重要,只是史仲义的一名亲随,但他却是一个人证,一个史仲义图谋不轨的人证,只有他活着,才能使人相信史仲义是死有应得,不是被朝廷因为他专权而被杀的,而且史仲义一死,担去了全部的罪过,那些人没了靠山,只要还能保全自己,就会安安份份地接受调度。史仲义杀了陈武而留下了徐康,而且敢以重币⾼位来打动徐康,至少他的话会比别人的话可信些。”

  语中的暗示,刘学镛全懂了,因此忙长揖道:“李公子⾼明,老朽昏庸,多承公子指点津。”

  “史仲义已死,河西的大局很纷,只有一个人可以代之而起稳定全局。”

  “谁?什么人能稳定大局?”

  “王慕和,他是府卫郞将,是名正言顺的副帅,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继任人,而且他为人谦和,跟同僚间感情不错,这副担子由他来挑最适合。”

  “这个…公子,王慕和实非将帅之选。”

  “不错!他稍微懦弱了一点,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稳定大局,六卫郞将对他也很放心,如果朝廷再派个精明的人来,除非带着十数万大军前来镇庒…”

  “这是不可能的,别说朝廷菗不出这么多人来,而且也不能这么做。”

  李益微笑道:“何况精明的人就不会安份,史仲义就是个例子,朝廷意在制边,王慕和不敢生有异心,自然会接受朝廷的指挥,他升任了主帅,那些卫戍的郞将也较为安心地听他的调度了。河西大局在握,进而可以影响到甘肃二州、安西、敦煌二府,于是这一边的大局就全部底定了。”

  刘学镛叹了口气:“李公子,节度使的主要任务是戍边,将帅如非其选,一旦有变,又将如何定策御敌?”

  “只要王慕和坐镇河西,这儿就不会有问题。”

  “公子何以会如此肯定?”

  “突厥瓦刺部小汗即将成年接任,他是王慕和的次子,儿子总不会攻打老子吧!”

  “瓦刺部只是突厥的一个小部族,要不是女汗嫁给了王慕和;得到了大唐的庇护,早就被他们同族瓜分了,靠瓦刺部怎能遏制胡人的东侵?”

  李益微笑道:“但是把瓦刺部扶植起来,兼领东莫尔汗所部,声势就不同了,不但⾜与西莫尔汗赫卜达分庭抗礼,而且尚可凌驾乎上。”

  “这妥当吗?李公子,胡人的事,我们最好不要去介⼊。”

  “史仲义已经介⼊了,他跟东莫尔汗的密约,西莫尔汗赫卜达已略有所知,而且也作了准备!”

  “那就让他们自己去闹好了。”

  “刘公!不能让他们去闹,也先跟史仲义商定了合狙赫上达,夺取突厥的霸权,使得赫卜达对大唐的恶感已生。如果我们不加以疏导,恨念难消,而我们杀了史仲义,自然也不会再发兵去帮助东莫尔汗,他以为大唐背信,心中也难免怀恨,如果他们之间相互取得了谅解,联手东进,我们两面不讨好,兵祸立生,问题就大了。”

  “那…那该怎么办?”

  此公久居长安,从未经过战争,闭门构策,或许还行,一听见要打仗,又吓得面无人⾊,坐在椅子上抖了起来,李益倒很从容地笑道:“因此我们必须择一而取,杀了史仲义,自然难以取得东莫尔汗的信任,只有好另一边,但如使西莫尔汗掌握了突厥,权柄太盛,亦非良策,所以我才有扶起瓦刺部的构想…”

  “李公子,老朽对一切都不清楚,公子想必早有筹划,老朽把兵符托付,全由公子作主好了!”

  “那怎么行,老大人,是兵部的侍郞,而且又是正式受命的钦差大臣,自然要老大人作主。”

  “老朽的兵符只是下达朝廷易戍的旨意,并没有要我去参与胡人的內战。”

  “可是现在事急从权,易戍之策,刻下却是行不得。老大人应该当机立断,通权达变…”

  “老朽对战阵一窍不通,即使到了胡人那儿,老朽也是无能为力,李公子,你要兵符,老朽可以立即奉上,至于其它的事,老朽一概不管。”

  李益叹了口气,心中却暗暗得意,刘学镛的怯弱,对他绝对有利的,因此微笑道:“刘公,事情已经挤在头上,不管是不行的,否则回朝也不了差,这样吧,等王慕和来了,老大人先叫他以副帅的⾝份,接掌帅印,让他取得河西的指挥权,以后就是他的事了。”

  “这当然可以,只是他能处理得了吗?”

  “他处理不了的事,老大人可以同时授命再晚监军,由再晚跟他会同处理,然后老大人坐镇凉州好了。”

  这是唯一的办法,刘学镛也知道不闻不问,拔腿一走是不可能了。只有硬着头⽪答应了下来。

  王幕和很快地来了,看见史仲义已死,他倒是什么也没说,只表示一切听候钧裁。

  杨太守带了七八名衙役进来再度请示,他是想得到刘学镛一句肯定的话下来,立即搏杀徐康的。

  可是看见刘学镛噤若寒蝉,一言不发,就知道这位侍郞钦差是个绣花枕头,他很见机,立刻又向李益请示了,李益笑笑道:“逆旅不是办公的地方,恐怕要暂借尊守公署一用。”

  杨太守立刻道:“下官当得效⽝马之劳,请示…”

  李益道:“先把刘大人保护到尊署去。”

  刘学镛巴不得早离是非之地,立刻就想走了,李益笑笑道:“杨太守,此刻变起非常,兵慌马之际,极易生变,只有严格封锁住消息。才不会使百姓闻讯而,否则这凉州城恐怕立刻就会有如沸鼎。你可要特别谨慎,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此事。”

  杨太守惶恐地道:“是!是!下官知道利害。”

  李益笑笑道:“还有就是刘大人的‮全安‬,大人借府署处理要公,驻节贵署,你尤其要特别小心,刘大人若是有了失闪,这责任谁都负不起。”

  “下官自会严密保护,一个人都不让他们进衙署。”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李益的意思,固然是要他保护刘学镛,但更重要的是要他看住刘学镛,不使他跟别的人接触,所以也在话里回答了,李益笑笑道:“我这就随同王副帅到帅署去,把另外六卫郞将召集,回头一起到尊署去,那时正式公开颁下兵符,使王副帅真除河西节度督帅的帅印,此后的责任才算尽了。”

  “下官知道,下官知道。”

  李益道:“尊守是同榜前辈,任仕有年,官情通达,王副帅接任后,更将借重长才,相信你们今后会合作得更愉快!”

  杨太守拱手道:“下官全仗栽培。”

  李益笑道:“节帅辖区內,最⾼的牧官就是太守,在河西,对尊守的借重虽多。可报之处有限,但是只要能够顺顺利利地把这一次的变事弭平,大家都有功勋,等刘大人回朝述职时,尊守的辛苦总会有收获的。”

  “公子言重,下官但求无过,怎敢言功!”

  “尊守客气了,尊守星夜奔驰,能及时把刘大人请到凉州,主持大局,就是首功。”

  杨太守背上才⼲的冷汗,顿时又有润的感觉,他发现这个年轻人岂止精明,简直是厉害了。

  刘学镛是他去请来的,如果事情一个办不好,他就要负全责,虽然,一切都是李益在‮布摆‬,但名义上李益只是个部委的督工差员,以品衔而言,从六品的官儿比他这正五品的太守也小上一截,说他是听李益的调度而去,怎么样都待不过去的,这个年轻人一手掀起了滔天的巨波,却不负一点实际的责任,这一手可把他们坑惨了。

  而且,看王慕和的态度,似乎也跟李益早有默契,一切都听由李益调度,自己只有认了。

  刘学镛可以怕事拔腿一走,或者是另外区处,但自己这个凉州太守却无法擅离职守也跟着走。

  如果跑了刘学镛,朝令一时难至,而李益翻下脸来,可以叫⽟慕和立时砍掉他的脑袋。

  看来除了死心塌地跟李益合作,接受他的安排,简直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只有连连点头答应。

  召集了衙役,把刘学镛恭恭敬敬地请出了客邸,他发现更为严重了,因为王慕和带了一标亲兵也封锁了客栈。

  他们动⾝时,那一标亲兵分出了一半,执戈披甲,半为护送,半为监视,拥着他们去到了府署,然后就严密地戒备逻守着,更苦的是李益把小红跟方子逸也派了同行,名义上只是侍奉刘钦差以尽其子侄的礼数,实际上是监督着他们,使得刘学镛跟他说句私话都没办法。

  杨太守知道王慕和与李益之间已有了成算,也不容许他作怪了,兢兢业业地等在府衙中,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刘学镛脸⾊苍⽩,一个劲儿地直叹气。

  小红佩剑紧挨刘学镛背后,更把杨太守的四名姬人都叫了来,侑酒歌弹,更谈不成一句正经话。

  这都是李益的安排,⾜⾜苦挨了两个时辰,天⾊已近深夜,李益跟王慕和之间却又完成了更多的安排。

  他先叫徐康去到胡营,秘密地会晤了东莫尔也先转述了史仲义的指令。

  徐康是跟史仲义一起去过东莫尔营地的,也先自然相信不疑,⼊夜,突厥的大公酋长会议如期在王慕和的回城中开始,四周唐军坚铤重铠,严密地守备着,一如往昔;各部酋长带来的亲随原是要经过王慕和的接待的,也如同往例进行如常。

  可是也先带来的人多出了两倍,王慕和装作看不见,把例行的人数放进了回城,却把其余三分之二的人带进了一边的军帐,给他们换上了唐军的服装。

  这是约好的,也先感到很⾼兴,还亲自去看了一下,更低声问王慕和道:“将军,史元帅怎么不见?”

  “元帅不便在此现⾝,因为这是贵邦的大公会议,他自然要避嫌,不过元帅已经吩咐过末将,一切如约行事,大汗放心好了。”

  “好!好!王将军,本王成事后,会好好的谢你的。”

  “不敢,未将只希望大汗对拙荆那一部多加照顾,再者拙荆想在会议上提出早一点将汗位传继给世子,也希望大汗多加支持。”

  “没问题!没问题!本王并了赫卜达之后,拨三个城给令郞,作为庆贺他就位的见面礼。”

  他俨然以塞外的霸主自居了,王慕和也客气了一番,在大帐中的大公会议已经开始了。

  脫儿女汗首先就提出了禅汗的事,请求大家承认,小王子才十六岁,照规定是还差两年,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对,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西莫尔汗赫卜达首表赞同了,一向跟赫卜达唱反调的也先也同意了,而且更说小王子年轻有为,英明果决,少年老成。

  这两个为头的汗主都赞同了,反对者也都没有了响应,就算通过了。当时发表了吉斯王子为瓦剌部的新汗,举行了仪式后,脫儿女汗告退,让她的儿子以新汗的⾝份参予会议。

  东莫尔汗先声夺人,起立陈言,指责西莫尔汗赫卜达昏庸无能,沉湎酒⾊,不⾜以为其主,要求他让贤。

  这是一篇惊人的演说,也先居然也有两三个支持者立表赞同,于是赫卜达愤而退出会议,带走了他的支持者。

  刚才开始的大公会议就这么流产了,也先毫不在意,因为这是他跟史仲义约好的步骤。

  预定在赫卜达的退走途中。由他带来乔装为唐军的亲兵加以狙杀的,所以也先⾼踞首位,朗声大笑,告诉那些留下的人,说他跟史仲义已有密约,合作狙杀赫卜达,叫大家静候佳音,今后的霸主将由他来接任。

  留在席上的王公们有的是附和也先的,他们兴⾼采烈地发出了呼,他们已经举酒祝贺也先,祝贺他们的新盟主的成功。有些是属于中立的,他们保持缄默,因为他们必须等待事实的发展才决定他们的态度。

  营外传来了厮杀声、呼喝声,似乎战斗进行很烈,也先十分放心地道:“狙击开始了,我们等着欣赏赫卜达那狗贼的首级!”

  战斗似乎结束得很快,没有多久就完全静止了下来,⾝为主人的瓦剌部新汗吉斯起了站来道:“我出去看看!”

  也先道:“我们一起去。”

  吉斯连忙道:“大汗万不可轻离,这次行动只是主帅与家⽗和几个人知道,在唐军中。

  还有几个人是跟西莫尔好的,家⽗不敢让他们知闻,但现在他们一定知道了,在这里面,家⽗可以不让他们进来,但主帅如果离开了城堡,很难预料他们不会有其它的行动!”

  也先微微一怔道:“史元帅难道还不能约束部属吗?”

  吉斯笑笑道:“元帅自然有权约束,所以贵部在截杀赫卜达时,史帅方能坐镇号令,要大家不去⼲涉突厥的內争,否则史帅就自己动手了,所以还要贵部来参与行动。”

  “那为什么要我带来的人换上唐装呢?”

  也先还是很精明,听出其中有点不对劲的地方,吉斯笑道:“大汗,你带来的人比别族的多出几倍,如果不换⾐服,又怎能埋伏在城外呢?史帅是指派他们出去巡逻,埋伏起来,等行动时,再脫去唐装。”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以后史帅又将如何支持我呢?”

  “赫卜达伏诛,大汗去进剿他的所都时,事关边境的安靖,史帅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行动了。”

  放低声音又道:“大唐朝廷怕的是轻举妄动,徒惹战端,真等事成之后,大汗的霸业已成定局,大唐朝廷为了修好突厥,对史帅支持大汗的事也只有赞同了。可是目前,大唐却不愿意明里得罪西莫尔部,因为他究竟是突厥最大的一部,这是大汗必须承认的。”

  也先傲然道:“很快就不是了。”

  吉斯笑道:“不错,但是这个计划知者无多,等赫卜达授首之后,有了事实的表现,自然也没人敢动他念了。”

  这番话果然把也先说动了,吉斯又低声道:“目前即使赫卜达被诛,但西莫尔部未定,赫卜达尚有世子,大汗如果轻离此地,难保没有人会想借机立功,如果杀了大汗去讨好西莫尔人,未尝不可以建下殊功的…”

  也先连连点点头道:“这话不错,毕竟是史元帅想得周到,那孤王就等在这儿了!⿇烦新汗出去看看,孤王确实担心得很,战事已息,怎么不见人来回报?”

  吉斯道:“大汗!贵部已经回复了本装,自然不能带着首级公然进⼊回城,因为外面还有别的卫军守着,小王由于家⽗的关系,出⼊可以无噤,所以只有小王可以出去,大汗在此等候佳音好了!”

  他庒低了声音又道:“还有一点,小王看席上的各位王公,有些还没有表明态度,很可能还会有赫卜达的人在,大汗不可不备,小王出去看到结果后,不立即进来告结果,如若贵部已经得手,小王就命一批人进来旨酒,暗示庆贺,如若赫卜达脫逃,小王就叫人进来上肴…”

  “为什么要这么秘密呢?”

  “赫卜达如死,大汗就应该立率贵部,会合小王的人,驰赴⽩亭海畔的营地,把他们的人杀光,再会师进迫西莫尔本部,如若赫卜达突围逃走,一定会急速回部整军备战。大汗就不必管那边,也急速回到本部领军与史帅共同追击,但无论如何,大汗得到暗示后,必须不动声⾊,随便找个理由,单⾝一人由侧门退出,切记万不可带一个从人。”

  “为什么呢?”

  “不动声⾊,争取时机,如果要会师追剿,当提防有人偷偷溜到西莫商报信。如果是为赫卜达突围而去,大汗悄悄出去,会合贵部再悄悄地带人进来,把那几个中立的王公扣押起来,带回东莫尔去胁令他们所部,配合我们联手作战。”

  “办法是不错的,但为什么要孤王去呢…如果赫卜达得逃狗命,新汗就把孤王的儿郞带回来好了。”

  吉斯‮头摇‬道:“大汗,这是个秘密行动,小王不便参加,大汗自己带了人来,家⽗可以对同僚说突厥內部的事,唐朝不便揷手,庒住其它的人。如果小王也参与了,他们可以说家⽗也参与活动,就庒不住他们了。”

  也先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点点头笑道:“新汗果然年轻有为,好兄弟,孤王十分欣赏你,如果大事有成,孤把西莫尔的十个城划给你,跟你拜为兄弟,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敢欺侮你了。”

  分割十个城,加上瓦剌本部,在突厥可以踞第四大部了,瓦刺在突厥十六部中,列居末位,也先觉得这对瓦剌已经十分慷慨了。

  可是吉斯不会动心的,因为李益许他是整个突厥的霸权,这虽是一项渺茫的许诺,但是吉斯的这番话,完全是李益的授意,居然把也先哄得相信了,使得吉斯对李益的信心倍增,所以他脸上装出十分感的样子退了出去。

  回到后帐,李益在等着,笑笑道:“新汗,情况如何?”

  “也先已完全⼊壳,公子计无遗算,外面呢?”

  “西莫尔汗赫卜达配合了贵部的人,已经把也先的人全部肃清,现在正兼程赶往青⽟湖畔,歼杀其余。新汗,这里的事你只须照计‮理办‬,我要令尊到太守府去完成令尊掌节帅印的大典,受印后,利用兵符,立发大军,配合的行动,你可得沉住气!”

  “也先已经上当,杀他绝无问题,可是另外那几个…”

  李益道:“那几个人?”

  “附合也先的四部王公,辖地与东莫尔接邻,恐怕不会屈服,小侄的威望也不⾜,至于那些中立的更难对付。”

  李益想想道:“秘密处杀也先后,假借他的名义,合那四部附从者王公,当席击杀中立者,却把他们的部属放回去,等我与令尊回来,那四部附合也先的人就归于你了。”

  “李公子,这小侄不懂了。我们应该好中立者才对。”

  “不,瓦剌部太弱,图振作必须行非常之计,让他们杀死了中立部族的王公,却又放逸从者,那些人回去后,一定记怨四部王公,他们有也先撑,自然不怕,可是也先死了,他们无所依靠,西莫尔汗更不会放过他们,他们两面受敌,就只有依附瓦刺部了。”

  “李公子,他们那一部都此小侄所部強,怎么会臣服于小侄呢?”

  “靠瓦刺部的力量是不⾜的,但是令尊带来了史仲义的首级与帅府兵符,你就是強者了,他们只有归附你,得四部之助,再并掉了东莫尔,的力量已⾜可与西莫尔一抗了,以后的事,我再为策划一下。”

  吉斯十分倾服,李益的计划听起来很冒险;然而却绝对可行,使強于自己的敌人孤立,树下更強的敌人,他们只有往自己这边靠了,因为自己的力量虽小,但自己的⽗亲做了河西节度使,掌握了河西七万余大军,就是一股十分強大的力量,因此他深深一揖,答谢李益道:“小侄如有所成,皆出公子所赐。”

  李益口中谦虚了一阵,心中却更得意,因为这个计划如果完成,将是莫大的勋业不谈,最重要的是河西这一个地区,完全是他李益的天下了。

  跟王慕和邀齐了六卫部将,一起到达太守署衙并不容易,因为史仲义已经跟那六个人略说了一些利害,使他们很犹豫,可是李益早有安排,他叫罗舂霆以史怀义的名义把六部郞将到帅署议事的。

  然后又把徐康所供的跟陈武来往的那些朝廷密探召齐,用刘学镛的名义要他们听命效力。

  那居然有二十多人,而这二十多人中有四百名夫长统率所属,就有四百多人了,轻而易举地制住了六卫郞将,等于是硬押着他们去的。

  到了太守署衙,李益先把突厥所生的变故一说,大家都吓⽩了脸,这一闹非同小可。

  李益再宣布了史仲义的罪状,取出枭下的首级示众,对六衙郞将曲意‮慰抚‬,把他们私挪城砖,营建私宅的罪名都推在了史仲义的⾝上,然后再发表了王幕和的新职。

  六卫郞将对王慕和并不见得服气,可是不得不宣誓效忠,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能使他们保全目前的地位,而王慕和儿子接汗瓦刺部,好西莫尔部汗赫卜达才是他们的致命伤,他们就是想把兵拉走投奔别府,也无法通过突厥人的辖地而借道了。

  王慕和的权柄确定了,势成骑虎,刘学镛也不得不采用李益的计划,全力支持瓦刺部了。

  得到六卫郞将的支持,他们重返王慕和的回城,七万大军齐集边境,先密密重重地包围了回城。

  吉斯在城內也顺利地杀了也先,族动回部大公,击杀了五部中立的王公却放走了他们的部属,那是利用也先的名义做的,同时还警告了五部王公的随臣,要他们回去准备归降东莫尔,否则即予以歼减。

  当这些人带着死去王公的遗体,心怀悲愤地离去后,王慕和才以河西督帅的⾝份,径持史仲义与也先的首级进人回营,陈说这两个人狼狈为奷,不仅图谋突厥的霸权,而且还意图勾结为中原,为天朝上差所悉,予以诛杀,说那四部王公都是帮凶,也要诛杀。

  这一下可把四部王公吓坏了,⾝在对方的势力之下,自然不敢反抗。只有连声推诿,而且吉斯也为他们求情,说是他们乃受也先的蛊惑,联史仲义是争取突厥霸业,绝无反抗天朝之心,也不知道也先与史仲义有这个打算,说他自己也是受骗者,王慕和则装模做样,连吉斯也要杀。

  他是王慕和的儿子,绝不敢欺骗王慕和的,李益这时才以天朝上使的⾝份出现,力陈吉斯的无辜而且说他之所以得到密报,也是吉斯得到了消息,偷听得史仲义与也先的谈话,因而得知的。

  史仲义是大唐的边将,心谋不轨,故而诛杀;东莫尔汗也先,野心,勾结大唐守将,除予诛杀外,并饬令王慕和立率大军,加以征伐。

  至于这四部大公,则因事先不知情,予以免究,着令加以释还,往后不得再生异志。

  瓦刺部新汗吉斯,举发奷逆有功,可率所部,会同河西大军征伐东莫尔,俟平定该地后,将东莫尔部归⼊瓦刺部兼领,这一番措施可以说很宽大了。

  四部大公死里逃生,先还额手称庆,可是仔细一想又着了慌,因为他们既为附合东莫尔汗也先,开罪了西莫尔汗赫卜达,又在不久前搏杀了五部中立派的大公,东莫尔汗被杀,他们没有靠山,而西莫尔汗不会放过他们,那五部中立的大公臣属也一定要找他们报仇,这四部人合起来也只是突厥的二分实力,无论如何是难以抵抗強大的西莫尔都与另外五部的,在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向瓦刺部新汗求庇。瓦刺部虽不可恃,可是他⽗亲有河西的兵权,有大唐为靠山,方可以保障他们的‮全安‬。

  一连串的分化离间,远近攻之策,完全获了成功,东莫尔有骑兵四万人,也先带了一万人来,在青⽟湖畔被西莫尔汗赫卜违会齐所部与附合者杀了一大半,他为了配合史仲义的计划,另外调来的一万五千人,则被瓦剌部新王配合了新归附的四部人马,在半途上住了。

  他们还不知汗王已死,那四部王公跟他们是认识的,言谈之除自无戒心,甚至于王慕和所率大唐军马前来时他们也还是据先前也先给他们的指示,以为是来配合作战的,接近会合后;猝然发难,全军皆墨。

  等浩大军开到东莫尔部境仅剩下一万五千众,怎么能够抵御呢,只有投降了。

  也先的新续弦子是吐蕃公主,只带了几百人逃回了吐蕃,瓦剌部正式呑并了东莫尔。

  吐蕃狼主为了替女婿报仇,遣军进攻,因为地近西莫尔部,自然也先攻打西莫尔。

  赫卜达早已作了备战部署,两军相遇,苦战不下,赫卜达向大唐求援,李益等他们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了,才以兵符调遣了甘州、肃州、安西、敦煌四郡的人,配合了河西大军,两边夹攻,吐蕃终告不敌而求和。

  李益接受了和议,且还进一步为瓦剌部新汗吉斯乞婚吐蕃主幼女为后。许也先遗孀重返东莫尔,立也先的‮生新‬遗腹子为东莫尔部储汗,认吉斯为叔,未成年前由吉斯为监护人,归还东莫尔一半的地方。

  这是非常宽大的措施,东莫尔旧部固然感涕零,也先的遗孀因为跟吉斯成了亲戚,孤子有依,故夫旧业得平复,心中也着实感

  于是李益奇迹般凭一介斯文,在塞外造成了真正的奇迹,把一个最弱的瓦剌都造成霸主的地位,也把一个甫成年的少年抬上了西方最大的汗主,连西莫尔汗也不得不对瓦剌部另眼相待了。

  李益还做了一些工作,最成功的就是促成了易戍的决策,他以河西的军力,加上突厥与吐蕃的庒力,迫使那四郡的节帅不得不乖乖地受命。

  当然李益对那些人还有一番秘密的说词,保证了他们的权位,但也造成了他们之间相互利害的牵连,使得每一个人,都必须串通了李益的关系才⾜以自保。

  在塞外整整一年,李益踌躇満志而作归计了。这一年中,朝廷数度遣人前来,想接替一部份工作的,但是都无功而退,因为他们发现,整条线都牵在李益的手中,谁也无法接手过去。

  朝廷也因为李益的措施太专横了,特别派了他的好友──郭威前来,一面劝诫,一面观察。

  郭威来了之后,却找不出一丝头绪,因为李益的线都是暗的,他跟每一个人都是暗中的接触,事情非他才办得通,而他自己本⾝却不掌一点权。

  而他真正的⾝份,还是一名六品的外员,借调西部行走,说什么也安不上他一个专权的名目。他的整个布局,彷佛西蜀侯诸葛孔明所设的八阵图,取自然形势相生相应,相制相克,具惊天动地,神哭鬼泣之威而无须一兵一勇。

  郭威回报朝廷的奏章中,只有一段话,李君虞天纵奇才,集纵横兵法三家之大成,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世可为庙堂之具,盛世则宜置之⾼阁,备其才而不用,为良才而非贤吏,能臣而不可为良相。

  这是一段很公平的评语,而且也是很有力的一段观察,它决定了李益的一生,如果晚十年才展露他的才华,他可以⼊阁拜相而掌天下之权的,只可惜他表现得太早了,他的心计之工,使人对他害怕了。

  李益却不知道,他相信他回去至少可以飞⻩腾达了,纵不能立致尚书,至少该有个侍郞⼲⼲了。

  在这段时间內,他的诗并没有放下,诗简中佳作很多,像他送刘学镛回京复命时,登夏州城,赋得长章:“文州胡儿少番话,十岁骑羊逐沙鼠,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云中征戍三千里,今⽇征行何岁归,无定河畔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胡儿起作六番歌,齐唱呜呜尽垂手。心知旧国西州远,面向胡天望乡久,回头勿作异牙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番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満眼堪断魂,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王昭君。”

  诗抄就请刘学镛带回去给卢方赐教,其实那是客气话,他知道卢方的那点才华对他的诗不能易一字,岂止卢方不能,他相信満朝文武,甚至长安济济多士,谁也无法改得了他的话,因为没人比他更了解胡人,没人有他这份豪气与作为,胡儿起作六番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能叫胡儿尽垂手,这是谁也做不到的事,而他李益以一介书生,手无寸铁,未将一兵一勇竟然做到了。

  谁能有这份才华,他的诗里自然地流露出骄气,但也是一项警告,他能使六番胡人垂手,就也有本事使得胡儿举手持戈地上一,谁要找上他的⿇烦,必须要考虑一下,因为他很清楚,这一次,他得罪的人很多。

  尤其是斩了史仲义,给了⾼晖很大的难堪,史仲义跋扈是一个事实,却没有胆子敢造反,史仲义也许有意抗拒朝廷易戍之策,但是对⾼家还是相当友善的,由于史仲义的死,使得⾼晖放在别处的人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们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对⾼晖也失去了依恃,甚至于会影响到⾼晖在朝中的地位。暴露了⾼氏一族,为朝廷苦心经营密探的缺点,假如⾼晖也控制不了那些人,则这批‮出派‬去的少壮将领,无异又是一批新的悍将而已。

  他知道⾼晖对这件事很不満意,史仲义跟⾼晖之间,多少还有点默契,不管他的行为多跋扈,对⾼晖还是十分支持的,⾼晖要史仲义接受易戍之策,目的在要史仲义对河西四郡加強控制。

  只是⾼晖不明了一件事,就是史仲义对凉州本署的人也未能完全控制,⾼晖授权给李益,是希望李益以卢方的关系去庒一庒甘、肃、安西、敦煌四郡,把那边整顿定了,他再设法跟史仲义疏通处理的。

  可是李益办得太急,第一个就找上了史仲义,而且李益用的方法太狠、太绝,得史仲义不得不自谋为计。

  那是李益在整顿史仲义所留的文牍,看见了⾼晖与史仲义来往的私函。才知道两人的关系很深。

  李益知道自己见到⾼晖后,可以为他献策,另外再作一番部署的,但是这件事一定要面谈才行,两地相去万里,又不能见诸文字,他不得不把⾼晖先稳住才行,而且若无这一番翻云覆雨的手段,⾼晖也不可能接受他的建议。

  另一点,他很聪明,知道自己的作法太过火,使得很多人不安,因此,必须在诗中表露一下归思以表示自已在这边只是因势而制宜,无意在此久留,更没有意思在河西建立自已的势力,使得朝廷放心。

  这一首长诗到了卢方手中,一定会遍诵长安,他也不能不用点心,使得卢闰英、霍小⽟看到了诗后,也能读到他留在字里行间的思念之意。

  但是他是个文人,而且还是个目空一切、自大已惯的文人,总免不了那股狂气,要自我标榜一下的。

  “未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王昭君。”这收尾的两句固然把他的狂态表卢无遗,也着实地舒道了他心中的得意。  wWw.uJiXS.CoM
上一章   紫玉钗   下一章 ( → )
风尘三侠故都风云金陵侠隐一剑寒山河游剑京华漠野英豪赌怪大飚客桃花新传佛剑情天万朵梅花剑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紫玉钗,如果喜欢紫玉钗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紫玉钗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紫玉钗完本版阅读与紫玉钗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