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普天之下免费VIP章节
|
|
游记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普天之下 作者:肖申克117 | 书号:23970 时间:2017/6/19 字数:4136 |
上一章 第十六章 冬至㈠ 下一章 ( → ) | |
赵诚在忙着整军。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然而河西民风剽悍,儿郞好勇争胜,官府又不遗余力地为那些跟随国王出征的豪杰们歌功颂德,发了儿郞踊跃从军热情。叶三郞、张士达、凌去非、西壁辉、郭侃、曹纲等等一大批年轻将校,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而赵诚毫无保留地重赏,让许多人夜一从⾚贫变成或大或小的富人,即使那些不幸战死之人,他们的亲属们也得到很好的照顾。这让有志于从军的年轻人们眼热不已,中兴府外的英雄冢成为无数人前去瞻仰祭拜的胜地。 在赵诚的心目中,最理想的军队是招募来的职业化军队。这种募军制,可以让军卒脫离耕牧生产,在伍的年限可以至少连续十五年以上,成为家国的常备军,就会有充分的训练,作战技巧与经验就会较⾼,年纪大了也可转为平民,从事生产。但是这种募军制必然会给家国的财力造成大巨的负担,管理不当就如宋国的军队那样。 赵诚召王敬诚、耶律楚材和⾼智耀三人问对。何进、铁穆等武官皆在外,不是帮助卫慕练兵,就是冒着严寒巡防边关,没有人敢对边防掉以轻心。 “宋国立国之初时,军不満二十万,宋太祖末年,已增至三十七万。太宗末年,增至六十六万。至真宗末年,增至九十一万。仁宗时,西夏起兵,又增至一百二十五。这是因为宋国朝廷每逢⽔旱来临,就以将灾民招⼊军队,以此将民暴动消弥于无形。”耶律楚材道“本是仁政。但如此一来,朝廷养兵,越来越多,以至于不得不敛赋,乃至于王安石当政时不得不裁员。安石公虽有破釜沉舟之勇气,然其所行之保甲法,其立意虽好,然若所得非人。又无甚监督,民间保伍之长借机欺庒百姓,朝廷的主张也就如一纸空文,既未达強兵之目的,亦让百姓反受其害。” “臣以为,宋国兵制之弊并不在于是否是募军还是如唐时的府兵制,而在于朝廷的管军之法和番戍之制。宋国朝廷为防武夫国,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每逢边事。噤军外调,士卒居其地不久,既不悉其地利,又不堪边地天寒地冻。况且噤军番戍,道途之费,几等于三年一征。”中书令王敬诚补充道“如此之兵,岂能一战?如此之费,朝廷岂能负担?” 右丞相⾼智耀道:“前朝⽩⾼夏国能于辽、金、宋环立之中立国,大率赖于军事。全民皆兵,一家号一帐,男年登十五为丁,率二丁取正军一人,又每一正军又有负担一个为一抄。元昊时国势強胜。对外用兵,接连大胜。然后来亦属穷兵黩武,因全民皆兵,皇帝因战事旷⽇持久,纵是农忙时亦每每点集,百姓无暇耕牧,国力⽇衰。此前车之鉴也!” “可是依今⽇內外情势。我大秦国以武立国,既要有可战之兵,又勿让百姓疲惫才是二全之计。”赵诚道“全民皆兵,不适于我朝,草原上的家国才会如此。但強敌在侧,以国境之广让孤忧心忡忡。” “百姓向朝廷租纳粮。本是天经地义地事情。出丁为国征战亦属本份。”王敬诚道“今我朝百姓战意炽烈。俱有为国主誓死效忠之豪情,又深知为国从军即是保家卫民。国主眼下手中有两万上过场战的贺兰军,宋平、郑奇、郭德海各率一部驻守在外,卫慕将军在⽟门关练兵,又得五万新兵。依臣拙见,我朝兵制既可行府兵制,又可行募兵制,两者并行。” “从之有何主张?”赵诚问道。 “朝挖田于百姓,百姓承担赋税和兵役,一如唐时所行的府兵制。府兵之制,平时耕以自养,朝廷一无养兵之费,而有多兵之用,只需提供兵士口粮、兵甲;兵士皆出于耕田之家,非无业之游民,一旦遣散,不致于无家可归酿成祸事;三者,因为兵士非是将帅人私,因为将帅不可拥兵自重。”王敬诚道。 “这个与我朝眼下的情景何其相似。”赵诚点头道“孤虽喜雄兵百万,但却无养军之财,朝颓养不起百万大军的,我朝行府兵制为好。” “唐时府兵之制虽好,然其存在之时,朝廷并无用时,因唐皇征外,多用蕃军。及至均田制崩坏,府兵制名存实无,武官不得升迁之门,民又视其为厮役,兵员枯竭。致使安史之时,国无可用之兵,安禄山因而可以直趋长安,势如破竹,如⼊无人之境。”耶律楚材道。 “但眼下我朝却是行府兵制之时,这大约是因为我朝刚立之故,既有田之授,又因朝廷正是用兵之时。”⾼智耀建议道“国主不如行府兵制,朝廷可以从每户中挑选杯马技艺佳优者士从军,戍守疆土及腹地城池。而募军则常年征战在外,外军外战,內军內战!” “如今百姓从军踊跃,朝廷虽对此极喜,但依臣拙见,国主不可全都招⼊军中,一来所费粮草银钱甚多,二来有的百姓家中只有一丁,却因为国主厚赏军士而神往,此风不可助长也。否则田地无人耕种,百姓不事生产,无异于穷兵黩武也!”耶律楚材道“国主以往征兵时,不分百姓家中丁口几何,自是因为非常之时,百姓户口极少,国主不得以征召之。今⽇国朝初立,新拓之地百姓户口增长不下七八倍,若还是不分百姓家中丁口多少,悉数征召之,臣恐良田闲置。” “寻常一男子,凭己之力不过可力耕田地四十亩。若是从军,家中纵是良田万亩,也于民于国无用。”王敬诚感叹道“昔⽇,国主事行权宜,今⽇万万不可自夸可用之兵极多也!” 耶律楚材与王敬诚这话其实是在批评赵诚。赵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初,他打着各种名义让百姓出丁从军,又因为当时治下人口基数太少,这必然导致一些只有一丁之户也被征召了。精壮一旦在场战上不幸战死,让百姓家中失去壮劳力,长远来说将会一个大弊政。幸亏贺兰军的掳获极多,赵诚也不贪财,出手大方。让失去家中唯一壮劳力的百姓不至于缺少⾐食。否则,百姓只会叫苦不迭了。 “诸卿所言甚善!”赵诚尴尬地笑了笑道“孤将贺兰军转为募军,朝廷给其饷钱,以十五年为期,为国征战,是为常备军。另行府兵制,征召勇敢果毅之士从军,家有两丁者。择其一人,赴最近边关守备之处从军,朝廷仅给其口粮。无论是募军还是府兵,只要是杀敌立功,皆以军功赏赐。况且如今人口增,朝廷也可从百中选一,既与民休息,家国又可得精兵保卫家国。” “国主英明。”⾼智耀道“臣以为,府兵既召。不如令其就近服役,如此既可为朝汀去冗费,又因为士卒知道自己守卫地是自己的家乡和⽗老乡亲,安敢不拼死力战吗?” “臣附议!”王敬诚道“我朝对外用兵。可以府兵守卫城池险要之处,不求攻城拔寨杀敌百万,只求拒強敌不⼊。而诸如贺兰军等精悍骑军则是纵横大漠,千里奔袭,御敌于国外之外也。” 赵诚又派人去问奉命在外的武官们地意见。 五原郡开国郡公、左骁卫上将军何进上表言:“府兵之制虽佳,然亦不过是农闲时征召训练,让朝廷用兵之时无捉襟见肘之憾。 今家国新立。內政不稳,虎狼亦窥伺四边,吾等领兵之人不敢懈怠,盖用兵之时也。我朝所临最大強敌乃自北方大漠,贺兰军及未来新军将严阵以待,然河东、陕西及秦凤路皆不平,除宋平、郑奇及郭德海所部虽为常备军。然兵力略显不⾜。应从府兵中挑选少量转为常备军,让宋、金等国及刘黑马之辈不敢犯边。朝廷才可全力以赴以待北方之強敌也。 中书诸相老成谋国,恐朝廷陷⼊冗费弊政,用心良苦,臣未敢质疑。然臣虚占显爵厚禄,愿散尽私财,仅有口粮裹腹⾜矣,助吾王养军,以备无患!” 何进也是用心良苦,现在赵诚麾下有经受过考验的贺兰军两万人,宋平部及其招降的一万人,郑奇部及其后来增补的九千人,郭德部现在虽有一万七千人,不过大多是训练不⾜的新招之人。另外卫慕正在⽇夜训练的新军有五万人。这些人马在赵诚地整军计划中都将是脫产的常备军。 赵诚信仰兵贵精不贵多地治军原则,那两万贺兰军就是个明证。但是这些人马完全依靠家国供养,是个不小的负担,这就是募军与府兵最大的区别。所谓雄兵百万,那不过是一个传说,有百万之数,却无法做到一个“雄”字。因为府兵只是在农闲时才被召集来,就近训练戍卫,对外征战的主力才是贺兰军等常备军,府兵只是战事紧急之时才派上场战。这样,在农忙时府兵又在家乡耕种,若是強敌攻来,一些地方就无人戍守,腹地后方恐为他敌所乘,尤其是对宋、金及河东北路等不得不有所防备。 何进愿意将自己的俸禄献出来,为自己的君王分忧,是诚心诚意的。赵诚只得宽慰嘉许。 这个冬天,在新拓的河东行省及陕西行省镑州府户口清查相继完成后,秦国朝廷下达了征召令。 年十八岁以上及五十五岁以下,家仅有一丁者不问,有两丁及以上者选其一人,聚于州府,再去其瘦弱者,以所属州府,就近补给中兴府、麟州、河东行省、陕西行省及河西、陇右各处。 其人免其租庸调,勿须番上。自备粮秣、短刃、弓,马、盔甲、长兵器由朝廷供给。每年秋收之后就近在中兴府、平府、京兆府、延安府、凤翔府、西凉府、秦州、兰州、麟州、及河西沙、瓜诸州进行训练。 从贺兰军选中下武官,分赴各地,成为驻戍守备首领。府兵平时务农,一旦有事即可在本府守备地率领下开赴场战。征兵令得到广大百姓地踊跃支持,无数年轻人带上自己的弓矢,纷纷赶往最近的府、州。经过层层挑选,部分人就地转为常备军,剩下的编为府兵。 在这一年冬至将近地一天,秦王赵诚将他的手下将军们召到中兴府,另有张士达、叶三郞、郭侃、曹纲等小校也奉命报道。 在武官们赶来之前,秦国大地流传着一件逸闻。新上任不久的陕西行省梁文,不知从哪儿得了一只⽩虎,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是上天祝贺新朝成立,因而将这只⽩虎献给了赵诚。満朝的大臣们也很新奇,大多也上表庆贺云云。 这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赵诚决定拿自己的岳⽗作为反面典型。赵诚得到了这只⽩虎,看都没看,就命人将这只⽩虎给宰了剥⽪,让大臣们目瞪口呆。虎⽪制成了两件夹袄,一件送给王敬诚,一件送给了⾼智耀,虎骨送给了耶律楚材,说是有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之效。而虎⾁却在某次朝食中让众臣每人分得一块,既然是天降祥瑞,君臣同享以体察天意。 自此,臣子们不敢再拍马了。 WWw.UJiXS.CoM |
上一章 普天之下 下一章 ( → ) |
做鬼也风流柳轻侯的故事紫眸情深传闻终极觉醒宸宫汉末风云之大绮罗卷红衣侯吕氏皇朝 |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普天之下,如果喜欢普天之下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普天之下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普天之下完本版阅读与普天之下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