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14065 
上一章   举难劝修    下一章 ( → )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忍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本章是世出世法,做人的道理,学佛的条件。难,就是困难。畏惧困难,苟且偷安,本来就是人的常情。但困难是对容易讲的,困难和容易都没有实在的本,是个相对待的名词,如果世间容易的事情,你畏首畏尾,畏缩而不敢去做,也变成困难的事。反过来,纵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你肯勇猛精进,尽心尽力地去做,终于突破难关,也变成容易的了,所以易和难是没有固定的标准。学佛更是这样“困难”成了一般人修学佛法的障碍──往往以佛法深奥难解而裹⾜不前,其实,如果能够下苦工,修学难以修行的事,那末,所有难行的事,都障碍不了他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中,所举的二十种难(人生最困难的事),无非是勉励我们要精进,不怕苦地去克服困难,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佛言:人有二十难”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的苦难太多了,难做的事,也是非常的多,把它归纳起来,我们难以办到的事,有二十种。 
  一、贫穷布施难:贫字的结构,是“分”“贝”两字合一,把宝贝都分光了,因此,贫,没有财产。穷,是没有⾐、食。简单地说,一个人没有⾐食,贫无立锥之地,叫他行善,以物质来布施,的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过,佛教讲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都可以让我们广结善缘。财布施就是用钱财物质行布施,法布施是以佛法来教化人家,无畏布施,就是以精神来安慰人家、保护人家,这三种布施都是有功德的。 
  说财施困难,对有钱人家来说,只要肯发心,拿几个钱出来是不成问题的。但一个穷得连自己的三餐都不继,⾐食都发生问题的人,在经济能力极差的情况之下,还能发心布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布施。其次,当人家处在恐怖不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量都差的当下,却奋不顾⾝地保护人家、安慰人家,解除人家害怕的心理障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我刚⼊佛门,才起步学佛,尚未深⼊三蔵,对佛法还没有深刻地研究,但是当人家来向我们请教,而肯就我所了解的,毫不保留地解释给人家听,让人家了解,这一种也是很难能可贵的布施。 
  最近菲律滨发生了一次可以说是二十年来最大的地震,是大家所亲⾝经历的,也是让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惧的。地震,地动山摇,是一种天灾,谁都不能避免,也不可预料的。依佛法来说,这是共业所感,我们在共业当中而有不共业,别人家遭受到那么大的灾难,所有的财产毁于一旦,甚至连生命也丢了;而我们依旧平平安安的,算是很幸运的了,假如以上面说的三种布施配合去做,是很有意义的。 
  在社会上发动救灾的时候,我们能够随喜出钱捐助人家(当然,捐钱不在于多少,在出于我们的一片诚心),表示一个佛教徒的同情心,这是在物质方面的布施(财施)。大地震过后,都会有余震,别人害怕得要命,我心里同样的感到很害怕,依然安慰人家:“啊!你不要怕,我们来念观世音菩萨,灾难就不会降临到我们⾝上来!”这就是一种无畏布施。还有,我们要开导不懂佛法的人:“地震,正说明了国土危脆,世间无常。”我们以“无常”的真理来教化人家,让他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就是法布施。所以,这三种布施,在地震发生不久的现在,我们可以用尊重、关怀、亲善的态度,配合来实行。 
  下面,我再讲一个佛经里面小小的故事,来说明贫穷布施难。 
  故事发生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对非常贫苦的夫妇,他们穷到什么程度?住在一座破破烂烂的小茅蓬里面,家徒四壁,房子里空空的,一旦刮风下雨,简直没有地方遮蔽,让⾝体不淋雨,这还不算,最惨的是他们连穿的⾐服都不周全,夫妇俩只有一条子(印度人穿的子,都是只用布围着),每一天出去讨饭的时候,也不能同时出去,如果丈夫去讨饭,把这仅有的子穿走,太太只好在家里等丈夫讨饭回来再共同吃。明天,太太去讨饭,依旧围穿着这条子,那末,丈夫必须留在家中,等待太太把饭讨回来一同吃。这种穷⽇子,实在太苦太苦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子只有一天一天地挨过去。 
  有一天,一位辟支佛经过这座小茅蓬,(辟支佛是有神通的,有他心通和宿命通。)一看到这情形,马上知道这对夫妇前生没有布施,这一辈子才会这么样的贫苦,心想:我应该救他们,也要教他们布施。 
  于是,辟支佛就站在窗口开示他们: 
  “你们夫妇两位,这么穷苦,这样子受罪,这是你们前生没有布施。你们如果希望今后的生活得到改善,就要赶快布施,才会有福报。” 
  丈夫听了一想:对呀!要布施啊。。可是,布施什么呢?突然想到,还有条子,就对太太说: 
  “这位出家人说得对,我们前世没有布施,今生才这样穷困潦倒,我们要布施,可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唯一的财产只有这一条子,就把它布施出去吧!” 
  太太听了一楞,说: 
  “你有没有神经错?我们所有的家当就只有这么一条子,要是把它布施出去了,以后怎么去讨饭,岂不是要饿死了?不好!” 
  “我一定要布施,先种福再说。”丈夫坚持着。 
  “好吧!随你去了!”太太无可奈何地叹息。 
  就这样,他们恭恭敬敬地从窗口捧着这仅有的子供养辟支佛。 
  辟支佛所受的子,虽然很肮脏,破破烂烂的,施主却是充満了虔诚供养之心,所以,他马上拿去供养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正在讲经,告诉大家: 
  “他们夫妇的功德太大了!” 
  供养一条脏兮兮的破子,居然有大功德,大家都疑惑地看着释迦牟尼佛。 
  “这对夫妇,由于前世吝啬,不肯种福和供养,才造成今世的贫困。现在他们能够舍己、虔诚地布施,他的功德太大了,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福报!”
 
  释迦牟尼佛慈祥地为大家解释。 
  就在这时候,国王也来听法,一听到这事,既是深受感动,同时又感到非常愧疚,他认为自己⾝为一国之主,居然有‮民人‬穷得夫妇两人共穿一条子,这是他的过咎。所以,马上派人把吃的、穿的,往这对贫苦夫妇的家里送去。
 
  这就是他们夫妇虔诚布施供养的善报。 
  后来,这对夫妇吃的、穿的都有了,生活改善了,也来听释迦牟尼佛讲经,甚至于修持,随即证得了须陀洹果(初果),可见贫穷布施虽然难,只要肯发心,马上获得了报应。最怕的是贫穷而怨天尤人,愤世嫉俗,障碍了布施的因缘。 
  从前清和姑在世的时候,有一句名言:“缘题不是比家伙。”(闽南话)意思是:我们布施结缘,不是比家当的,不是说百万、千万的富翁就会捐了很多钱,穷人就没有办法供养了。事实不然,在我们目前这个社会,好多富豪也是一⽑不拔的,倒是那些真正三餐不继的人家,由于自己⾝受其苦,反而能够同情、体恤人家,肯发心去救济别人。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对眼前苦难的环境,必须认清,要尽到佛教徒的责任,打开我们的心,发慈悲心,共同来维持‮家国‬社会的‮定安‬,救济苦难的大众,这样才是佛教徒聊表尽了一分责任。 
  还有,我们每天修持,多念阿弥陀佛、往生咒,以这样的功德,回向给这一次大地震上千罹难的人们,回向他们到西方去,这样,算尽了做一个佛教徒的心。 
  二、豪贵学道难:这跟上面的“贫穷布施难”刚好相反,前面讲的是穷人,这里讲发了财的人。豪,就是富豪,万贯家财。贵,就是很尊贵,也可以说是荣华富贵。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你叫他来学道,确实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我们想一想,有钱人家,就拿他的⾐食住行来说吧,他们是很考究吃的,所谓山珍海味,在家里吃饭嫌不够味,今天到这家餐馆吃,明天又到那家餐馆吃。穿的是⾼贵质料的名牌服装,中午参加宴会穿这样的⾐服,晚上赴宴又是穿另一套⾐服,每天更换⾐服和装饰,已经忙不了啦。住的是⾼尚房宅,设备现代化,一件装饰品往往是价值上千上万。出门行的,通工具是最流行最现代化的汽车。总而言之,他的生活非常的享受,一出门前护后拥,一呼百应,而且游广阔,每天有让他应接不暇的活动,又是⽇理万机,实在是忙不完的。试想,这样的人,当他尽情享受,为名利物所包围,叫他来学佛、修行,可能吗?真是太困难了。你们今天在座的,能够从百忙当中,放下所有的应酬,而来听经,是难能可贵的! 
  有两句成语,所谓“暖生,饥寒发道心”有钱,吃的、喝的、穿的,都很充裕,一个人由于太富裕了,生,往往被情所包围困住了。反过来说,贫苦人家,连⾐食都成问题,饥寒反而使他容易发起道心来。 
  所以,豪贵学道难是人的二十种难当中的第二种。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他本来是个皇太子,可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是,因为他有⾼深的智慧和崇⾼的理想,他视王位如过隙尘土,放弃了人生的一切荣华富贵,毅然出家修道,结果,他成为无上的佛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的。可见,只要肯发心、精进向学,豪贵学道就不难了。 
  三、弃命必死难:弃,就是抛弃、舍弃。命,就是生命。弃命,就是要抛弃、舍弃我们的生命,实在是不容易办到的;试想,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谁不贪生怕死呢?连最小的蚊虫蚂蚁,如果伸手向它打去,它必定马上跑掉,赶快飞走,可见要舍弃自己的生命,谈何容易! 
  但是,世界上许多的圣贤,的确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尽管死是艰难的,但是他为了完成他的理想,他把死看成回家,看得很平常。儒家所谓“杀⾝成仁,舍生取义”他为了完成仁慈,为了尽到道义,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不畏死,能牺牲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儒家又谈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有的死得很有价值,有的死得象一⽑那样的轻。看看,那许多为国捐躯、成仁的烈士,为了热爱‮家国‬,保卫‮家国‬,他不惜牺牲了生命,死得轰轰烈烈的。历史上的文天祥、史可法壮烈牺牲的事迹,凡是读过‮国中‬历史,都知道的。就谈谈近代吧,华侨义山杨(光 )总领事和抗⽇游击队的纪念碑,都是华人在菲律滨,为了卫国护民,反抗⽇本‮略侵‬者而洒热⾎,抛头颅,牺牲自己的生命。 
  佛教许多的⾼僧,为了维护圣教,不惜舍⾝以殉教,象过去越南,好多的⾼僧自焚,用汽油浇在⾝上把自己‮烧焚‬了,谁不怕死?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保卫佛教!这样死法,实在是有重于泰山,那么伟大,也是死得有价值的。 
  在古文里面,也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追求真理,我们早上能够听到真理、圣道,纵然晚上死了也无所谓,这是为法忘躯。在佛教里面,许多佛菩萨,都有这样的事迹记载,都是视死如归的,这说明死有重于泰山。人生自古谁无死,传说中的彭祖,活到八百岁,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但是死要死得有价值。 
  另有一种人,为非作歹,铤而走险,抢家劫舍,为‮府政‬逮捕,最后难逃法网,这种死太不值得了,好象鸿鸟的⽑,轻微得不⾜轻重。举个例子来说,‮湾台‬有一个名叫马晓滨的青年,是从‮陆大‬去的,因为他绑票被抓到,‮府政‬再三的审察,判决死刑。他的妹妹马小琴,特地到‮湾台‬,为哥哥请求社会援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人权会,都极力为他争取免除死刑,但是,‮湾台‬的治安太差了,世要行重典,所以,最后法庭还是宣布把马晓滨和其他二人,一共三个人都决定决伏法。据报载,他妹妹马小琴,前天才抱着他的骨灰哭哭啼啼地回‮陆大‬。 
  一个二十八岁的青年,曾经还是一个义士,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这样的死法,实在是轻于鸿⽑。一个人在世为非作歹,受到法律的制裁,固然是自食其果,对⽗⺟、祖先都说不过去。所谓生死事大,说我们弃命必死难,要认识死,要死得有意义,也要珍惜宝贵的生命。 
  四、得睹佛经难:睹,就是看。佛经,是无上的法宝,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能够看到、或者读诵佛经,或者修学佛法,都是不容易的,想想,六道有多少众生,全世界有多少人口,能够学佛看佛经的只占了极小的部份而已。难怪每部经典,一打开就是〈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实真‬义。 
  什么意思呢?无上,就是没有再超过了,这一种很⾼深,很微妙的佛法,我们百千万世都难得遇到,现在我们有福报,能够看到、读诵、受持佛经,就要珍惜、了解佛法甚深的奥义。所以,这首偈说明佛经是不容易遭遇的。 
  佛法传来‮国中‬以后,古代的⾼僧大德,不知道经过多大的辛苦,才翻译成中文。好象本经,由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翻译完了,朝廷把它珍蔵在深宮的“兰台石室”第十四间,几乎成了皇族的珍蔵品,成为国宝,外面民众,本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经,更不用说可以看到这部佛经了。现在印刷术发达,佛经普遍地流通了,我们就应该珍惜这份福报,必须记住,佛法难闻,有机会,就要精进,很虔诚地读诵、多争取时间来研究、奉行。 
  五、生值佛世难:生就是出生到这个世界来。值,就是遭遇、逢到。我们出生在佛出世的时代,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有首偈说: 
  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出生时佛灭度。 
  忏悔自⾝多业障,不见如来金⾊⾝。 
  “佛出世时我沉沦”当初释迦牟尼佛,乃至过去七佛、所有的佛出世的时候,我在什么地方呢?我因业障深重,正在沉沦当中,不知道是在六道里面那一道轮转,我没有这份福报生逢佛世,见佛闻法。 
  “我出生时佛灭度”现在,我出生了,可是释迦牟尼佛早就已经⼊灭,离开这个世间了。 
  “忏悔自⾝多业障,不见如来金⾊⾝”为什么我不能生逢佛世?这就是我本⾝的业障太重了,没有那份福报出生在佛世,所以见不到佛的金⾊法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満的相貌。 
  好象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出世,我们生于佛后,而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出世到人间来,所以,对弥勒菩萨将来教化这个世间的时代来讲,我们又是生在佛前。生在佛前佛后,就是佛教常说的八难之一,所以,生逢佛世,实在是不容易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修持,能够与法相应的话“见因缘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深深体会到佛法缘起的妙义,证悟了法,那时候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也就是见佛了,不必等到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道,也没有“生值佛世难”的障碍了。 
  六、忍⾊忍难:忍,就是抑制、控制。⾊,在这里不是红、⻩、蓝、⽩、黑…种种颜⾊,指的是⾊情,男女的⾊,男的看到女的生起喜心,或者女的看到男的生起喜心,互相爱慕、追求。孔子说:“食⾊也。”一个人生下来,有两件事本就具备了,不需要经过⽗⺟教导,不必学习,自己先天的就知道的,就是饮食和男女关系(⾊)。 
  说到忍⾊,要想控制男女之间的⾊,实在不容易的。俗语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纵使他是个大将军、英雄,要是美⾊当前,也得低头,没有办法逃避⾊的。所以,古今中外,有好多当皇帝、做总统的,不爱江山爱美人,往往为了一个女孩子,他宁可抛弃江山,宁可丢掉所有的家当,也要跟那个女孩子在一起,为什么?他放不下⾊与情。 
  再说,指物质方面的贪,佛教讲有五种:财、⾊、名、食、睡,我们不要说得太多,就谈名和利吧,这一关,实在不容易打破。古时候,曾经有一个国王跑到金山寺,登到塔上,遥望着长江的帆船来来往往,就问金山寺的老和尚: 
  “老和尚,江中来往的船好多啊!你可知道一天往来的数量有多少吗?”
 
  “简单,只有两只。”老和尚回答。 
  国王听了,睁着大眼睛,疑惑地问: 
  “那么多船,为什么在你的眼中只有两只?” 
  “不错,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啊!” 
  我们一天到晚奔波劳碌,为了什么?为的是‮钱赚‬谋利,有钱満⾜了吗?我还要想当议员,做团体的领袖,竞选总统哩!为的什么?为了名,这就是一种。我们如果能够把名利和⾊的难关突破了,那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忍⾊忍,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我们的⽇常生活中,如果能够以智导情,运用佛法,以正知正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以布施来对治物质的望,以持戒来对治爱⾊的心,多少还是可以做到忍⾊忍的。 
  七、见好不求难:好,指非常珍贵的,很美丽的东西,看到了,不想拥有,也是很不容易的,举个例子:珠宝、钻石,⽟环,都是大家喜的,也有人喜搜集古董书画,看到了这些东西,心中难免不产生‮求渴‬,想占为己有。好象现在很流行在戒指上镶着一只⽟蟾蜍,有的人还特地到‮湾台‬去买,这是为了什么?喜上这个珍奇的玩意儿。再说,我们学佛的人,世间的俗物不要,却喜搜集各式各样的念珠,同样是“星月菩提”往往还会比长论短,说我这串星月菩提珠是圆圆的,你的却是长长的。人家有⽔晶的、琥珀的,我却没有,于是动心了,非去把它搜寻回来不可,所以,见到好的东西,珍奇的玩意儿,能够无动于衷,不希求,不起贪心,也是不容易呀!诸位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子?看到人家有好的东西,你不想要,那你就了不起了。 
  有句格言:“人到无求品自⾼”我们就是喜追求,没有的东西,总是想尽千方百计,要把它追求到手;有了,又怕它失掉,整个心也随着它而烦恼丛生。假如对这些物质,能够看得破,不为它所动,人到了无所求的时候,他的品格、气质,自然而然地提⾼了──不为物质所束缚。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随缘,不必羡慕人家有什么东西,也不必跟随着人家要拥有什么东西,这样才不会生起贪,也才不会徒然地增加自己的苦恼。 
  八、被辱不嗔难: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是我得罪了你,你往往会以牙还牙,我骂你一句,你回我一声;我打你一下,你回我一拳,这样就扯平了。可是,有时候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人家骂,受欺负、被侮辱,一般人这一口气怎能呑得下去?所以君子报仇,三年还要同对方算个账。我们华侨社会,就是“争气不争财”结果,把命争掉了,可见,被辱不嗔难。换句话说,遭受到没有道理的欺负和侮辱,还能够不动无明、不动肝火、不气忿,甚至还要向对方低头,是不容易办到的。但是,佛教徒要学习“忍”忍字就是将一把刀揷在心里面,这是要下功夫的。 
  在座诸位不是常常诵《金刚经》吗?《金刚经》里面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体,这是什么典故呢?我简单地告诉大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歌利王。一天,他带着宮娥彩女到山中去打猎,打得倦了,就倚着树⼲休息、打盹。宮女们乘着这个机会到处游玩,当她们看到山洞里有位老修行在那儿⼊定,就叽叽喳喳地笑。 
  这一哄笑,仙人睁开了眼睛,随即指着垂在洞口上的牵牛花,告诉这些宮娥彩女: 
  “你们诸位好开心喔!你们就好象这些垂着的牵牛花,长得很鲜丽,讨人喜,但是再过两三天,它就凋谢了。你们迟早总有一天,也会象我这么⽩发苍苍、视力茫茫,因为人生是无常的啊!” 
  仙人就这么样跟他们讲道理,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 
  这个时候,国王突然醒来,见到旁边连一个宮女的人影也没有,心中不免嘀咕起来。 
  “这些死丫头,跑到那里去野了?” 
  回头一看,不远的地方有个山洞,哇!她们都围在那儿,做什么啊?不由怒火千丈,于是上前,忿愤地责问那洞中的老人: 
  “你为什么‮引勾‬我的宮女?” 
  “你是什么人啊?”老人慢条斯理地问他。 
  “你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是一国之君歌利王,你居然有眼不识青天,胆敢‮引勾‬我的这些宮女。” 
  盛怒之下,歌利王反问:“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忍辱仙人!” 
  “你是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应该没有嗔恨心。” 
  “是的!” 
  “好!我要试试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嗔心。” 
  歌利王转过⾝去,对卫兵下令: 
  “把他的耳朵割下来,鼻子也割掉!” 
  就这样,在国王的命令之下,有的挖忍辱仙人的眼睛,有的割鼻子,有的割手割脚,把忍辱仙人整个⾝体节节肢解了。 
  但是,忍辱仙人始终并没有动嗔心。 
  这位忍辱仙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是修忍辱行的。可见,被辱不嗔,虽然是件难事,在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办得到的。这样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 劫的修行,舍弃了无数的头目髓脑,终于成为伟大的佛陀。 
  要你们做忍辱仙人,当然办不到!我也同样办不到。现在有一位多少可以办到,他就是我们一进山门就看见的那一位大肚⽪、笑嘻嘻的,他既不是“笑佛”也不是“财神爷”他是“弥勒菩萨”将来继承释迦牟尼佛这个位子的,他又称“布袋和尚”手中拿着一个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就是看不下去的,忍不了的,他都放在袋子中,放在肚子里面,所以他的肚子才会那么大。 
  弥勒菩萨曾经说了几句偈语,是我们做人的格言,修⾝的法则,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弥勒菩萨说: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因为弥勒菩萨化现的布袋和尚,是位不修边幅的邋遢僧,让人家看见了,感觉很讨厌,往往要咒骂他。面对着人家的讥骂,他毫无所谓,不去跟人家争辩,只是笑嘻嘻地说:“对!对!对!你骂得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要是有人想打我,我如果站着给他打,恐怕他会以为我要还手,跟他打架,所以,我⼲脆躺下来,让他打个够。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了”你骂我也骂了,打也打过了,还要吐口⽔的话,就让你吐吧!吐在我面上的口⽔,我也不去擦掉,让它自己⼲好了,为什么我要这样呢?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因为你骂我,我回你,我岂不是很辛苦?你打我,我打你也很辛苦呀!哦!你吐口⽔我就擦掉,你假如吐个不停,我就必须擦不停,多⿇烦呀!不如索不动,让它自己⼲了,我岂不是省点力气?你骂够、打够、吐够了,没有事情了。你没有烦恼,那就拉倒了。 
  所以,我们要象弥勒菩萨的襟,这就是被辱不嗔。做人,多少要学一点忍辱波罗藌,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这是我要跟大家共同勉励的。 
  九、有势不临难:这个跟上面的“被辱不嗔难”适得其反,由于我们是弱小,被人家欺负,没有办法反抗他,往往怀恨在心,一旦有了力量,非加以报复不可。也有许多人,多少会有一种觉得别人⾼⾼在上,自己也不甘卑微的心态,一朝掌握大权,难免就要向属下发号施令,作威作福,因此,佛陀接着又说“有势不临难” 
  有势,势,就是势力,是一股力量,好象世间很有钱,是一种财力,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什么问题好象都可以解决了,所以有钱,就有财势。做官的有权,就有权势,所以有权在手,就可以随心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有武力,也有力量可以‮服征‬人家,这就是有势。有势,就有优越的地位。 
  我们有的是势力,但是“不临难”临,可以说是居⾼临下,站在⾼⾼在上的地位,而俯视一切,含有一种庒迫的意味,因此,一个居⾼在上的人,他有权力、有财力,或者有武力,就难免不会有“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的行为,这就是仗势欺人。不过,有大权的人,如果抱着慈悲、容忍的心,时时能够尊重别人,宽大为怀,体谅人家,不骄傲,不炫耀,不滥用自己的权力,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的。另一方面,要是权力摆在你跟前而不去争取,视“富贵如浮云”看“势力如敝屣”也实在是很难的,所以说“有势不临难”所以,一个学佛的人,在这方面要有特别修养的功夫,必须学习超越凡夫的心地,追求希圣希贤的境界“有势不临”就不难了。 
  现在,我说一个有势不临的简短故事。 
  从前,有一个翰林官叫舒芬,他虽然是个文官,可是在皇帝的左右,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说得上是很有势力的。 
  有一天,他在京城突然接到了万分火急的家书,他连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投诉他的邻居要建一座墙,竟侵占了他家的地⽪,未免太可恶了,希望他凭着优越的官势,给对方一点颜⾊看,好好地教训一番。谁知舒芬看后,居然一笑置之,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写了一首诗答覆家人,于无形中把一场纠纷解决了。 
  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几分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意思是:你们这么辛辛苦苦地从千里之外,急如星火地寄了一封信来,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原来只是为了一堵墙在那儿争夺不休,我们家有的是地,不要说只被他占了一点点,就算是让给他几分也没有关系啊!为什么我们要忍让呢?你们看看,当年最有势力的秦始皇,他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他想长生不老,想做万古千秋的皇帝,希望永远拥有江山,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做皇帝,谁知道只传到第二代,他的天下就完了,而他所建筑的万里长城,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在座诸位,好多都到过‮京北‬,登上万里长城,做一个‮国中‬人,外国人,到了‮京北‬,不登万里长城不算好汉。你们都看过万里长城,对,万里长城现在还是存在,但是当初建筑万里长城的秦始皇,那个时候声势是非常显赫的,现在他还在不在?不在了,所以我劝你们要看破一点、忍让一点,不要多计较,为了一堵墙而跟人家争执不休。 
  这就是“有势不临”假使这个翰林官舒芬,凭着他显赫的地位权势,是可以教训对方的,但是他很慈悲,不仗势凌人,那是种美德。可见如果宽厚仁心“有势不临”并不难。 
  十、触事无心难。触,是接触,事,是事实,触事,可以说是所接触的境界,当我们与外境接触的时候,能够不动心、不动声⾊、不随境转的话,实在是不容易的,一般人的情绪,经常随着外境而现出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波动。但是,我们如果有修养功夫,就不为外境所动了。说个譬喻吧,我们的心,好象明镜⾼悬,一个大圆镜,很光明,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的,套上祖师的一句话:“佛来佛现、魔来魔现。”有什么样子的面貌,镜子都会显现出来,人来了,镜中就现出一个人,猫来狗来,就现了一只猫、一只狗,镜子对于所照的对象,既没有计较,也没有分别,它不会因为佛来了,它就喜照;来了一个魔鬼,它不要照,不会的!它是魔也好、佛也好,人也好、畜牲也好,都无心,都无所谓,没有分别的。所以我们接触外境的时候,要象镜子一样的,能够随缘、任运自然的,面对现实(外境),既不去攀缘,也不会执着,这样,我们就会以空灵的心境,泰然地面对一切。 
  古时大德,曾经写了一首偈语,形容对外境无心的功夫: 
  铁牛不怕狮子吼,犹如木人看花鸟。 
  本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你们到伦礼沓,就会看到那里有两头大⽔牛,我不知道是什么质料做的,不过,这首偈写的是铁牛。要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惊,也就是它在森林中,只要大声一叫,所有的动物都会胆战心惊的。可是,现在有一头牛,是用铁铸的,狮子纵然再怎样大声地吼叫,它本不会动心的,所以说“铁牛不怕狮子吼”“犹如木人看花鸟”我们看这朵花,好漂亮,好香,我们很欣赏它。我家养的这只鸟儿,声音非常嘹亮,见到我总是吱吱喳喳地叫不停,好可爱喔!大家都喜逗着它玩。但是,一个用木头雕刻的人儿,尽管花再丽,鸟儿怎么样会叫、会讲话,它会不会动心呢?当然无动于心。“本来无心于万物”如果对于花鸟,世间的万事万物无心,无动于衷“何妨万物常围绕”不论世间千差万别的外境,绕着我们的周围,在我们面前显现了,我们都不去执取它,不为它所包围,所⼲扰,这就是“触事无心”我们能不能做到呢?当然不容易。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触事无心难”是人生二十种困难的事,其中的一种。 
  平常一个人,好的境界当前,人家赞叹我们、夸奖我们几句,我们往往飘飘然的,感觉到非常⾼兴。对着违逆的境界,人家说了几句坏话,我们就非常的生气,甚至暴跳如雷,这就是我们对外境放不下,没有做到无心的功夫。如果面对外境,人家骂我们,我们把他当做唱歌,岂不心平气和了?前面我不是跟大家讲过布袋和尚吗?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你骂得好,骂得好象在唱山歌哩!所以,听过“触境无心难”以后,慢慢地去咀嚼、思考,我想,对我们待人处世的人际关系,多少有一点帮助。 
  十一、广学博究难:广,很广泛的意思;学,就是学习;博,博览;究,研究。广学博究,是做学问的方法,不论是世间的学问也好,或是出世间的佛学也好,我们都必须博览群书,广泛地了解,同时深⼊地加以研究,这实在不容易做到的。 
  近代‮国中‬的名学者胡适之博士,有句名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埃及的金字塔,你们去周游世界的时候,这一个名胜古迹,相信不会错过的。这座金字塔的面积非常广大,它的顶也非常⾼,所以胡适之告诉我们,做学问就要象金字塔那样,范围要能够广博,而且要能够专精。譬如说做一个科学家,对于一般的科学常识要知道,尖端的科技,也要深⼊研究。就好象金字塔那样伟大,那么崇⾼的,我们做学问就要有这么一个态度和功夫。 
  有一天,我到华蔵寺去探访真心法师,看到他的寮房挂着一副对联,是他的老师,一位很有名的长老──茗山老法师赠送他的墨宝,其中有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我们要研究的学问,太多太多了,象大海一样的没有边际,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应付的,必须以“苦”作为宝筏,也就是要下苦功去研究。 
  要怎么下苦功呢?我们看看古人求学的精神与态度,真是令人钦佩。举个例子说:“头悬梁,锥刺股”什么意思呢?晚上用功,不停地打瞌睡,古人头上梳着发髻,就用条绳子把它吊在梁上,叫头悬梁,要打瞌睡,头垂下来的时候,绳子一拉着头发,惊醒啦,再继续用功。锥刺股,想‮觉睡‬的时候,用锥子在庇股上锥一下,把睡虫赶走了,再努力吧!为什么他们这样下苦功,希望能够求取功名,享受荣华富贵,荣宗耀祖,不这样下苦功求学行吗? 
  所谓“三更灯火五更,正是男儿读书时”你看看,从晚上念书,一直念到三更天,过不久,已经是五更天啼叫了,他还没有‮觉睡‬呢,在做什么?他要做一个男儿、大丈夫,拚命地勤读书。不象现在的人,明天早上要‮试考‬,今晚才临渴掘井,赶快开夜车。可是,古人经常“十年寒窗苦读”就是这样下苦功的。 
  以上所说的是做世间学问,是这样的下苦功。我们做一个佛弟子,要怎样呢?除了念佛参禅,还要充实自己,对佛法,不分宗别派,必须加以研究。尤其是学做菩萨,行菩萨道,更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所有的法门、学问,什么都要懂,而且要专精,所以说“菩萨当于五明处求”什么是五明?就是五种专门的学问: 
  內明:就是我们的本行,做一个出家人,一个佛教徒,对于內典的佛学要研究。 
  声明:就是语言学。现在这么一个通发达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要走遍世界,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并不是只讲自己的⺟语就够了,你能够多懂得一种语言,出门就多一个方便,何况还要用佛法度化外国人?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医方明:对医学、医药的常识也要了解,以医药来方便摄化众生。 
  工巧明:建筑工程、世间的一切技术,你懂了,就不是外行,好象广范法师,虽然他是位大法师,好多工程师都比不上他的,你们看,这几年来信愿寺那样伟大的建筑,都是他精心设计的,这就是工巧明。 
  因明:即是逻辑学,是做学问思辨的方式。弘法必须辩才无碍,因明,是佛教最完美的论理学。 
  所以,我们要学菩萨,行菩萨道,要度化人家,不是凭着一点学问就⾜够了,而且需要多方面去研究的。 
  总而言之,广学博究,对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佛教徒来说,是很需要的,它虽然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够下决心,有恒心去下苦功“有恒为成功之本”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的。 
  十二、除灭我慢难:除,消除、消灭的意思。慢,就是骄慢,也可以说是骄傲。骄与慢,好象是同胞兄弟一样,不过,在佛学上,两者是有分别的。骄,是自鸣得意,自认为了不得;慢,更进一步,是轻视、看不起别人,认为人家不如他。我们每一个人,有的时候多多少少的都有一种心理,以为自己好,⾼人一等,瞧不起别人,这就是我慢,以“我”为中心,自⾼自大,这种心理实在要不得。 
  再看“我”字是什么意思?依‮国中‬文字的结构,是由“手”与“戈”两个字组合起来的,所以,讲到“我”就是要跟人家打架的。⽇本人的汉字,把“我”写成“私”因此,讲到“我”就是存有私心了,就是要用手拿来跟人家斗了,这都是认为我了不起,人家不如我,就是有一个“我”在作怪。要是把“私”“我”的观念打破了,那人类就永远和平,不会战争了。 
  至于慢,在唯识学中把它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琊慢等七种,分析得很详细。总之,慢是六个本烦恼当中的一个。我慢,就是自认为了不得,自⾼自大,再看看‮国中‬字,自大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臭”自大就“臭”了,所以一个自⾼自大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轻人家,人家也会瞧不起他,甚至见了他,还要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哩! 
  《普曜经》曾经记载,佛在世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话说难陀刚出家的时候,他见到所有的出家人非常恭敬,都顶礼膜拜,唯独对在座的其中一个,他不要礼拜,为什么?那人就是优波离尊者。难陀心想:这个家伙当年是在我家里做工的,是个奴才,我本来是他的主人,我怎么可向他顶礼。 
  释迦牟尼佛看到他这种轻篾的态度,马上纠正道: 
  “难陀啊,出家后,是以戒律为先后,谁比你先出家、先受戒,你就应当尊敬他,绝对不可再以各人过去的⾝世、背景来分贵。哦,他是奴才,我是主子,是个尊贵的王子,没有这回事啦,学佛的人是一律平等的。必须尊重圣道,切切不可骄慢。” 
  从这件事,我们知道,佛教诫我们应当尊重别人,不可以随便瞧不起人家。
  因此,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看得太大,  wwW.ujIxs.cOm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武经总要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如果喜欢佛说四十二章经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佛说四十二章经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完本版阅读与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