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商君书免费VIP章节
|
|
游记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商君书 作者:商鞅 | 书号:10150 时间:2017/3/26 字数:1696 |
上一章 君臣 下一章 ( → ) | |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奷琊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噤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噤,不可不慎也。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荣也,禄⾜食也;农不离廛者,⾜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 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游宦,可令学问,在上所与。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于下也,四旁无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裳而谈说者得,迟⽇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或谈议而索之,或事便辟而请之,或以勇争之。故农战之民⽇寡,而游食者愈众,则国而地削,兵弱而主卑。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任名誉也。 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言中法,则辩之;行中法,则⾼之;事中法,则为之。故国治而地广,兵強而主尊,此治之至也。人君者不可不察也。 译文 古时没有君臣上下的时候,民人纷无序。所以圣人划分贵,制定爵位,建立名号来区别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由于国土广阔,民人众多,物产丰富,所以分设五官来管理。民人中多就会产生奷琊之事,所以创立法制作为行为标准来限止奷琊产生。所以有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五官的分职、法律的限制,(行事)不能不慎重。处在君位而命令行不通,那就危险了;五官已经分职,却没有常规,那就套了;法度已经建立,而私惠风行,那么民人就不惧怕刑罚了。只有国君尊严,法令才能行通;官吏清明,政事才有常规;法度分明,民人才惧怕刑罚。法度不明,而要求民人服从法令,那是不可能的。民众不服从法令而希望国君的尊严,即使国君有尧舜那样的智慧,也不能统治。明君治理天下,遵照法度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行赏。凡是民人奋勇作战,不畏死亡的,是为了求得爵禄,明君治理家国,战士有斩得敌首、捉得俘虏的功劳,一定让他的爵位⾜以荣耀,俸禄⾜够食用。农民不离开乡村,⾜够奉养双亲、供给军需。因此士兵才肯殊死战斗,农民才不惰怠。 今天的国君却不是这样,他们抛开法度而以个人的智慧治国,舍弃功劳而以其人的声誉封赐。所以军士不肯作战而农民外迁。我听说疏导百姓的关键在于国君的倡导。农民,可以使他们务农作战,也可以使他们游走求官,还可以使他们致力学问。这些都在国君的赏赐(因何而行)。国君依照战功行赏,民人就奋勇作战;国君依照民人所读《诗》、《书》赐予爵禄,民人就致力学问。民人趋利而行,好比⽔向低处流一样,是没有选择的。民人可以获利而乐于作的事,取决于君主的赐予。凭瞪眼睛、胳膊而表现勇武的人获利,垂拱无为而只知⾼谈阔论的人得利,成年累月依附权贵的人得利。尊崇以上三种人,他们没有功劳而得到好处,那么,民人就要放弃农战而搞这些事情了,或者用空谈去求得爵禄,或者依附权贵而祈求好处,或者用悍勇去争得利益。所以从事农战的民人⽇益减少,而游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那样,就会家国混,国土割削,兵力弱而国君地位卑微。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国君抛开法度,而相信虚名。 所以,明主重视法度,不合法度的言论不听,不合法度的行为不推崇,不合法度的事情不做。言论合乎法制,就听从;行为合乎法度,就推崇;事情合乎法度,就做。所以家国政治清明,国土扩大,兵力強大,国君地位提⾼。这就是政治清明的最⾼境界。做国君的不能不加以明辨呀。 wWW.uJiXs.cOm |
上一章 商君书 下一章 ( → ) |
后汉书汉书素书天工开物伤寒论吴子尉缭子管子淮南子列子 |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商君书,如果喜欢商君书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商君书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商君书完本版阅读与商君书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