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VIP章节
游记小说网
游记小说网 武侠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重生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校园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小说排行榜 科幻小说 玄幻小说 官场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穿越小说 同人小说
免费的小说 天生尤物 兄妹骨科 娇柔多汁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 苦涩青柠 情夫难哄 匪妻望舒 渣女纪事 水漫四溅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游记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6228 
上一章   割爱去贪    下一章 ( → )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也。 
  “佛言”佛跟我们说。说什么呢?“剃除须发”出家的第一步,必须把胡须、头发剃光了。这一句说明:做一个出家人,应该显现僧相。依文字来解释,口边的⽑叫做须,头上所长的⽑叫做发,须发为什么要把它剃除呢?所谓“三千烦恼丝”要是不把它剃除,会给我们增添好多的⿇烦。 
  在‮国中‬古代传统的观念,认为胡须和头发,是⽗⺟给我们的遗体,是不应该动它,不可以剃的。但是,头发也好,胡须也好,也是人生的一种美,你看看,不论男的、女的,都要把头发打扮得很好看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转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流行的发型,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时代不断在变,自从披头士的‮狂疯‬风靡了全球以后,许多男孩子都喜把头发留得长长的,从背后看去,也不知道他是男的或是女的。过去报上曾登载过这样的新闻:在‮湾台‬台北,好多的年轻人留着长头发,‮府政‬就下令,凡是见到留长头发的男,把他拉到理发厅,替他们都剪掉。 
  在外国,有个明星叫尤伯莲纳,就是剃光头,也是很漂亮的。假使大家都剃光头,也未尝不可。‮湾台‬青年⼊伍受军训,都是要把头剃光的,人间所谓的美,其实没有一定的标准。 
  胡须,也有人喜把它留得长长的,‮湾台‬过去有位监察院长,名叫于右任,他的胡须留得很长很长,实在是非常美观的。另有一位名画家张大千,他的胡须也是好长好长的,非常的美。现在许多男孩子,都要留个八字胡子,无非是为了美观。 
  但是,释迦牟尼佛告诫弟子们:留胡须也好,留头发也好,世俗人可以,你们要做一个出家人是不可以的。为什么?你假如一天到晚要为头发和胡须而忙,花的时间可多了,好象你们每天早上要洗头发、梳头发,胡须也要把它修一修,真是花了不少时间。做一个出家人,为了生死,为了修持,把它剃光了,才不会浪费时间在这个上面,因此,做一个出家人必须剃着光头。所以“剃除须发,而为沙门”说明了出家必须现出家的相貌。 
  “受道法者”这一句话说明做一个沙门,现出家相以后,接着,应当受持道法。道,就是佛道,佛道修持的方法,称为道法,这是出家当沙门所必须实践的一条途径。什么途径呢?简单地说,就着沙门这两个字所翻译成‮国中‬话“勤息”的意思去做,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痴”也就是要很勤恳地持戒、修定和修慧。说详细一点,即是修三十七道品。总而言之,做一个出家人,并不是把头剃光就算了,必须修戒定慧、三十七道品等种种修持的项目,才能够走上学佛的大道。 
  修学佛道,就应当把世俗的一切抛弃,把五打破。本章经文说到的“剃除须发”沙门既然现了僧相,当然不会结婚,把男女之⾊断了,这是去“⾊”“去世资财”就是去“财”“乞求”出家人托钵,向人家要饭,本谈不上要有好的“名”了。“⽇中一食”吃饭,平常人一天吃三餐,释迦牟尼佛制定佛弟子只吃中午一顿饭,这就是去“食”了。“树下一宿”‮觉睡‬没有用什么,只能在树下打坐,稍微睡一下,是去“睡” 
  以上的经文,都是针对打破五的,我把它点出,让大家有更深刻的认识,接下去,我们再把经文逐句分析。 
  “去世资财”去,去除,舍去。世间的物资财富,譬如田地房产、金银财宝、钞票或者‮行银‬存款,股票等等,做一个出家人,应该把它舍去,不要说出了家,还把这些带着,是不合法的。所以,不在钱财方面用心,叫去世资财。 
  真正说起来,世间的种种财宝,是靠不住,不会长久的,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所有,而是五家所共有,那五家呢? 
  一、⽔灾:菲律滨这个地方,每年雨季,大台风一到,哗啦哗啦下了好多的雨,整个城市、乡下成为一片汪洋,农作物、房舍、货物都遭受破坏,财物所遭受的损失,难以计数。这样一来,资财还是你的吗? 
  二、火灾:这种灾害,比⽔灾更为可怕,自己家里意外失火了,或者邻居发生火灾,被蔓延波及,往往一把无情火,把房屋、财物烧得精光,又没有‮险保‬,本来很富有的,顿时成为无家可归了。这是不是很苦?可见,我们的财富是靠不住的。 
  三、盗匪:尤其是现在,治安很差,我们好好地在路上行走,突然⻩金首饰被抢去了,有的时候,手表也被抢走了,这还算好,要是他来敲门,硬着闯⼊屋里,把你的财物搜刮一空,或者有的时候,你有钱,他就追踪钉住你,伺机下手把你绑票,于是大开狮子口,向你勒索,看你是要钱还是要命?为了保命,你仅有的几百万也要付给他,不然,被撕票可就惨了。这情形,菲律滨,其他各国都有。所以,盗匪对我们的钱财,也有他的一份,他也是五家之一。
 
  四、恶王:关于王,古代有时候出现轮王,很仁慈的国王,爱民如子,政治清明,真是太平盛世。可是,一旦恶王执政,把‮民人‬看得非常不值钱,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往往倒行逆施,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你的家产没收。现在不好的‮家国‬领袖也是如此,看到你所拥有的企业兴旺,就生起了觊觎之心,他也要有一份,你为了避免⿇烦,只好给了他股份。可见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好,一个‮家国‬元首要是不讲人道,而只爱钱财的话,老百姓一定会受灾殃的,所以,恶王也是五家之一,他可以任意抢夺我们的钱财。 
  五、不肖子:做⽗⺟的,辛辛苦苦地营谋,得来的⾎汗钱,总是把它蓄存起来,舍不得花费,尤其是‮国中‬人,往往为下一代着想,千方百计,吃尽了苦头,都要赚一点钱,兴置产业留给子孙。但是,如果不幸生了一个不肖子,他才不会体贴⽗⺟的苦心经营,只是坐享其成地吃喝玩乐,大肆挥霍才痛快哩!真是个讨债鬼。所以,有的时候,做⽗⺟的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积存下来的钱,被儿子跑到“贼船”(赌场)去,‮夜一‬之间把整个家产都输光了,这是我们常常所听到和见到的。 
  因此,佛法讲,我们所有的财富,不一定永远属于我们所有。 
  释迦牟尼佛告诫大家:出家的比丘也好,在家的信徒也好,对钱财要看得开,看得破,放得下,能够有舍心,多行善事,多布施,唯有布施功德,才不会被这五家抢走。本经说“去世资财”就是做一个沙门,必须把世间的物资财富完全去除了占有。当然财富有财富的用途,用得当,当然是好的,用不当的话,就变成毒蛇了,这一点不得不小心啊! 
  “乞求取⾜”乞求,就是出了家以后,出家人是要沿门托钵维持生活的,这在古印度的修行人,就已经是一种习俗了,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后,也沿用了这种习惯,订为制度,时至今⽇,在印度,或者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南传佛教,依然保存了这种制度,当你们到泰国去旅行,就会看到,天才刚刚亮,就有好多⾝穿⻩⾐的出家人拿着钵,在路旁接受人家的供养。 
  那末,你们会说:“佛陀既然制订出家人必须出去托钵乞食,你师⽗都没有这样做啊!”这个,你们必须知道,佛法是不离世间法的,在印度、南传佛教‮家国‬,社会上有供养沙门的习俗,当然可以托钵,可是‮国中‬唐朝百丈祖师,他把这个制度改了一下,因为‮国中‬的风土环境,跟南传佛教‮家国‬不一样。比如说南传出家人吃荤的,‮国中‬出家人却是素食,是什么原因呢?南传的出家人,完全靠施主供养,施主煮了荤的供养你,你必须接受。而‮国中‬的出家人,在寺里面自炊,所以素食,完全合乎‮家国‬的环境,风土人情,因此,乞食的制度,在‮国中‬并没有实行。 
  这里,我顺便再告诉大家:百丈禅师在‮国中‬倡建丛林,订了‮国中‬佛教的制度──农禅制,他提倡“一⽇不作,一⽇不食”你要吃饭,就得耕种,自食其力,这就是他倡导的农禅制度。 
  “取⾜”出家人所取得来的,应该満⾜,要知⾜才可以常乐,这也是对治五望是无穷无尽的,应该要能够自己克制贪心,知道満⾜才好。 
  “⽇中一食”这也是佛订的制度,佛在世的时候,制定出家人一天只能在中午吃一餐,叫做过午不食,或者称为持午、不非时食。什么是不非时食?就是超过了中午(午时),就不可以再吃饭了,这个午时,‮国中‬一般的说法,是十一点到一点,⽇中,出家人吃饭的时间,应该是十一点半。你也许要问,为什么⽇中一食,在午时吃饭呢?这个问题,佛在世时,曾经有国王请问过。
 
  据《毗罗三昧经》记载:“瓶沙王问佛:何故⽇中而食?佛说:早起诸天食,⽇中三世佛食,⽇西畜生食,⽇暮为鬼神食。”有一个国王叫瓶沙王,问佛为什么出家人要规定在中午吃饭,是什么道理呢?佛告诉他,吃饭的时间,早上是诸天吃的,我们这里供天都是中午,但在‮陆大‬丛林里面,斋天(供天)是下半夜到黎明,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举行的,因为早上是诸天吃的时间。那末,中午呢?是佛菩萨吃的时辰。太西斜,下午是蓄生吃的,⽇暮,⽇落西山,晚上了,是鬼神吃的,所以放焰口、施食,都是在晚上戌亥二时。从《毗罗三昧经》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佛为什么要规定出家人只能在中午吃一餐(⽇中一食)了。 
  不过,佛教传来‮国中‬,由于出家人的生活形态改变,增加了吃早餐,称为“小食”等于是吃点心,不是正食,因此,只能吃稀饭,但也不能太稠,必须是用筷子划过以后,马上可以合起来的。而在‮国中‬丛林中,由于出家人必须耕作,很消耗体力,所以不但吃早餐,连晚餐也吃,称为“药石”把它当成是服药,也是力求简单的。 
  一天只吃一顿,是很合乎卫生,讲到保养⾝体,实在不宜吃得太多。《僧
 律》说:“多食有五苦:一、‮便大‬数,二、小便数,三、多睡,四、⾝重不堪修养,五、多患不消化也。”也就是吃多了,要常常上“一号”去排怈大小便,也会感到想‮觉睡‬,提不起精神,而且⾝体很沉重,都不想动,那里还提得起劲来用功呢?何况,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这是佛在世时戒律所讲的。 
  “树下一宿”佛在世的时候,还没有建寺庙,出家人过的是云⽔生涯,正是“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到处为家。⽩天行脚,晚上就找一个地方,随遇而安,在树下的石头上打坐,到了半夜,稍微躺一下,‮觉睡‬是这么简单的。为什么睡一宿呢?要是找到了一棵大树的话,大树之下好乘荫,风吹雨打都无所谓的,我就在这儿住下来吧!佛说,不行!只能过一宿,明天必须到其他的地方去。所以,只有一宿,才能够把我们的流连、贪念去除。 
  上面所讲的乞求、⽇中一食、树下一宿,把佛讲的十二头陀苦行举出了三种,我乘这个时候,顺便把十二头陀行简单地介绍一下。 
  ⾐、食、住是生活中所少不了的,每个人都要穿⾐服、吃饭、居住,所以,佛制的十二种苦行,也不出⾐、食、住三类。据《十二头陀经》所说,十二种头陀苦行是: 
  一、关于⾐服方面的: 
  粪扫⾐:出家人穿着不需要漂亮,佛制定,是到垃圾堆里面,检拾人家丢弃不用、肮脏的、破破烂烂的布,把它洗⼲净以后做⾐服,称为百衲⾐。
 
  但三⾐:出家人只能有三件⾐:五⾐,称为僧伽梨;七⾐,称为郁多罗;九⾐,称为安陀会,有廿五条、廿三条、廿一条,也称为祖⾐。出家人最多只有这三件⾐,不可以有几箱几橱⾐服,这也是养成少知⾜的习惯。 
  附带告诉大家:出家人穿的⾐,称为“袈裟”意思是坏⾊⾐,不好看的颜⾊,不可以鲜的,大部分是黑⾊、灰⾊、咖啡⾊,或者蔵青⾊,上面都有象稻田那样的纹路,这是有原因的。依律典的记载: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印度的治安很不好,甚至连出家人的⾐服也会被偷去,或者被抢走。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去托钵,经过稻田的时候,看到稻田的形状,启发了他制袈裟的念头,他感觉到可以把布割成为一块一块的,再成象田的形状,这样既可以作为修行人是人间福田的象征,也可以昭示匪徒打消偷、抢的恶念,这就是袈裟的由来,也是袈裟被称为福田⾐的原因,而出家人着袈裟,除了让施主种福田的象征以外,重要的还是在于去除沙门对一切⾐饰外物的执着,不要为了打扮自己而花费心思与时间。 
  二、关于饮食方面的: 
  常乞食:佛的制度,出家人一定要托钵,每天一大早去沿门托钵,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要说你福报大,有施主护法,他每餐送来给你吃,或者每天请你到他公馆去吃一餐,佛说:不行,必须常乞食,你们既然出了家,就得托钵,不论乞到好的或不好的东西,都一样吃下去,或者是讨不到食物,也不可埋怨。 
  次第乞:沿门托钵,是一家一家依着次序来的,不能说这一家是贫苦人家,到第二家去乞讨吧!那是不可以的,必须依着次序来,纵然是叫化子,他把吃不完的给你,或是拿一碗⽔给你,也得接受。更不能说有钱人家的供养好,我专去向他们乞食,这也是不可以的。 

  一坐食:又称一食,每天只吃中午的一餐,不可以整天吃不停,才不会浪费时间,妨碍修持。 
  节量食:不能因一天只吃一次,就拼命地吃,不行,饮食要有节制,吃得太多,会把肠胃搞坏,何况吃多了,⾝体沉重,那里提得起精神用功修持?  
  中后不饮食:认真说起来,过了中午以后就不能吃饭了。 
  三、关于住处方面的: 
  阿兰若处:在旷野、山上、没有人烟的地方,也就是空寂闲静的地方,称为阿兰若。出家人在⾝体能够远离热闹、噪杂,心思远离五尘五,不攀俗缘的地方,才能用心修道。 
  冢间坐:前面说到树下一宿,要是没有树,怎么办?刚刚走到坟场,你也可以住在那里,面对尸体的种种变坏,作种种不净的观想,更使你容易体会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 
  树下坐:在树下住一宿。 
  露地坐:要是没有树,就在露天,大太也好,下雨刮风也好,依旧把⾝心安顿下来用功。 
  常坐不卧:晚上不倒单,一直盘着腿子坐着,不躺下来作卧睡的。 
  以上关于⾐服方面的有两条,饮食方面的有五条、住处方面的有五条,合起来就是十二头陀苦行,一个出家人,如果不认真修持,不容易做到这样的。
 
  好,十二头陀行介绍过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讲经文。 
  “⽇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你们出家人,中午只能吃一餐,树下只能过一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贪求想再来一次。 
  “使人愚蔽者,爱与也”佛陀为什么对出家人的生活起居如此严格地要求呢?要知道,既然已学佛了,既然已经出家当沙门,必须了解,人生最大的两个敌人,一个是爱,一个是,这两个敌人把我们的真心蒙蔽了,好象一个明镜,许多灰尘把它遮住,失去了光亮。我们本来是很光明,很有智慧的,被这许许多多的烦恼灰尘遮盖蒙蔽着,才流浪生死,我们既然要出家,了生死,就得照着佛陀的教诫去修持。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佛遗教经》说:“当知多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之人,无求无,则无此患。”一个望多的人,贪得无厌,为求取更多的利益,于是千方百计以期达到目的,为了満⾜这个目的,他所付出的精神心力,都是给他增加苦恼的,所以他的苦恼也比别人多。另外有一种人,清心寡,与世无争,无所希求,没有太大的望,他可以清静地过⽇子,当然也就没有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是很自在,没有苦恼的。可见,爱和是会使人成为愚痴、昧的。这点,我们不可不小心啊! 
  本章虽然是释迦牟尼佛对比丘(出家人)的要求,但是我们做为佛弟子的在座诸位,能够多多少少对五看淡,节制一点,对于我们的⾝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的。  WwW.UjIxS.CoM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太平经太乙金华宗旨新语长短经吴子兵法六韬《太公兵黄帝阴符经鬻子本草纲目武经总要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如果喜欢佛说四十二章经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佛说四十二章经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完本版阅读与佛说四十二章经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