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25928 
上一章   问道宿命    下一章 ( → )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无求,当得宿命。

  开始往下讲,第十三章“沙门问佛”沙门就是出家人。

  【解】此第十三章,问意重在宿命,答意重在会道。盖知宿命者,未必会至道。而会至道者,决能知宿命也。

  那天一个沙弥问我:得道了能知道宿命,知道自己的过去未来。这里面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叫神通、宿命,就知道过去以往的一切事情。虽然你能得宿命通,但不见得能得道。而得道的人他必会得到宿命通,得到至道的人,得到最本道的时候,他必然知道,必然有宿命通。这里的“宿命”指的是这个,大家能不能明⽩这个意思?

  宿命,就是往昔的事情,你如果有了神通,心里清净,清净到一定程度,过去的事情就逐渐地显露出来了。但是你这个并不见得已经修到究竟,还只是在修行的过程中。

  在修行的过程中,污垢去掉了,见到里面明的时候,去污垢这个过程你能不清楚吗?是不是?必然能清楚。而有的人就是属于宿命通,只是在去污垢的过程中,还没有彻底把污垢去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是在去污垢,他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宿命通。像阿罗汉,在八万大劫以內的事情他知道,八万大劫以外的就不知道了。佛是去得最⼲净的,所以佛连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也知道。

  “垢去明存”最后那两句特别重要。如果你想得到宿命通,应该怎么办呢?“断无求”这四个字太重要了。第一个就要断,一切的望都要断掉。包括⾊、食,一切的望、冲动都要断掉,而且心里始终是没有任何所求。没有望就无所求,有了望就有所求,所以说“断无求”如果你想达到无所求,首先断,断了的人才可以说是真正的达到了无所求,只有不断地无所求才能继续进行更好地断

  所以我们修行的法门里,其中就有这一条,不让大家求人,宁死不求人,就是让你得到无所求,以“死”这个决心来达到无所求。你想,能够死都不怕,就容易克服自己所有的望。如果一个人不能以死来护道,一旦死到跟前的时候,他就要为了活命、为了生命、为了顾全那个⾝体,他就有所求。有所求,这个望就永远断不掉,有一念求都断不掉的。

  宣化上人讲得很清楚: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这个得知道,这是上人的家风,咱们应该继承上人的家风,上人就讲得非常明确。

  上人在修行中经常有些神通,这主要来源于什么?就是上人没有求人的意思,也不管它,那种刚骨,心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他很快地就得到了各种的神通力。

  我们想得到宿命通,想知道过去的一切和未来的一切,当知主要是要断,用一切办法断。包括吃的、用的,⾊的、声的,你这都要断。为什么断能得到宿命通呢?为什么无所求能得到宿命通呢?谁能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弟子: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一断的话,末梢自然的就会不存在了。一断的话,再怎么复杂的五也就不再寻思了。

  这是一方面,谁还能说一说。

  弟子:断是修道的本,从本⼊手,就能达到证果的目的。

  弟子:断跟无所求能去掉我们心里的妄想,去掉了妄想,可以得到我们本来的清净面目。

  行了,谁再详细地说一下子。

  弟子:因为他不断会越来越愚痴,一断就会得到清净心,就能知道过去未来。

  看谁还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好,那我就答一答。

  断无求能得到宿命,为什么?因为断,六就回收。我们为什么不见自己过去的一切?就因为我们六在放逸。像这个手,你放开了,本来是拳头,放开了会什么样呢?像镜子似的,你本来应该是一面镜子,但是由于镜子破碎了,什么也照不了。如果你把这个六回收了以后,这个镜子又还原了,又成为一面镜子,那你的面目不就全看得清清楚楚吗?是不是?

  断就无所求,你那个心是无所求的心,那什么望你也不会要了,你不要了,六就回收了。比如我看一个东西,这是个杯,因为你不想要它,再怎么装饰你也不用它,它没啥用处,它和你没有啥关系,那心里就不动念。你不动念,这种它就不起来;不起来,六就回收了,心里就清净;心里清净,它就形成了镜子,像镜子一样,智慧就会现前。你的过去一切自然就通达贯通,能达到本,而且从本那块达到这个过程,也都了了常明。

  所以宿命通只是知道这个灰尘的一个过程,那有啥不明⽩的?是不是?只要是把望断了,无所求,我们的六就会回收。回收了以后,我们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清⽇月现”为什么说⽔清⽇月现?⽔上要是起了波纹,不断地滚动的话,⽇月不会现出来的。那⽇月在那晃得左一个影子、右一个影子,它不会把天空的事情反映得很准确。如果这个⽔平静了,⽇月马上就反映出来了,像一面镜子似的。

  所以说,你想得宿命通,就应该“断无求”断无求必然要得到宿命通。如果有人说他得了宿命通,但是他贪心更大,这人当时肯定没有得,没得!因为啥呢?得宿命通必须断无求,只有无所求的人才能知道过去未来。

  有的大仙说:“我能知道过去,也能知道什么什么。”他那是靠那鬼神通力来搞这些事情,而且他不断地贪,要钱要物。他本⾝并不具备这些能力,不是他得个什么神通。你心里都是像长草似的,别人有一分钱,你都想把它抢过来,就那种心,你怎么还知道过去未来?它可能吗?那个通力是靠你心里清净,才知道过去的一切。

  就包括他心通也是这样的。别人在那坐着,他心里想什么,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呢?因为我们心是一种有望的心,一种散的心,有所求的心,所以他心里想什么你不知道。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思控制住,不去攀缘,不去想,慢慢静下来,你要是功夫做到了,他心里想什么,马上就能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些有大定力者都是这么知道的。

  有时候有了定力,这个并不奇怪。你就是没有证到什么初果、二果的,但有时候同样也会显现出这些,一时地显现出来。它不长久,就因为你没得果,还要退转。所以只要心净,自然的一切都知道,了了常明。想做这个功夫,都得从“断无求”来做。

  怎样无求、断?就像上人讲的这个家风,三大宗旨:“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多么刚強,刚骨锐利,这副刚骨一下就显露出来了。

  冻死不攀缘,你想,冻就非常难受了,达到冻死那个程度,人家都不肯去攀那个缘分。比如说,这个地方不如法,是个外道的地方,如果你去求他,你就可能得到火烤,就可以延缓生命。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显示我们佛教徒不去和外道打道,我们得有自己的刚骨,宁可冻死,也不会上你那地方去呆一下子。不光挨冻,就算到冻死的程度,我都不会去找你,我还去和你俩求?低三下四的,损失我们佛教的这种形象。就得有这种决心。你说,这个不攀缘,什么样的人能办得到?

  有人就可能怀疑了,说:“师⽗你这么讲‘冻死不攀缘’,这个目的是让我们死啊,搞‮杀自‬啊?这好像是⽇本武士道的精神了,这不跟搞‮杀自‬一样吗?你这个太狠了。”实际上大家不知道,你有“宁死不攀缘”的决心,才能转缘。缘,只是在你心里软弱的时候,这个缘才起作用。

  比如说,在‮场战‬上,有人‮部腹‬被捅了一刀,肠子都出来了,但他不知道,还继续奋斗,还跟人打仗,照样跑,什么都,拖着肠子到处跑。当有人告诉他,说:“你的肠子出来了。”当时就倒那块,什么也不行了,当时就完了,就扔那块了。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他不知道,他没有这个攀缘,没有这个缘去想到这个问题,在他的意识中只有一个念头,所以他也不怕死。他不怕死,就拖着肠子照样可以活,是不是?拖着肠子也可以活。

  但是他怕死的这个心一旦生出来的时候,这个缘攀上的时候,当时就躺那块了,那就是攀缘的结果。原先没攀缘,他可以拖肠子到处跑,是不是?但是当这个缘一旦攀上的时候,马上就死在那块了,就倒了。什么原因呢?师⽗并不是教你冻死,教你‮杀自‬,而是一种转化。

  比如说,像果通师⽗,他光脚踏到雪地里不冻,不怕冷。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个冻来了,我就是不想着冻,我也不怕你。就是把这个念摄住了,摄久了以后造成这个,他就不怕冷。不是别的,说我弄点什么中药啊;我打那气功啊;我在那儿做个什么仪式啊,脚上贴个符咒啊,最后我金刚不坏了。它不是像小说讲的那样。

  什么原因?不攀缘的关系。雪来了,我没把你当成雪看;你说冷,我心里不想着冷。冷,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久而久之,克服到一定程度了,本就不在乎,对他来讲只是清凉。我们是攀缘心,所以看到雪认为是雪,和雪攀缘上了,那雪不冻你才怪呢。人家和雪没有什么缘分,他看那雪,那是什么东西啊?可能是棉花吧,可能是⽔,没有这个雪的概念。他没有和这个雪攀上缘,所以冻不了他,物质全变化了。

  你觉得它凉,所以你咬牙着。他不是,他只是一种清凉,他也没有一个冷和热的问题,就是很自在。不是我克服“哎呀,我在这冰天雪地里,我不怕冷!”说:“你觉得怎么样?”“我很热乎啊!”他也没有这个概念。如果有这个概念,又跑到热乎那块去了,是不是?还是有缘分。他没有这个缘分。他不怕冷,在我们的心目中就认为是热,实际上他没有冷热这个概念,夏天他还穿那么多的厚⾐服呢,对不对?冬天他就光着脚,什么原因?就因为他有一个不怕死的这种精神,所以他能和缘断开,断开以后,他才会自在呢。

  冻死不攀缘是让你得自在,不是让你‮杀自‬,但是你必须知道,得有不怕死的这种精神,你才能了脫这个事情,才能转外境。这个大家明⽩吗?

  下面讲这个,上人讲了:饿死不化缘。饿死了,你还存在化缘吗?就不存在化缘了。你想,以饿到死的那种程度,命马上都要绝了,也不去化缘。这个化缘不是指的乞食,乞食不属于化缘。这个化缘就是有所求,这个“求”说的是不应该求的事情。佛制规定了,⽇中一食,过午不食,那我们为了自己的肚子一点,过午还去找人要食物,那都属于化缘,不属于正当的佛事。不应该做的都是化缘,和攀缘是一个道理,宁可饿死也不去化缘。

  同样,这也不是让大家去饿死,但是你必须有这种决心,宁可死了都不去做,它自然的就要转缘,不被缘所转。饿的只是个缘,但我绝对不被你吓倒,我死都不怕,还怕你饿吗?是不是?我就忍着,多喝点⽔,忍一忍,不行我就念念佛号,再不行我就经行一段,忍一忍就过去了,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就不饿了。

  在万佛城,上人有个弟子七十二天没吃饭,每天只喝一小杯⽔,不是成天没完没了地喝,一天就喝一小杯⽔,七十二天没吃饭。还有一个三十多天没吃饭。上人在‮湾台‬讲法的时候说:“我准备饿死在这里。”那是开万人法会的时候,一天只喝一杯⽔,那么大的年龄,成天讲。

  他为什么能克服这个饭呢?就因为他不怕死,不怕饿死,他有这种决心。他不怕饿死后,结果会怎么样呢?他的物质力量,原先我们说的是以食为食,如果不攀缘,是以法为食,他是以法为食。那以法为食会是什么状态呢?不渴不饿,他没有这个饥饿的现象,每天精力非常充沛,而且像饮一种甘露似的,没有饥饿那种感觉。饥饿只是凡夫的一种贪所变化来的,他没有那种现象。你说是好是坏?他因饿死不化缘,会以法为食的,所以说他能转缘。

  还有下一个:穷死不求缘。自己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了?甚至⾐服都没有了,都不会去求人。原先我就想过,我想:一旦有那一天没有⾐服穿了,我拿纸糊一个,实在糊不住了,我找个草⽪,找点草往上一围,弄绳子一系,就拉倒了。我也不会去找你要件⾐服,说:“你给我件⾐服。”你放心,别看咱俩是师徒关系,我也不会求你给我件⾐服穿。

  无所求,一切都是付出,不会有所求的。说:“将来,师⽗你老了我养活你。”我非常感谢大家这种孝心,但是我不会求谁,穷死不求缘。

  以前在山上闭关的时候,我跟大家讲过。那⾐服破了,针有、布有,就是没有线,八个月没有⾐服,⾐服破得东一块、西一块,都快露⾁了,露⾁就露呗,有什么呢?八个月没有⾐服。因为我没有线,线有没有?常住有那么一大堆线,头些⽇子还不长时间,人家给送的线,但他不给我。不给我,我就不要。

  你别看都是我说了算,我说:“亲蔵,你把线拿来。”那他痛痛快快拿来了,是不是?虽然我们俩是一家,但是现在是他说了算,他不给我,我就不要。你别看就俩人,那我也不要。他八个月没给我,我八个月不要。你七个月不给我,我七个月不要。我就不要,我宁可⾐服破掉也不要。

  他们居士就琢磨:这师⽗是什么原因?有人就合计:这可能是缺布吧?他把那⾐服撕开就给我拿来了。他知道师⽗不要好布,要旧布,他就撕开给我拿了一捆,给亲蔵也拿了一捆。心想:拿这一包布,师⽗这⾐服不就补上了?你拿了布,照样没有线,他也不拿线来,我怎么补?所以我穷死也不吱声,最后谁也不知道。后来不知道怎么给我的这个线,这才有⾐服的机会,要不连⾐服的机会都没有。

  八个月,如果再凑合四个月就一年,是不是?这一年不了⾐服。你要是没有布,这好说,没有针它也好说,它都有,就差个线,就差那么一点线,你说这…若没有布,我从别的地方剪点,补一补,或者用线连一连也行,对不对?最起码的,需要布的那地方,我不补,别的地方我把它上还行吧?这种机会也没有。我若没有针,那行,大家会知道。但没有线,谁也想不到。就是穷死,我也不去求。

  穷死,达到死那程度,已经尽了,也不去求,闭住那个嘴。那心里啊,要说一点不动念,也不是“哎呀,你怎么想不到那个线呢?我就需要线,你给我这个⼲吗?”有时候心里也有稍不平的时候“你看,你还问我,问我你也不会问。”不是他耝心,因果就在这块,可能平时自己对别人也那样,今天的果报就那样。另外,这个因缘能帮助你什么呢?坚定你的道念,所以说这个“穷死不求缘”非常好。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这些缘来了,再怎么来,你怎么惑我,我也不会变的。你说给我这吃好的,有的说:“你这大德呀,给你这个好东西,你给开个方便啊…”即使是再好的条件,我还那样。你拿新布来,我还是这一块补丁;你拿新⾐服来,我还是穿这件旧⾐服。我是随缘不变。

  外面什么情况都和我没关系,即使东西再多,我只是瞅。那山上的东西,那时候多得多,但是没有说为自己“哎呀,这油也多,东西也多,咱赶紧炸点什么好吃的,赶紧弄点什么东西。”没有这时候。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就完事了。随缘不变,就是遇到任何环境,这个心就是不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你什么都不变了,你就能转缘。随缘,你不变才能随缘。

  刚才我讲了那几个例子。他冻死不攀缘,就没有冷热了。他不变随缘,走到雪地,他也没事情啊,是不是?饿死不化缘,不吃饭,他照样不饿啊,他不是“我忍着肚子饿,在那坚持七十二天”也不是说“我饿着,能坚持多少天”他没有这个现象,他是不饿不渴。

  喝一杯⽔,说老实话,那是勉強喝,因为啥?他心里本就不渴。他喝那个⽔,就一点味道也没有,已经不像⽔了。不像我们现在喝⽔,⽔是解渴的,实际上这种解渴已经在攀缘了,被缘转了。他没有这个概念,喝的那个⽔本就不叫⽔,和木头差不多,没有啥意义。而且他里面的津自然就充満了,就是那种甘露,自然就充満了,而且不渴。那个滋味不是我们所能够形容出来的。

  过去,我行脚走到本溪市南芬那块,下午就要喝⽔,一直没乞到⽔,到晚上也没乞来⽔。最后为了守戒,宁可渴死也不去取⽔“行,今晚就那么地,渴死就渴死。”就在那沟里坐着。就那么走一下午,大热天,从中午就开始渴,一直渴到晚上,快到十点多钟的时候都没喝到⽔,一滴⽔也没有,你得渴到什么程度?最后宁可渴死拉倒,守戒嘛。

  因为啥?你再去跟人家化缘,山里人家家里就剩个女的,剩个小孩,不方便,宁可不去了。得了,在那沟里一坐,死活就不管了。等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本就不渴,都不想喝⽔了,喝点⽔一点意义也没有。

  所以你要是不变,这样的话,外境马上就转了。外境的⽔啊,不管有⽔没⽔,你要都能随顺,没⽔我也能随顺你。这个缘对我来讲,不成为缘,只成为善知识,我随着你走,但是我是以不变去随,这个缘就不成立了,这就成为不变随缘。像果通师⽗“你有雪地,我照样在雪地走,对别人来说是雪,对我来讲是无所谓的事情。”他是不变随缘,所以缘对他来讲没有用。

  这个事情很多,我以前讲过药片的事情,饿死不化缘。那是有病了,患感冒,要死了怎么办?得重病怎么办?扔在半道跟谁说去?是不是?没有钱,也没有药,是乞一点药还是不乞药?最后没乞药,药还来了,在道上洒着,还不是在大道上,在那个草地里。那草地里哪来的药,你说。就算有药的话,它也不一定落在你跟前,或装在小瓶子里。没!是散开的,整齐的在那搁着。要是没字,你照样也吃不了,还有字,写着“安乃近”还不多,就十片,还有一片是掰两半的。正好就在你的面前,还有什么讲的?

  这事情是巧合吗?这些感应都来源于什么呢?就是你不攀缘的结果,不化缘的结果。不求缘,就是宁死不求人。就是不求人的这种精神,你才能得到这种不求人的好处,转缘的好处。那才叫真正的随缘,不变随缘。

  我们那叫什么随缘?我们随缘就变,那叫被缘转。你随缘不变,不变去随缘,那才行呢!我们不变,缘就得随着你去变,随着你转。你需要甘露,它就会变成甘露,它用不着去变⽔,是不是?也用不着喝,也用不着吃的,你管那事⼲吗?多自在的事,省多少事?

  所以你想得宿命通,就得断、无所求,你要有无所求的心,没有什么想需要的东西。你要什么?电视我不要,录音机我不要,家庭一切我都不要,自己所用的东西我都不要,都无所谓,甚至命我都不要了,你说,你还有什么可求的?你有这种断的方法,将来肯定要得宿命通。

  这个宿命通,有的人证道了,很明显的有宿命通,知道过去未来。有的人就没证道,他也有宿命通这种形式存在。持戒就是最大的神通,什么都不如这个。你持戒,要吃有吃的,要住有住的,你还要⼲吗啊?这不是神通啊?是不是?所以这是最大的神通,我们一定要在这上面下功夫,就是以宁死的精神来护戒,我们以这种精神去做,和道自然就相应了。

  师⽗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你们将来要实际修的时候,你们就这样照着去做。这样做后,我们就明⽩了,宣化上人讲的这三大宗旨并不是说要赌闲气。因为上人知道,只有这么做,你才能真正地转外缘,才能真正地自在,你自己才能掌握你自己。这三大宗旨就是你的命,就是你修行的最⾼宗旨。

  人活着就得刚強,为什么要刚強?就不被缘所转。什么最刚強?无所求最刚強,没有比它再刚強的。我没有啥所求的,也没有啥想法,说:“我想得到什么,或不得到什么。”没有这个概念,这个事和我没关系。

  什么钱哪,你给我,我不要;你给我好⾐服,我不穿;你给我好吃的,我吃不了那些,只吃我这一顿饭就完事了,我碰啥吃啥,你给荤的我也不要,是不是?我就这一个钵,就学一个佛法,其它的我就没有啥了。所以谁都奈何不了你,谁能奈何你?小偷他也不来找你⿇烦,谁也不来找你⿇烦,所以这人就自在。

  以前给大家讲过金碧峰禅师,他修到那么好的程度了,那鬼神来找他的时候,本来找不到他,就因为他贪著一个钵而被抓住了。那个钵叫什么钵?

  弟子:紫晶钵。

  是紫晶钵还是紫金钵?紫晶吧?恐怕是这个“晶”不是紫金。出家人不用金子,金子做的也摔不碎,是不是?紫晶钵,紫⾊的,透明的,他非常的喜。就这一念喜,那鬼神就能找着他,就能把你抓住。

  你人在那坐着,鬼神抓不住你,鬼神不要你那个尸体,尸体不见得就是你。我们那是“尸体就是我,一掐我就疼,疼的就是我”不用说,你本就跑不掉,因为你离不开这个⾝体。人家呢,这些东西也没有,他惟独惦记的就是这个钵。你有一念物的想法,那鬼神就能把你找着。如果我们不断金钱,谁在那面拿着钱这么一晃,你这眼睛都瞪这么大个。还用找你?离老远,他在那面一点,手一比划,你就跟着过来了,那心“嘣嘣嘣”就跳,一下子就抓住你了。

  所以说那玩意可真厉害,像咱们不要钱,你给都不要,你比划那玩意,赶紧闭眼睛,我躲得远远的。把眼睛闭上了,实在没意思,你给我,我都不要,我再瞅你⼲吗?所以他怎么比划钱也没有用,它在你⾝上不起作用。讲:“哎呀,师⽗啊,我给你做点好⾐服,做点什么东西,做点好吃的,你需要什么吃的?”我一天一顿饭,我有啥吃的?你说的那些东西,对我来讲没有啥意思,啥意思都没有,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就完事了。没有昅引力,它惑不了你。

  再就是女人那事——⾊。你不贪⾊,但是那⾊起来了,它可要你的命,它故意找你的⿇烦。你要是觉得她可怜,那妥了!那她就给你表演起来看,一会是这个动作,那个动作;说话,那声音勒得精细的,一天就给你表演了。那腥臭熏天,一看都恶心,要吐,那种丑态全露出来了。

  如果你没有这个东西,它就抓不住你。女人在你面前,她那个耝鲁、那种“不幸”的状态马上就暴露出来了,糊弄不了你,她也装不下去了。要不然有时候比丘尼怎么跟我“打仗”呢,她们想让我听一位比丘尼法师讲的法,我说:“我不爱听。”“你怎么不重视法呢?你听了将来得教化比丘尼。”我说:“我不是不重视法,我不爱听那个女人声音。”当时这俩人气得够呛,因为她们是女人,我说不爱听那个女人声音。别看你是讲法,就算讲法,我也不爱听那个女人声音。这本⾝就是法,你还怎么讲?是不是?

  所以女人在你跟前,她再想表演那些东西就没有用,表演啥?她只能是实话实说,老实办事,就完事了,她再也不会跟你去演节目了。弄腔作势的,这个那个…勒个腔调。我心里话:“你可别勒,你勒那东西没有用,我只能越看越恶心。”等她放下一切的时候,感觉比男人都脏,人都不知道过去怎么活的,被它骗得,简直是骗死人。就是骗人,她自己自觉不自觉都在骗人,也就是我们自己在骗自己。

  所以说望断了是真清净,望断了是真阿罗汉,望断了是真佛道。所以我们应该从断上、无所求上去做,抱定这三大宗旨,按照上人的三大宗旨去做。时常得背诵,以后做事情就这么去做,你放心去做。它不是让你死,我们是要以死的决心来转化这个缘。有人以为:这叫我们死呢。他一看到死就不敢去做。你光看着人家得本领,这本领、那本领也有了,我们都想去要。那都是以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换来的,没有这个精神,你换不来。这就叫“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不走到绝路的时候,是不会有新的路在前面。

  好,今天就讲到这。

  (一段时间以后重新所讲的第十三章问道宿命

  今天我们开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个学习方式实际上早已开始,但是正规还缺一点。由于大众师的慈悲,特意把这个时间进行调整,这么一来,让大家有个更好的学习机会,以免我们的学习和其它的功课冲突,更主要的是没法听讲。以后就通过这个方式学习——我们把学习方式先试验一下,如果合适,我们就这么样做。每天上午,基本上吧,不能是完全那样,都要讲《四十二章经》、《沙弥律仪》,而且要‮试考‬,还要进行背诵,这些东西都要考,把咱们学习的风气一下子提起来。

  主要是我们从无始劫来养成了各种的习气,所以我们今天出家修行特别难,但也特别殊胜。这无始劫的习必须通过《沙弥律仪》的学习,把它们去掉。只有去掉了这些习气和⽑病,我们才能进一步深⼊佛法的修行。如果我们的基础打错了,就很难再走第二步,因为这个基础太重要了。很多人平时都忽视了基础,往往都追求更深的东西,但是有时候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半途掉队或走回头路,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这个基础的学习。

  这个沙弥律、沙弥戒的学习,不光是我们现在学,就算将来受了比丘戒还要学,受了菩萨戒还得学。它是一直相通的,所以这个基础我们不光今天打,时时都得打。昨天看到广化老和尚他们对沙弥的要求,就是说出家的时候最少也是考验半年以上,而且受了沙弥戒以后,到受大戒这段时间,还要考验两年以上。这个时间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就是因为沙弥戒这一段的熏修特别的重要。

  咱们现在的这种修行方式不能完全一样,基本上差不多少,要努力把沙弥这块学习好。为什么大戒师受具⾜戒了,有的对佛法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就是因为沙弥戒这一段的学习没有打好基础。打好基础,我们的心不动了,而且能够更深地理解沙弥戒,就能理解佛法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地深⼊佛法。这部分如果做不好,我们可能在学习更深的戒律的时候,感到更加困难和吃力,而且不能理解佛法的‮实真‬意义。

  原因是什么?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脑子笨,是我们那个基础没有打好。因为他没有更深的行持,解和行持他没有做到,所以他行起来就特别难,而且不能正确地理解。如果我们把基础做得很好,当我们受了更⾼的戒律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攀登上去,更主要的是能够正确地理解。

  今天主要是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这个学习佛法的过程。

  学法必须有虔诚心和恭敬心,有这个心才能学法;没有虔诚心和恭敬心,法是学不来的。法不孤起,因缘而生。不是说讲话就是法,讲话只是法的一种形式,是一个外在的方便。我们要求的法是佛法,不是世间法,所以我们不能用世间的善来代替佛法,必须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心心相印来悟得佛法。

  法没有大小,法只有我们的虔诚心才能获得,所以说我们学沙弥戒也是一个很好的因缘,如果我们能够虔诚地去学它,一样能得到佛法。有的人认为:我受了具⾜戒以后才得佛法。这是不对的,那是我们更深一步的熏修。佛法的关键是法法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沙弥戒”这块看成真正的佛法来熏修,这也就是我们了脫生死的法,它不是世间法,我们不能按照世间法去理解。所以我们在这里熏修的时候要有真正的虔诚心,这样的话,就会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大家要明⽩沙弥这一段修学的重要

  过去,在沙弥这一段证果的还是很多的。就因为他有这种虔诚心,甚至佛讲了一句话他就证果了,这原因就是他们的虔诚心到位了。我们没有证果,就是业障障碍了我们的虔诚心,如果有虔诚心,我们也会这样。所以我们要用至诚的虔诚心来听法,如饮甘露,如饥似渴地去修学和恭敬,就像人饥饿需要食物,渴了需要⽔一样。而且平时要为这个法处处地去努力。这样的话,我们很快就会有个因缘,一念虔诚,有可能就是我们了脫生死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大家,特别是后剃度出家的,一定要向先剃度出家的师⽗、师兄们学习,他们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修学,都已经具备了很⾼的德行。特别是新学沙弥,一定要向老的学习,因为他们的心经过熏修,顶住了种种习气和魔的困扰,能够这么样地坚持修学,使人非常佩服,这是非常好的。对新的来讲,老的更会爱护你们,帮助你们。

  你们新学沙弥一定要学会依教奉行,这是你们修学中很重要的一关。不要分别,包括大戒师或老的沙弥分配你做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活,你都得依教奉行。至于年龄的问题,放下自己的年龄,不要考虑,只考虑佛法,年龄是属于世间法,我们考虑的是佛法,依教奉行。

  “如果那个师⽗告诉我的事情是错的,怎么办?”你现在在道场里,就不要考虑错和对的问题,你先去做。如果确实有问题、有疑惑的时候,你先依教奉行,以后你腾出工夫再去请教一下。再说,道场里的师⽗不会叫你做那种事情。依教奉行胜于一切,一定要培养自己依教奉行的那种心。说:“这么做会不会对我有损伤?”你要去做。过去讲叫命令,命令下来你就不要有什么疑问了,火海刀山都要下的。我们得常常做这种思惟,这样才能培养这种恭敬心。我们的恭敬心为什么不到位?就因为没有直心。我们走一步也是拐弯,听一句话也在分别,都在拐弯,这不行,我们必须得学会依教奉行。

  而沙弥这一段特别重要,属于发心阶段,必须得学会依教奉行。等我们当了大戒师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深一步的依教奉行。当我们受了菩萨戒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深层次的依教奉行!那个时候的奉行,就是一个小孩来支使我们,我们都会去做。到那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恒顺众生的力量,那就自在了,非常自在,而且时时地法喜充満。法喜充満不是给自己充,是一种教化和一种度众生,所有的人都能在你法喜充満的情况下被度,这叫恒顺众生。我们必须从这方面开始熏修。

  大家这个因缘很好,而且维那师精心地努力组织大家修学,这非常好。以后这个环境紧一点,到时间大家就要过来。这个排班的位置暂时先这样,明天再看一看。暂时不混在一起。你们虽然年纪大,但是法这方面的修学还有一段距离,现在还不适合混在一起。咱们应该先有个层次,这样的话便于大家修学。就像念书似的,有一年级,有二年级,虽然同是小学,但我们也要分出这个修学的层次。

  今天不多讲了,还有很多以后再讲。这个主要是由我来讲,还有其他的师⽗,随时再派,来给大家讲。一定要把这个《沙弥律仪》讲好,大家也一定要学好,都要背下来,而且你们还要能讲,人人都要讲。每个字、每句话的意义都要深深地推敲,佛法没有⾼低,就一个沙弥法也能讲出佛法来,那才行。一句普通的话,我们都要讲出佛法,处处不离佛法,那才是我们的修行。

  今天就简单说到这里,一会大家去卸书。大家已经知道了,前一阵这些佛书由于被卖到了废品站,被人‮蹋糟‬,眼看就要被毁掉的时候,居士发心把这批书抢救下来。后来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努力,终于又把第二次的书抢救下来。这个事情已经通知了鞍山佛协和省佛协的副会长,他们也在揷手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些佛书,但是它的深层意义特别大。毁佛罪大,但毁佛经、毁佛法比毁佛罪还大,因为一切的佛皆因佛法而成就,没有佛法就不会有佛,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佛经。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会引起大事。像塔利班毁佛以后不长时间,‮家国‬就被灭掉了。如果佛被毁,鬼神就;这个经书被毁,鬼神就,一切灾难就会生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的这种做法正好是:一个是让佛法延续,另一个也是上报四重恩的问题。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生起喜。虽然事情发生了,但我们最终还是把佛经抢救下来了,这是佛菩萨的加持,给我们这个因缘和机会,否则的话,我们很难有这种机会。这样的话,佛法还能延续、兴旺,而且这也是相续佛法的一种教育,没有这种心是不行的。

  基本上就是这样,没有更多的了。大家先去把这个书给背下来,我们下次再正式开始,有时间再坐下来讨论。大家下次来学习的时候,笔记本都要带来,笔也要带来,要写,要注意听。

  好,先讲到这里。

  《四十二章经》还没讲完,先把《四十二章经》讲一讲。还有新出家的也要听一听,前面所讲没听到的,以后有因缘听磁带来补充。下午借着这个因缘,大家听我讲的《上师五十颂讲记》录音。特别是新出家的沙弥,先把这两个功课完成。完成了以后,你们新出家的再把《沙弥学处》看一看,先出家的沙弥师⽗也把《沙弥学处》看一看。这些都学完了,我就专门讲沙弥戒这块。

  《四十二章经》里的“人有二十难”这个已经讲完了,咱们现在讲第十三章。我给大家念一下。

  “沙门问佛”沙门,就是修梵行的为沙门。我们叫“沙门释子”;还有一种沙门叫“婆罗门沙门”属于婆罗门族,因为他也修梵行,但他奉大梵天为其本,他自己说他是大梵天的后裔,他们这个族姓是印度四大种族之一。就是专门修梵行,所以他们也称为沙门,叫“婆罗门沙门”我们是“沙门释子”是随释迦牟尼佛修行的沙门,这个“沙门”代表我们修清净行,有时候也是一种自我的称呼,自称为沙门某某,很了不起。这里讲的沙门指的是“沙门释子”也就是佛的弟子、出家众。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因为佛法都是因缘而起,有问,佛才讲,不问,佛不讲,所以这有个缘起。就好像我们不照镜子,镜子里没有影子,你要是照镜子,镜子里就会现出影子。“沙门问佛”就是请教佛。为什么我们要问佛呢?因为一切凡夫皆要跟佛学,不能跟别人学,不能跟外道学,不能跟凡夫学。因为凡夫的知见只是堕落的知见,外道呢,也是堕落的知见,他没有解脫,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解脫者,只有佛才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修梵行,想学的一切都要依佛学,也就是开佛知见、⼊佛知见。所以我们应该问佛,一切的书、一切的经典、一切的行为都以佛说的为标准。

  这就是出家人请问佛,顶礼以后长跪,就是胡跪。新出家的不太清楚,胡跪就是一个腿半跪,一个腿全跪,偏袒右肩,以这个仪式来请佛。问佛:“大圣,请您老慈悲给我们讲一讲,以何因缘,能得知宿命?”

  就是说“我现在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而且天天都是糊涂过⽇子。有吃的,我也不知道饭从哪来,吃完了该做什么,这一切都不知道。一天就是醉生梦死,我不知道我这一生怎么过的,而且也不知道前生种了什么因。何况我今天又出家了,也不知是什么因缘而有这个善,所以自己对自己特别的疑惑不解。”这个沙门以各种的疑惑心来问佛,问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怎样能知道我的宿命?

  怎样“得知”这个“得”不是通过别人讲而让我得知,而是我亲自知道。究竟我过去是做了什么因,做了什么善事,使我今天既能成为沙门,却又没有证道?没证道是什么原因?我现在能成为沙门又是什么原因?我在世间为什么造了那么多的业?这都是我们大家所疑惑的,是我们大家想知道的,说:“我为什么起了这么多烦恼,而且我还不能降伏,但是我又能出家修道?”不知道这种种的因缘,心里就透不过去了,所以他想彻底的知道自己的宿命、过去的因缘。他更想知道的是:通过知道因缘的这个过程,来真正地体会大道的所在。

  “宿命”大家都知道,就是过去。人有三世,你们谁知道什么叫三世?

  弟子:三十年为一世,一百年为一生,一般都这样算的。

  有的人说三十年为一世。这是一种说法,三世加一起正好九十年,也就是百年,我们说的百年指的是人生的这个生命。还有谁知道什么是三世?

  弟子:前生、今生、后世。

  三世就是有前生、今生、来生。

  这两种说法,前一种说的是今生的意义,为今生。今生呢,我们不用得宿命通也知道,你从小到现在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记住,所以这我们清楚了,就不谈三十年为一世,但是为什么要提醒大家?应该知道有这两种说法的存在,以后我们跟别人讲的时候,答得更圆満一些。我们这里讲的这个宿命指的是前生、今生、来生。这个宿命,我们不光要知道前生的问题,也要知道今生为什么受这样的果报,而且来生会怎么样,还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怎样生存下去。

  沙门为什么要问佛怎样得宿命通呢?他不是想去算卦,他不是去跟人摇签算卦,或是“我知道你如何”他没有这个心。他的目的要⼲吗?他要了脫生死。了脫生死就得明⽩大道,知道会其大道才能了脫生死。所以为了了脫生死,就想知道怎么样得到宿命通,他的目的是通过它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最后得到大道。

  他的目的不是别的,不像我们现在“哎呀,这个人什么事都知道,前生也知道。”等等的,然后去给人摇卦算命。那不是他的目的,给人家说三道四的那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它名和利,只为了得其道“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是他所问的內容。

  你看人家因缘多好,出家以后能直接问佛。你说我们这因缘,你问谁啊?你问师⽗,师⽗还糊里糊涂,还不知道问谁呢?所以说很⿇烦,也没办法,勉強给你讲,给种下因缘,有一天你去问佛,那就会得至道。这个因缘不是没有,只要你诚心修道的话,你会亲自去问佛,那时候没有不知道的,我现在跟你们讲,是种个善

  “佛言”佛开始讲了,因为你有问,佛就开始讲。谁能讲一讲什么叫佛言?

  弟子:通过那个沙门请佛开示,怎样能够通达宿命的因缘,佛以这个因缘,来回答那个比丘的请问。

  谁还能答一答?什么叫佛言?

  弟子:佛言就是代表了佛是正等正觉,所以佛说的就是真理。

  还有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佛言?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佛言,我们要从⾼深一点说,也就是谤佛。

  有几种说法,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佛言”佛在经典上讲了,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那为什么又说是佛言?如果我们说佛能言,佛说是谤佛呀!那如果佛没说,为什么又说佛言?佛是不言而言,佛是无为者,他没有言和不言二义,没有这个概念,只是众生启问而有所谓的“言”就像镜子似的,你去照,那里面就会有影,但是这个镜子是大圆镜智,不是我们那个普通的镜子。我们的镜子只能照你的表⽪,照不到你的心,它不能把你的因缘给你讲清楚。

  佛这个大镜子,他充満了无穷的慈悲和智慧,所以说他是不言而言。只有不言而言者才能讲出真理,也叫真谛。如果有能言者,那还是凡夫。所以我们在听“佛言”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正确的思惟,这样的话,我们对底下要讲的经,就会更加深一步地进⼊佛的心要。

  因为他启问的因缘殊胜,他说的“我怎么才能知道宿命”但是他的目的并不在这,而是“会其至道”这讲的是道。这话本来是要以后再讲的,我就提前给你们讲了。

  佛言,也就是说佛不言而言,以大慈悲力故,大慈悲心故,而有“佛言”佛讲了什么呢?佛说了“净心守志,可会至道”佛以大慈悲力而讲了。为什么佛要这么讲,而不讲别的?刚才我讲了,因为佛是大圆镜智,无所不照,无所不知,而且“佛言”是不言而言,是无为法。那既然是无为法,为什么又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呢?因为有人在启问,有这个启问,佛就给你这么讲。

  比如一个人看病,这个患者来了,他想看病,自己述说了病情,你是据他述说的病情下药,还是据他的脉相下药?语言只能作为参考,你要据脉相下药。佛是大智慧者“净心守志”是我们众生的需要,佛才讲。这“病”是我们众生的那种业力,是我们的污垢所在,所以佛才会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我们知道了,这个“道”是至道,也就是大道。

  这是说怎么样得到宿命通,宿命通是六通之一,外道只有五通,佛法里有漏尽通,他们没有漏尽通。虽然都有通,但是通和通也不一样。外道也有通,他那个通是有一定范围的,或是不长久。佛所谓的通,是名字叫“通”佛这个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是智慧,方便来讲叫通。说佛有六通,是方便说。

  “净心守志”只有在做的时候你才会有真正的守真,这个真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这样你才能守住这个妙明真心。那大家说了:“我们的妙明真心本来就在,那为何还用守啊?”因为我们平时属于业力过重,由于有,所以失去了真。我们只有不断地行道,去掉妄想,我们的真才会现前。

  我们因为什么原因不能会其至道呢?就是因缺少福德因缘,福德因缘就像沙漠地里的粮食和⽔,所以你想会其至道,必须培养福德因缘,都得具⾜的。既要有决心,又要有福德因缘,我们才能达到这个大道。外道的这个通非常小,而且知道的事情是有范围的。他已经执著这种通,如果离开这个通,他就不行了。另外,他也不知道其本原因,你别看他有通,多少多少劫的东西都知道,但还是不彻底。

  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那个老汉出不了家,就要投河、要死。最后佛现前了,说:“你为什么投河啊?”老汉说:“他们不收我,我活着也没有啥意思。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走也走不动,活也活不成,那些人都说我没有善,我赶紧死了得了。”佛说:“你别死,我领你去,我同意你出家。”他就剃度出家了,出家后在那精进修道,不长时间就证果了。

  后来这些罗汉就问佛,说:“不对呀,这没有善的人不能出家,也不能证道啊!为什么他能这样呢?我们都观察他八万大劫之內的事情,了了常明,他跑也跑不出去,什么原因呢?”但这罗汉不是慢心,他没有慢心,他是以虔诚心来问佛的。佛就跟他们讲了这老汉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说:“你们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內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你们就不清楚了。”

  我们别说八万大劫,连三十年、五十年我们也看不出去,小时候的事情都给忘了,更别说前生的事情。就算有点模糊影子,只要你贪吃贪睡,一会儿就没了,就断了,由于这个习,很快就断了,所以我们很难知道。

  罗汉知道八万大劫以內的事情,佛说:“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你不知道。八万大劫以前,老虎要吃他,他逃到树上,至心地念一句佛——南无佛,因而种下善。”就念句“南无佛”现在却有人给改了,说是念句“阿弥陀佛”不管他念哪尊佛,只要念佛就行了,后来就被救了。有的说被救了,有的说被老虎吃了,这我也不知道了,看来还是被救的那个因缘比较大。

  弟子:按那个经上讲的,虎听到佛的名字就走了,虎没吃。

  是,有的说虎没吃就走了;有的说念了一句“南无佛”种了善,老虎吃了也不要紧,因为他可能想另成就。咱们不管它了。就是念了一句“南无佛”最后他就在释迦牟尼佛这出家了。我们有时候天天念佛,天天修行,我们出家的因缘不是更殊胜吗?是不是?那我们更得见佛了。所以我们大家能出家,就是因为平时老念“南无佛”要不没有出家的机会,是不是?看来我们前生是念了不少。

  回过来,我们再看这句话。净心,什么叫净心?⼲净的净,净的是心。心还用净吗?为什么要净心呢?你们说心用不用净?

  弟子:净是一念不生的意思,并不是说平静那个静,必须是不打妄想的那个净。

  你就说说需不需要净?

  弟子:心本来不需要净,但我们做不到没有污染。

  那本来不需要净,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净呢?也被污染了,那本来不需要,为什么还能污染?

  弟子:是我们认识不到。

  既然有本来,认识不认识,它也不应该污染,那有污染的也不叫本来嘛,是不是?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妙明真心是清净无染的。这个心指的是凡夫的那个心,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就是,用这个心来表示我们的,不是说我们的真心。这个是一种虚幻,没有本,有了本就不叫了。由于,必与佛不相应,与我们的大道不相应了。与道不相应而成为,造成了隔,隔断。

  “净”就是破,什么叫净?破除这个就叫净,破为净。我们现在修道,佛告诉了,你要破除。什么是?贪、嗔、痴,有了贪、有了嗔、有了痴,这就是,贪嗔痴就是。三毒啊,我们就因为三毒的关系,最后被了。我们想破除,也就是要破除三毒,那我们直接⼊手的地方就是破除贪嗔痴。这样大家就清楚了,这个修行的方式一下就出来了。

  净心,怎么去净?去掉贪嗔痴。不是你在那打坐,一天吃三顿饭、七顿饭,你就算净心了,你这边修一点还不够你漏的。不光是要打坐,更主要的是要去掉贪嗔痴,只有不断地去掉贪嗔痴,我们的心才能净下来。去掉贪嗔痴的方式有持戒、禅定、忍辱、布施等等的事情,六度万行,还有各种法门,无量的法门,这都是去掉贪嗔痴,也就是净心的无价之宝和方法。只有按照这些努力去行持,我们这才能净心。

  “守志”这个还得解释,什么叫“守志”呢?

  弟子:不外求。

  不外求,你这句话就说到本了。

  具体地来讲,守志要发菩提愿。什么是我们的菩提愿?就是无所求。那我们现在的无所求算不算菩提愿?你那还只是在表面上的无所求,心里还没有无所求。当我们无所求的时候,不为自己求的时候,为天下众生而求的时候,又离了众生相的时候,那菩提心就起来了。那是我们本的大志大愿,所以我们应该守志,永远的不退道心,永远的发菩提心。

  “可会至道”有人就问,说:“师⽗,你看看,我现在也守志了,也发菩提愿,又不断地持戒修行,⽇中一食也持了,金钱我也开始不摸了,又进行了禅定,这些方法都对呀,但为什么没有会道呢?”没有会道是什么原因?大家答一下,什么原因?

  弟子:因为有自私心。

  我们也在不断地去自私心。吃饭,只吃一顿饭了,吃也不敢多吃,有时候还不吃⽔果,这个贪心我们也去了。嗔恨心呢,别人说我,我也不发火了。愚痴心呢,虽然还有一点,但我能按照戒律去做,听师⽗话,这些我都做了。但是为什么没证道?

  弟子:他前面所做的这些还没有回小向大,没发大菩提心,没有做到利他。

  这是一个原因。我们大家修道,这时候就难过关了,为什么难过关?说:“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还没有会道呢?”有的修了四五年了,有的修十来年、或二十年了,甚至几十年,为什么还没有会道呢?

  弟子:主要是还没有慈悲心,这个心总是在向外攀缘。

  弟子:心做得不够。

  答得很好。

  这些方法我们都做了,但是心力未到。不是你的方法错了,方法没错,正是这么走法,很正确的。为什么不能会道呢?心力未到啊!虽然我们做了,但是你的心力没达到那个顶点,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我们都知道这些就是贪嗔痴,也知道要守志、发菩提愿;我们不断地进行修行,按照戒律去做,各方面都做了一点,比如不摸金钱等等的事情,又行了很多的苦行,烦恼起来不断地对治它,而且不断地读经,去掉痴。这些都做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得道?就是因为心力未到,不是方法错了,明⽩吗?这就是关键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典故,有一个修行人曾经问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他说:“我知道‘生是不生之理,死是不死之义’,这个道理我很清楚,但是为什么我没有了脫生死?”文殊菩萨告诉他:“心力未到。”这句话太好了!

  我们修行有时候为什么有退心?就是因为不懂这句话——心力未到。以为自己走错路了,你不知道,你走的路正对。你还没走到那个地方,你要求怎么就那么大呢?还没走到那个地步,不是走错了。他走着走着,就觉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这能行吗?”产生疑惑了。“我这方法也对啊,我都知道这个理呀。”有的人是知道“生本来是没有生,死是没有什么死的,这是一种幻境。我也清楚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不得道?”因为心力还没到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在修行中如果产生了枯燥心,或者我们觉得自己起了烦恼的时候,用它一对治,我们的烦恼就下去了。“哦!那是我心力未到,不是走错路了,是我用功夫还没有到位。有很多的方法,虽然我去做了,有可能只是在表面做;或是我做了,也花大力气了,但是不长久。”等等的事情。

  有些时候你想发长久心也不好使,它里面有因缘,因为你这个定力还没有达到那么大,所以得慢慢来,别着急、别上火,别产生退道心。所以这句话是无价之宝,我们今天学习能知道这句话,就应该千恩万谢了。有了这句话,我们就不会再半途而废了,就知道修行必须得经过这一关,什么事情都得等待因缘,一点点去成就它。也有的人快,快也是人家前生心力到了。我们为什么慢,还没到?因为心力没到,不是方法错了。所以大家在这里一定要生起信心,这是很重要的。

  有个师⽗不是做梦吗?做梦告诉他“你好好修,将来可以得证初果阿罗汉的,你要好好跟你师⽗修。”就是鼓励他,梦里就鼓励他了,告诉他:你修的方法没有错,只是心力没到,你还继续努力,就完事了,你不要想别的。至于我们证不证道,师⽗是不是凡夫,你别管他,师⽗就算是个凡夫,只要我们心力到了,一样能证道。他的梦就说明什么问题呢?你修的方法没有错,只要往前走就可以了。

  讲这一段没有别的意思,是鼓励大家要有信心,我们大家平时也要不断地鼓励自己,这才行。佛讲的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而且时时鼓励自己,这句话是无价之宝啊。

  佛讲到这儿还没有讲完。佛本来已经讲完了,佛讲一个字,也讲完了;不讲,也是讲完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讲呢?因为众生还,心里还有疑惑。你起心动念,佛都清楚,佛说:“我还是继续给你们讲吧,再继续给你们解释。”佛就慈悲,没有办法,众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佛这么讲,大基的人、大菩萨马上就知道了,甚至马上就可以证道了。一看大家没证道“得了,我还是继续讲吧。”

  再方便讲,方便讲就是比喻了。佛比喻说:“譬如磨镜。”就是比喻磨镜子。古代没有镜子,有时候就找个什么东西,不断地磨,把它磨亮了才能照清影子。我们现在有了玻璃、有了镜子,怎么办呢?我们得擦镜子,也得磨,得把外面那污垢都去掉。不管是有镜子没镜子,没镜子我也得磨,有镜子也得磨。有镜子不一定真有,你看着镜子多,那都是魔镜。你看过去没有镜子,它有没有的好处,它就少一层著相。

  比如磨镜子,为什么要磨镜子呢?佛怎么不说是磨个锅、磨个桌子、磨个、磨个金钱,就说磨镜子?因为镜子磨亮了有所照,它能给人光明,能够发现你的⽑病和缺点,能去掉你的⽑病和缺点。

  这个磨镜是很殊胜的,历来的祖师大德都讲这个。有一个人上一个大德那里去参学,他就成天在那修教,但不往心地用功。那个大德就上他台阶那,拿块砖磨。磨来磨去的,就把人磨烦了。他成天磨,不是一天两天的,最起码也得磨了十天八天的,把人家‮觉睡‬搅得也睡不了了,一见他,就看见他在那老磨,这人怎么回事呢?就问他:“你⼲吗呀?你在这磨什么?为什么老在这磨?”

  这样的人,要是能讲得通,他就不去磨了。就因为给他讲不通,那就坐在那磨。要是讲得通,谁给他磨这玩意?一句话告诉他,让他明⽩了就完了。这样的人很固执,所以你得多磨几天,不要在乎时间。就是找他⿇烦,非要磨。还得他主动问,大德才能跟他讲。你要是问的话“你看我在这磨什么呢?”那坏了“你愿意磨啥磨啥,你磨呗。”那就完了,那因缘就失去了。他就不讲,就在那硬靠着,把他靠心烦了,说:“你整天在这儿磨什么呢?在我跟前老磨。”这大德就说:“我想要磨个镜子。”他说:“那砖能磨出镜子吗?这胡扯,它不是磨镜子的材料,你还在那磨,你这人真笨。”他说这大德笨,那个大德说:“哎,你说对喽!真对!你这种修法呀,它能成佛吗?”噢!突然就明⽩了。

  他产生了执著,拿假的当真的去处理,你不是那块材啊!一天吃三顿饭,你还想成佛啊?你这拉倒吧,是不是?你的贪心都去不掉,还能成佛吗?有的说贪得越多越好,那能成佛吗?不可能的事。他把贪嗔痴当成成佛的阶梯了,所以你再怎么整,它也不好使。

  “磨镜”这个用词好,古大德中有很多人都用,佛在世都讲磨镜,所以这个磨镜非常好,磨镜的目的就是“垢去明存”这个磨镜也是擦拭镜子的意思,关于这里的故事,像六祖惠能大师和神秀大师都说过这个,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说:“⾝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说得磨,指你不断地擦拭,这才“垢去明存”才能去掉尘埃。神秀大师是这么说的,后来六祖就说了那句话。那神秀大师讲错了吗?可佛就是这么讲的,那为什么大家都承认六祖说的这个,说神秀没开悟呢?那佛为什么叫我们大家磨镜,垢去明存呢?它俩是个什么关系?咱们好好讨论讨论,要不屈了神秀也不好,冤枉了六祖也不好。六祖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没那个想法,你们就给我解。”

  有的人说六祖看到神秀所做的偈子,他第一句话就说错了,六祖他不认识字,他看到也没有用,应该是他听到的。六祖称赞说:“讲得太好了,你真是了不起,不愧是五祖的大弟子,讲得太正确了。你讲的,一下子就把这个修行过程点破了,但是用功的具体方法还没讲。”

  所以六祖就讲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的是教你用功要这么用,并不是反驳神秀大师那句话。如果去反驳,就有了人我。有了人我的人,他能说出那句话吗?他不会说出那句话的。六祖的话绝不是否定神秀大师,所以神秀大师是千古奇冤,讲的法全叫我们给‮蹋糟‬了。就宣化上人把这个给平过来了,说:“他们说的一样好,没有什么差错的。”

  神秀大师讲了这个用功的过程,六祖惠能大师就讲了这个用功的方法,告诉你怎么用功。我们应该按神秀大师说的这么做,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你在用功的同时,应该产生空相,用空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才能垢去明存。六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看看,就告诉你了。神秀大师讲了这个修行的过程,六祖让你再想办法把这个过程空掉,并不是否认神秀大师这句话,是告诉你这么用功就更加彻底了。

  我们用功也应该这样,虽然在有为法里,但应该觉悟这个有为法,也就是菩提不离世间觉。我们不是要随着世间走,而是要觉悟它,要看破它。要看破了它,我们才能“明存”不是我们到哪儿去了,两眼一闭“我什么也不管了,什么事也不做了,我就能觉悟了。”我们应该遇到什么境界,空什么境界,一切不住,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去掉这个污垢。

  佛用比喻给我们讲,讲完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明⽩。就像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一样,他们俩讲完了,还全不明⽩。神秀大师讲了,大家不明⽩,最后六祖再给讲,又给解了一遍。这里也是,佛给我们讲了“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具体怎么做?他还是不明⽩。

  佛不用俩人,佛一个人就把话说圆満了。佛继续说,说什么呢?“断无求,当得宿命”佛讲了一乘佛法,但是大家不明⽩,佛一看大家还没有明⽩,又继续讲,说具体的办法。六祖和神秀大师是俩人讲,佛是一个人把这个问题就全讲了。你不信,要是神秀大师把两个偈子全讲了,那大家就说:“那是祖师。”这不成问题,是不是?

  佛讲了,具体的方法就是断。我们刚讲了就是贪嗔痴,断就是去掉的最好的方式。我们在哪里呢?就里。有⾊、食,一切,有无量的,我们见什么贪什么。其中最大的一个子就是爱和取,见什么贪什么,贪图五之乐。五,财、⾊、名、食、睡,我们贪恋这种五。凡夫这个贪心,那是不带停止的,他想停止都停止不了,不断地追求,世间没有一样能令他満⾜。

  过去我也想过发财,在没学佛的时候也想,老低个头走道,想:哎呀!看见他们就生气,有钱人坐车,咱们就得走。将来我也要发财,发多少财好呢?哎呀,要是有个几十万,或者捡个⽪包箱,⽪包箱里装了多少钱财,不劳而获就得了财。得了财,分给这个多少万,那个多少万,都让他们生活好一些。亲人都分完了,还有朋友呢,还给朋友分。给朋友一分,一看自己剩不点了。

  不行,这个名声还没超过他们,还得再发一点财,再增加一倍。增加一倍了吧,还有那些‮导领‬啊,还有一些其他人呢,给不给他们?还不行,还得超过他们。超过县团级吧,还有市级官呢;超过市级吧,还有省一级;超过省一级吧,还有‮家国‬级,那‮家国‬还管;超过‮家国‬吧,还有个联合国;有个联合国吧,还有阎王爷…你说,这么多⿇烦事,你都得超过它。这个贪心它没完没了,它想超过所有的一切,所以有贪心就这么样,没完没了,而且不断地贪。这个望心就是我们的妄想,就是我们的,我们现在⽇中一食、不摸金钱、穿粪扫⾐、乞食生活…就是要断掉这个贪心。

  有了贪,你想得道是不可能的事。就像佛说的:你用沙子煮饭,它永远不能成饭。因为什么呢?那沙子不是饭本,它不可能的。佛也就告诉我们:首先断掉贪。所以我们只有断掉贪才能成道的,现在我们采取了佛所说的各种办法来断掉贪

  怎么样更加进一步地断掉贪呢?具体做就是无求、无所求,没有能求和所求这二字,求谁?我谁都不求,不求人。人有求就痛苦,我们之所以有痛苦,就是有求心。你看看,有求心的人就痛苦“你说这个事怎么办呢?”吃饭,你说:我不求,我不饿吗?“我宁可饿死,我也不求人。”你得有这个心才行。

  “只要是不符合佛法,我绝对不去做。你叫我下午吃饭,它不是佛制,说什么我也不吃,你就是把我脑袋砍下来,我也不去破戒。”得有那种心。不光对自己不求,对⽗⺟也不求。⽗⺟说:你回来吧,我这有钱,都给你攒着。“你有多少,你扔了、烧了,和我没关系,你撇到大海我都不管你,我就是不求,你愿给谁给谁。”

  我们行脚的时候,我和空师从五台山往回走。走到锦州的一个路口时,那小风吹着,凄凉凉的。正好经过车辆收费站,我们走到那地方,却给拦住了,那人胖的,敞着,肚子鼓得大,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这事我不怕,为什么不怕呢?因为我没开车,是不是?他拦的是汽车收费,他不能跟我收费。

  非得让我们坐“你们坐一坐。”后来没办法,他不让走,就把包放下了。他简单问了几句,后来就说:“你别动啊。”他去要钱去了。他没带钱,跟收费站窗口那人说:“你先借我五块钱。”拿了五块钱就出来了,可能是五块钱还是十块,我忘了。拿钱来了,我们看着就像炸弹似的,这下坏了,就想走,空背着包就要走。

  他也怪,我小个,他不找我,他找那个大个,因为他年轻。得了,这个钱就给他塞进去。空不要,说:“我们不要,不摸钱、不摸钱。”就往后躲,躲也躲不开。他说:“不行,你不要不行!”塞到他⾐服兜里去了。空就赶紧把⾐服‮开解‬了,这一抖搂,那钱就掉地上了,扭头就走。那钱你捡不捡,我不管了,大风刮了,我都不管了,扔地上走了。

  哎呀!那个潇洒!那种自在!人对钱若能看到这个地步,多好!一抖搂,你愿意找谁找谁,那些脏东西。抖搂的不是钱,抖搂的那是污垢,他因为心里没有这些,马上就把⾐服‮开解‬抖搂,你说多好。这是塞在大褂里,如果塞得再深一步怎么办?

  弟子:还得解。

  要塞到最里边,那怎么办?

  弟子:还得‮开解‬。

  那你不露出⾝体了?那怎么办?

  弟子:那只好拿掉,然后洗手。

  完了,拿不就犯戒了吗?

  就得解啊!⾝体暴露算什么事情,我也不能叫它污染了,一念我都不允许污染。我就解,你渗到我⾁⽪里,我把⾁⽪也‮开解‬。你要是给我塞进⾁⽪里,我把这块⾁割下来,这块⾁我不要了,我就是不要,我就不碰你。所以毫不犹豫地把大袍、棉袍‮开解‬。我俩那时脸黢黑的,像个穷人似的,像要饭似的,没有再穷的了,我们俩的脸都那样。他就把⾐服一‮开解‬,一抖,当时那种形象⾼大无比,他个本来就⾼,那简直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世上没有那种人。

  我们俩扭头就走,大步走,回头的功夫都没有,都不想回头。但没有嗔恨,也知道他是一片诚心,还得感谢人,但是决不被这种因缘所转,不管什么,你都不能被它所转。当我们走了好几百米,他在后面就喊:“你别走,你别走!你今天晚上务必得上我们家去住。”不但是要给钱,这回还变了“你得上我们家去住,你不能走。”強迫的“这还行?不能走,你得上我们家去住。”

  一看他给钱,我们就害怕了,出家人见钱就得跑,赶紧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就像逃命似的。他在后面像阎王爷似的追你“不行,非要给你钱不可。”钱那是不见⾎的刀,所以赶紧逃命。等走到前面,他真给撵上了,因为我们背着大包,他啥也没背,划划划就撵。到那地方,前面又有汽车挡道,他就撵上了“你别走,别走!”

  撵是撵上了,他傻眼了。给的那五块钱还是十块钱的,塞⾐服里,一抖搂掉地上了,他没来得及去捡,他光顾撵人,怕你走了,因为我们走得快,他光想着留人了。撵到跟前要⼲什么?傻眼了,他不知道了。最后,看见旁边有个小贩,他灵机一动“哎,你借我一百块钱。”他跟人借一百块钱,原先给五块,这回借一百,涨价了。

  人家不敢得罪他,就是磨磨叽叽的,也没敢问他“你要钱⼲吗呀”“你赶紧给我找一百块钱。”那人可能犹豫,犹豫着:“他到底要⼲吗呀?什么意思?这不知道啊?”还不敢不给他,就这么慢慢准备。我一看,这个因缘好,正好旁边有个大连司机,就说:“悄悄从那边走了得了。”

  他还以为我们犯什么事呢,前面跑着,‮察警‬(收费站的工作服类似警服)在后面撵,走到那地方还要钱,弄不清楚了。‮察警‬撵上你们,应该跟你们要钱,他怎么跟小贩要钱呢?这就矛盾了,这什么意思?弄不清楚了。“怎么了?”他就问了。那司机看惯了追人的事,人家追你,跟你要钱,他就准知道你是欠人家钱,所以刚开始他连问都不问,因为司空见惯,走道谁去多事!这会儿把他搞糊涂了,撵到人以后,他跟小贩要钱,什么意思?弄不清楚了,在他印象中,世上不存在这种事情。

  后来我就给他解释,说:“我们是出家人,从这路过,他非要给我们钱,我们不要,他偏偏要给我们。”他一句话没说,傻了!怎么不要钱呢。脑子空⽩了,这一下空⽩了,就像冷不丁被打了一,晕在那地方了。我一看,他那头要钱还没走,这头也晕了,咱就赶紧走了。

  有这种无所求的心,那你心里多敞亮,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所以说,一个人无所求才是最⾼的,没有所求的,他就没有痛苦。因为什么呢?我们有很多的业障在那等着,那钱就是业障。我们过去尽贪钱。我刚才讲了,成天合计钱,它也不来,这回你不要钱了,它还给你送来了。现在咱有个比钱更好的东西,就是无所求。再也不要了,永远不要,但愿生生世世别摸它,永远别碰它。所以说,得永远有一个无所求的心。

  无所求,那我们不就失去太多了?钱也不要,饭也减了两顿,剩下一顿。一顿还得准备随时挨饿,‮觉睡‬时间又是这么短,家庭也不要了,⽗⺟也放一边了,朋友放下了,什么亲属关系,什么东西都放下了,甚至连看电视那种爱好也放下,全都放下,都不再求了,那我们失去得太多了吧?你要知道,只有无所求,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法宝。因为有所求所以没有法,法是在无所求里。

  你要是无所求,你就会发现过去求到的东西,那只是污垢,寥寥无几那么一点,就像个芝⿇似的。你无所求了,会得到什么呢?得到了法,得到你的法⾝,你就拥有了宇宙的一切,三千世界都归你所有。无所求,你就会拥有虚空和大地,拥有一切。

  有所求,你只能在这里求一点垃圾,还不是什么好东西,说:“我有所求,能得到的,得到不点我也満⾜。”你得到的只是垃圾,而且毁了你的法⾝慧命,把你所有的东西全毁了。有所求,就像一个完整的人,不是断腿就是断胳膊,把⾁、骨头全卖了,有所求就等于卖⾎⾁,无所求就是庄严你的佛⾝,所以这个无所求很殊胜。如果再往下讲无所求,那里还有很多的事情,就不一一讲了。

  “当得”什么叫当?肯定的意思,毫无疑问的。佛是法王,作狮子吼,就给我们授记了。“当”毫无疑问的,就像我们敲钟一样,准确无误的“当!”鸣响了,相应了。锤子往钟上一撞,相应了,这样它就要产生动静了,那个音量由一点一点不断地扩大,最后响満了虚空。就这么准确,一点不用合计,就像人敲钟似的,就那样的准确、肯定,不用疑惑。

  “得”谁能说说这个“得”是什么意思?

  弟子:就是还原的意思。

  好,这个说得好。

  “得”就是无所得的意思,无所谓、无所得,得我们本来那个,就像他讲的“还原了”如果你还原了,什么宿命通不宿命通,都在还原之中了,有什么盼的?就完事了。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WWw.UJiXS.CoM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武经总要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如果喜欢佛说四十二章经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佛说四十二章经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完本版阅读与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