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资治通鉴免费VIP章节
|
|
游记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7646 |
上一章 汉纪二十七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 孝哀皇帝下 ◎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二年 舂,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是⽇,⽇有食之。上诏公卿大夫悉心陈过失;又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丞相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都內钱四十万万。尝幸上林,后宮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以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內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內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満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內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宮,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讙哗,群臣惶惑。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天惑其意,不能自止。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內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卒陷罪辜,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前凉州刺史杜鄴以方正对策曰:“臣闻尊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各为其家,女虽贵,犹为其国。故礼明三从之义,虽有文⺟之德,必系于子。昔郑伯随姜氏之,终有叔段篡国之祸;周襄王內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几危社稷。窃见陛下约俭正⾝,与天下更始,然嘉瑞未应,而⽇食、地震。案《舂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食,明为所临。坤以法地,为土,为⺟,以安静为德;震,不之效也。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昔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今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当拜之⽇,晻然⽇食。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非一,所言辄听,所辄随,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畏,过在于是,令昭昭以觉圣朝。昔诗人所刺,《舂秋》所讥,指象如此,殆不在它。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 上又征孔光诣公车,问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杀自。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董贤因⽇食之变以沮傅晏、息夫躬之策,辛卯,上收晏印绶,罢就第。 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罪过,上乃免躬、宠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门郞数十人。 鲍宣上书曰:“陛下⽗事天,⺟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亏明,⺟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食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朔⽇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亏乎!陛下深內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虹⼲⽇,连不雨,此天下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臧,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贤⽗、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海內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琊!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雠海內,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子终其命;不者,海內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端。”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拜鲍宣为司隶。 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新侯国。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內惧也。⾼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臧已竭,唯恐不⾜。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食于三朝,皆侵之戒也。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臣骄侵罔,失节,气感相动,害及⾝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祐,奈何轻⾝肆意,不念⾼祖之勤苦,垂立制度,传之于无穷哉!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传之长安,更下公卿覆治。尚书令鞫谭、仆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为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內顾望,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荐“相等皆有材行,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馀⽇,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忠,罪恶著闻,君时辄已自劾;今又称誉,云‘为朝廷惜之’,何也?”嘉免冠谢罪。事下将军中朝者,光禄大夫孔光等劾“嘉国罔上,不道,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议郞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以为“嘉罪名虽应法,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上不听,三月,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琊!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关公卿,示重慎,诚不见其外內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馀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安侯董贤⽗子,佞琊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馀⽇,不食,欧⾎而死。 已而上览其对,思嘉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汜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上乃知孔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曰:“傅嘉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司隶鲍宣坐摧辱宰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而怜之;九月,乙卯,册免明,使就第。 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赏卒。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以⽗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尊宠贤。及闻贤当来也,光警戒⾐冠出门待,望见贤车乃却⼊,贤至中门,光⼊阁,既下车,乃出,拜谒、送其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上闻之,喜,立拜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贤由是权与人主侔矣。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闳⽗中郞将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贤⽗恭慕之,为子宽信求咸女为妇,使闳言之。咸惶恐不敢当,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言‘允执其中’,此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者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琊!”闳有知略,闻咸言,心亦悟;乃还报恭,深达咸自谦薄之意。恭叹曰:“我家何用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是!”意不说。后上置酒麒麟殿,贤⽗子、亲属宴饮,侍中、中常侍皆在侧,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法尧禅舜,何如?”王闳进曰:“天下乃⾼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上默然不说,左右皆恐。于是遣闳出归郞署。久之,太皇太后为闳谢,复召闳还。闳遂上书谏曰:“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居之者当得贤人。《易》曰:‘鼎折⾜,覆公餗,’喻三公非其人也。昔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皇帝幸韩嫣,常赐而已,皆不在大位。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复无名迹⾼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典卫噤兵,无功封爵,⽗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蔵,万民喧哗,偶言道路,诚不当天心也!昔褒神蚖变化为人,实生褒姒,周国,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非所以垂法后世也!”上虽不从闳言,多其年少志強,亦不罪也。 ◎ 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一年 舂,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龙以来,单于每⼊朝,其赏赐锦绣、缯絮,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上以大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宮,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不悦。 夏,四月,壬辰晦,⽇有食之。 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宮。 帝睹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強主威以则武、宣。然而宠信谗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遂衰。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驾之未央宮,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內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门、期门兵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噤止贤不得⼊宮殿司马中;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贤与皆杀自;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太皇太后与莽议立嗣。安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太皇太后所信爱也,莽⽩以舜为车骑将军。秋,七月,遣舜与大鸿胪左咸使持节中山王箕子以为嗣。 莽又⽩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前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宮,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曰:“⾼武侯喜,姿端悫,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琊,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又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丁太后号曰丁姬。莽又奏董贤⽗子骄恣奢僭,请收没⼊财物县官,诸以贤为官者皆免。⽗恭、弟宽信与家属徙合浦,⺟别归故郡巨鹿。长安中小民哗,乡其第哭,几获盗之。县官斥卖董氏财,凡四十三万万。贤所厚吏沛硃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收贤尸葬之。莽闻之,以它罪击杀诩。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诸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草,令邯持与光,以太后指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太后,辄可其奏。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武就国。又奏董宏子⾼昌侯武⽗为佞琊,夺爵。又奏南郡太守毋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內侯张由诬告骨⾁,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大辟,河內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土,免为庶人,徙合浦。中山之狱,本立、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莽少时慕与隆,隆不甚附,故因事挤之。红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內敬惮之,畏立从容言太后,令己不得肆意,复令光奏立罪恶:“前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多受其赂,为言误朝。后⽩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琊,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厉而言方,有所为,微见风采,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焉。 八月,莽复⽩太皇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皆杀自。 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承君;一⾜不任,则覆美实。臣资浅薄,年齿老眊,数伏疾病,昏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寘壑沟。”莽⽩太后策免宣,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聇,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內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孝平皇帝上 ◎ 元始元年辛酉,公元一年 舂,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雉一、黑雉二。莽⽩太后下诏,以⽩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雉之瑞,周公及⾝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太后下诏曰:“‘无偏无,王道。’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以骨⾁故蔽隐不扬,君其勿辞!”莽复上书固让数四,称疾不起。左右⽩太后“宜勿夺莽意,但条孔光等,莽乃肯起。”二月,丙辰,太后下诏;“以太傅、博山侯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侯舜为太保,皆益封万户。左将军、光禄勋丰为少傅,封广侯。皆授四辅之职。侍中、奉车都尉邯封承侯。”四人既受赏,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群臣复争,太后诏曰:“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奉赐皆倍故。百姓家给人⾜,大司徒、大司空以闻。”莽复让不受,而建言褒赏宗室群臣。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又以故东平思王孙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內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內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天下令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下及庶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莽既媚说吏民,又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及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舂秋⾼,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巳朔,⽇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桡家国,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內侯。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说,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宮,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丙午,封鲁顷公之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 诏:“天下女徒已论,归家,出雇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秋,九月,赦天下徒。 ◎ 元始二年壬戌,公元二年 舂,⻩支国献犀牛。⻩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耀威德,故厚遗其王,令遣使贡献。 越巂郡上⻩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宮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道病,留弟家,独遣子。司直陈崇劾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帝更名衎。 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绍封汉兴以来大功臣之后周共等皆为列侯及关內侯,凡百一十七人。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太后,宜⾐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硃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心,备共养!”莽又令太后下诏,不许。每有⽔旱,莽辄素食,左右以⽩太后,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时食⾁,爱⾝为国!” 六月,陨石于巨鹿二。 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琊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守道,以终⾼年。”皆加优礼而遣之。 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子去,不知所之。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秋,九月,戊申晦,⽇有食之,赦天下徒。 遣执金吾候陈茂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馀人皆自出,送家在所收事。重徙云,赐公田宅。 王莽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开之。车师后王姑句以当道供给使者,心不便也。普分明其界,然后奏之,召姑句使证之;不肯,系之。其股紫陬谓姑句曰:“前车师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今久系必死,不如降匈奴!”即驰突出⾼昌壁,⼊匈奴。又去胡来王唐兜与⾚⽔羌数相寇,不胜,告急都护,都护但钦不以时救助。唐兜困急,怨钦,东守⽟门关;⽟门关不內,即将子、民人千馀人亡降匈奴。单于受,置左⾕蠡地,遣使上书言状,曰:“臣谨已受。”诏遣中郞将韩隆等使匈奴,责让单于;单于叩头谢罪,执二虏还付使者。诏使中郞将王萌待于西域恶都奴界上。单于遣使送,因请其罪;使者以闻。莽不听,诏会西域诸国王,陈军斩姑句、唐兜以示之。乃造设四条,国中人亡⼊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国中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郞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王寻使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时莽奏令国中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籓臣,窃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莽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宮未建,掖廷媵未充。乃者家国之难,本从无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后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適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诸生、郞吏以上守阙上书者⽇千馀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以贰正统。”莽乃⽩:“愿见女。” 段译 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2)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1]舂,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1]舂季,正月,辛丑朔(初一),哀帝下诏,要求将军、中二千石员官,各推举通晓军事、悉兵法者一人,借此授任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 [2]是⽇,⽇有食之。上诏公卿大夫悉心陈过失;又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2]当天,出现⽇食。哀帝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述过失。又令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丞相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都內钱四十万万。尝幸上林,后官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以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內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內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満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內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丞相王嘉上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继承大业,温良谦恭,少有望,国库存钱达四十亿。元帝曾前往上林苑,后宮冯贵人跟随一起到了兽圈,猛兽受惊窜出,冯贵人⾝向前,用⾝体遮挡住皇帝。元帝嘉勉她的义勇,赏赐不过五万钱。在深宮后庭,对宠爱的人加以特别的赏赐,元帝总要嘱咐她,不要在众人面前谢恩。这是为了表示公平,不愿被人指责不公,看重人心的得失,而且赏赐节约。当时外戚资产达千万的很少,因而少府、⽔衡的积钱才很多。虽然遭受初元、永光年间的灾荒饥馑,再加西羌部族的叛变,对外要供给作战队部的需要,对內要赈济贫苦的灾民,然而家国始终没有倾覆崩溃的忧虑,是因为国库积蔵充实。孝成皇帝时,谏臣大多提出皇帝私自出宮的危害,并说到专宠美女,耽于酒⾊,有损德行,伤⾝短寿等,言词非常烈,然而成帝始终不怨恨发怒。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三人,史育多次被贬退,家资不満千万;张放被斥退逐回封国;淳于长在监狱中被拷打致死。成帝并不以私爱而妨害公义,因此,虽然因宠爱內宮而招致很多讥讽,但是朝廷定安平稳,这才能把大业传给陛下。 陛下在国之时,好《》、《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宮,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哗,群臣惶惑。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天惑其意,不能自止。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陛下在封国之时,喜好《诗经》、《书经》,崇尚节俭。征召前来长安时,一路经过的地方,都称颂陛下的美德,这正是天下之人把希望转而寄托在陛下⾝上的原因。初即位时,陛下更换帷帐,撤去锦绣,车马和座席的靠垫不过用绨缯包边而已。每逢共皇寝庙应当兴建,都因怜悯百姓劳苦,考虑家国经费不⾜,为了公义割舍亲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最近才开始动工。可是附马都尉董贤,也在上林苑中兴建官衙,陛下还为他修建了宏大的宅第,开门朝着皇宮的北门,引王渠灌注园林⽔池,陛下派使者监督施工,赏赐吏卒,超过修建宗庙之时。董贤⺟亲患病,由官家长安的厨官提供祈祷的用具和食品,道路过往行人都可获得施舍的饮食。陛下为董贤制造器具,做成后,必须奏报陛下审查,才可送去。如果工艺精巧,还特别赏赐工匠。即便是奉献宗庙、奉养三宮太后,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遇到董贤家招待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见崐,由各官署一起供献财物,甚至赏赐仆人、奴婢的钱,一人达十万钱。董贤家去街市购买物品,有圣上派的使者陪同,监视易,百商震恐,路人喧哗,群臣为之惶惑。陛下诏令裁撤皇家苑林,却用来赏赐董贤两千余顷土地,员官限田的制度从此破坏。奢侈僭越,横行放纵,变,灾异众多,流言在百姓中传播,路人手持禾秆⿇秆惊恐奔走,上天也对百姓的流言和奔走感到惑,不能使他们自行停止。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谨慎,而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嘲讽。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內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已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卒陷罪辜,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孔子说:‘家国有危险不去解救,见颠覆不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臣王嘉有幸能够位居丞相,自已私下常內心悲伤,无法使陛下相信我的愚忠。如果⾝死能够有益于家国,我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请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宠,细察众人共同的疑惑!从前邓通、韩嫣骄横显贵没有限度,逸乐无厌,小人不能克制情,终于犯下大罪,把家国搞,使自己丧生,不能最终保全富贵。正所谓‘爱他,却恰恰⾜以害他’。应该深察前世的教训,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保全他的生命。”哀帝由此对王嘉渐渐不満。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对策曰:“臣闻尊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各为其家;女虽贵,犹为其国。故礼明三从之义,虽有文⺟之德,必系于子。昔郑伯随姜氏之,终有叔段篡国之祸;周襄王內迫惠后之难,而遭居郑之危。汉兴,吕太后权私亲属,几危社稷。窃见陛下约俭正⾝,与天下更始,然嘉瑞未应,而⽇食、地震。案《舂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食,明为所临。坤以法地,为土,为⺟,以安静为德;震,不之效也。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昔曾子问从令之义,孔子曰:‘是何言与!’善闵子骞守礼不苟从亲,所行无非理者,故无可间也。今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当拜之⽇,然⽇食。不在前后,临事而发者,明陛下谦逊无专,承指非一,所言辄听,所辄随,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过在于是,令昭昭以觉圣朝。昔诗人所刺,《舂秋》所讥,指象如此,殆不在他。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逮⾝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愿陛下加致精诚,思承始初,事稽诸古,以厌下心,则黎庶群生无不说喜,上帝百神收还威怒,祯祥福禄,何嫌不报!”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的⾝份,回答策问说:“我听说尊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仍然各自是本家之;女子即便尊贵,仍然是本国之。因此礼教明确规定‘三从’的內容。即令有文王之⺟的盛德,也必须依附于儿子。从前郑伯放任⺟亲姜氏对幼子的溺爱,终于酿成叔段篡国的大祸。周襄王內迫⺟亲惠后的庒力,而遭受流亡郑国的危难。汉朝兴起,吕太后把朝廷大权私自给她的亲属,几乎动摇了社稷。我看陛下节俭克已,持⾝以正,想要振兴天下,开创新的局面。然而,祥瑞没有应验降临,反而发生了⽇食、地震。考察《舂秋》记载灾异,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为语言,来警告世人。⽇食,表明被犯侵。为坤,坤被用来表示地,所以称‘坤’为‘土’,为‘⺟’,以安静为美德。发生地震,是气失控,不遵循常轨的证明。占验情况非常明显,我岂敢不直言此事!从前,曾参问孔子听从⽗命可算孝顺的道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孔子赞扬闵子骞守礼,不苟且听从⽗⺟的命令,所行之事没有非理的,所以别人无法离间他与⽗⺟及亲人的关系。而今诸外戚家的兄弟,不管贤能或败类,都在宮廷任职,分布要位。或者掌管噤卫,或者率军屯驻,恩宠集中于一家,越来越显贵的声势,世所罕见,世所罕闻。甚至发展到同时设立两个大司马、将军的官职。古时皇甫虽強盛,三桓虽势大,鲁国虽建立三军,然而与今天的皇亲国戚相比,就逊⾊了!就在拜大司马、将军官职的当天,太昏暗,发生⽇食。不前不后,在拜官的时刻发生⽇食,说明陛下太过谦逊,不敢专断,不只一次地顺承太后的旨意,所说的话都听从,所要求的东西都満⾜。外戚中有罪恶的,不受法律制裁;无功无能的,全崐都加封官爵。这类事情逐渐发展加剧,越积越多,陛下的过失正在于此。我想讲清这些过失,从而使圣明的天子醒悟。过去被诗人所抨击、被《舂秋》所讥讽的,正是这类现象,恐怕不是针对其他。由后世来看前代发生的事情,会忿怒忧郁地指摘其错误。等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像照镜子一样看见自己的过失,自以为合适,其实计策已失误了。但愿陛下更加精诚治国,回顾即位之初,每事都参考遵照古代的规定,以満⾜下民的心愿。如此,则黎民百姓无不喜悦,上帝和众神灵也会收回怒气,为什么要疑心吉祥福禄不回报降临!” 上又征孔光诣公车,问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询问关于⽇食之事。授任孔光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地位仅次于丞相。 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杀自。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当初,王莽返回封国后,闭门不见宾客,以求自保。他的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备王获,命他杀自。在封国三年,官吏百姓上书为王莽呼冤的,数以百计。到本年,贤良周护、宋崇等在朝廷对策时,又大大颂扬王莽的功德,为他辩冤。哀帝于是征召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让他们侍奉太皇太后。 [3]董贤因⽇食之变以沮傅晏、息夫躬之策,辛卯,上收晏印绶,罢就第。 [3]董贤利用发生⽇食这一变异,阻止傅晏、息夫躬对匈奴挑动战争的计策。辛卯(疑误)哀帝收缴傅晏印信绶带,罢免官职,让他离开朝廷,回到宅第。 [4]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4]丁巳(正月十七⽇),皇太太后傅氏驾崩,与元帝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5]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罪过,上乃免躬、宠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门郞数十人。 [5]丞相、御史上奏,弹劾息夫躬、孙宠等人的罪过。哀帝于是罢免息夫躬、孙宠官职,遣回封国。又罢黜侍中、诸曹、⻩门郞等数十人。 鲍宣上书曰:“陛下⽗事天,⺟事地,子养黎民;即位以来,⽗亏明,⺟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食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朔⽇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亏乎!陛下深內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帝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虹⼲⽇,连不雨,此天下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臧,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贤⽗、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海內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琊!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內,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可以⽗子终其命;不者,海內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天下。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端。”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拜鲍宣为司隶。 鲍宣上书说:“陛下把上天当作⽗亲,把大地当作⺟亲来侍奉,把民人当作儿女来抚养。即位以来,上天缺少光明,大地发生震动,百姓流传讹言,互相惊扰。而今,元旦年月⽇‘三始’之时就发生⽇食,实在令人畏惧。小民在平常元旦之⽇尚且害怕毁坏器物,何况发生⽇食呢!陛下深刻地在內心责备自己,避开正殿,举荐直言之士,征求对过失的批评,罢黜斥退外戚以及⾝边⽩吃饭不⼲事的人,征召任命孔光为光禄大夫,察觉了孙宠、息夫躬的罪恶,把他们免官遣回封国。民众一致,无不喜。天人同心,人心悦了,则天心的愤怒自然化解。然而,二月丙戌(十六⽇),⽩气犯侵太,天气连不雨,这表示天下尚有忧愁纠结在一起没有化解,百姓还有怨气没有平息。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来与陛下无丝毫亲戚关系,可是凭着他的媚⾊和巧言阿谀,博取了陛下的心,对他赏赐没有限度,竭尽了府库的积蔵,合并三座宅第赐给他,还认为太小,又拆除宮廷暴室来扩充面积。董贤和他的⽗亲可以坐着支使崐天子的使者,将作大匠为他修建宅第,连夜间为他巡逻的吏卒都得到赏赐。他家祭扫祖坟和举行聚会,都由太官供应。各地的贡献,本应当奉养一位君主,而今反而全到了董贤的家里。这难道是天意和民意吗!天意不可长久地背逆,对董贤如此厚待,反而会因此害了他!如果真要怜惜董贤,应该为他向天地谢罪,解除天下对他的仇视,罢免他的官职,遣回封国,没收所赐的御用器具,归还皇上。只有这样,才可保全他⽗子的命。不然的话,作为国全所仇恨的人,他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安宁。孙宠、息夫躬不应该再拥有封国,应该全部免去,以向天下表示彻底改过。重新征召何武、师丹、彭宣、傅喜,使百姓看到一个全新明朗的局面,以顺应天意,建立大政,开始复兴太平盛世。”哀帝感到非常惊奇,采纳了鲍宣的建议,征召何武、彭宣,并授任鲍宣为司隶。 [6]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新侯国。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曰:“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內惧也。⾼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臧已竭,唯恐不⾜。财皆民力所为,孝文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益贤户,赐三侯国,臣嘉窃惑。山崩、地动、⽇食于三朝,皆侵之戒也。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臣骄侵罔,失节,气感相动,害及⾝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乃何轻⾝肆意,不念⾼祖之勤苦,垂立制度,传之于无穷哉!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6]哀帝假托傅太后的遗诏,请太皇太后下令给丞相、御史,要他们增加董贤采邑二千户人家,并赐给孔乡侯、汝昌侯、新侯封国。王嘉把诏书封起来退回,并上密封奏书劝谏说:“我听说爵位、俸禄、土地,是上天所有的。《书经》说:‘皇天命有德之人列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位,穿表示尊卑的五种服装,⾊彩图案各不相同。’君王代表上天给人封爵,尤其应该谨慎。划地分封采邑,如果处理不当,则民心不服,民众的怨气感动,就会深深损害陛下的⾝体。现在陛下圣体久不康复,这是我內心所恐惧的事情。⾼安侯董贤,是奷佞的宠臣,陛下把爵位封给他,使他显贵,竭尽财货赐与他,使他富⾜,损害圣上的利益去宠爱他,君王的权威已被降低,国库的储积已经枯竭,还唯恐不⾜。财富都是百姓创造的,孝文帝想兴建露台,因为看重那百金的修建费而克制自己不去兴建。如今董贤却把家国的赋税作为人私恩惠随意施舍,甚至一家就可得到千金的赏赐。古往今来的贵臣,还从未有这样的。有关董贤的流言传播四方,人们全都怨恨他。俗谚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我常为他感到寒心。现在,太皇太后据永信宮傅太后的遗诏,而下诏给丞相、御史,要增加董贤采邑人户,赐给三位侯爵封国,臣王嘉感到十分困惑。山崩、地震、⽇食,同时发生在元旦‘三始’之⽇,这都是上天因为侵而显示的警告啊。前些时,董贤已再次封爵,傅晏,傅商也再次改换封国采邑,郑业则利用私情横求。陛下所施恩惠已太厚了,他们仍恣意求索,不知満⾜。这已深深伤害了尊崇傅太后的本意,无法向天下人公布,为害至大!臣属骄横,就会冒犯欺骗主上,使失去调节,气气互相冲突,伤害⾝体。陛下卧病久不痊愈,又未立继承人,应该考虑使万事步⼊正轨,顺应天心民心,以求上天的保佑,怎么能忽视自⾝健康而肆意放纵,不念⾼祖创业的勤奋艰苦,留下所建立的制度,要使它传于无穷呢!我谨把诏书封还,不敢显露让别人看见。并非因爱惜生命而不敢以违抗诏旨之法自劾,实而是恐怕天下人知道,因此不敢自我弹劾。”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传之长安,更下公卿复治。尚书令鞫谭,仆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为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內顾望,持两心,幸云逾冬,无讨贼疾恶主仇之意,免相等皆为庶人。后数月,大赦,嘉荐“相等皆有材行,圣王有计功除过,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后二十余⽇,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崐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为忠,罪恶著闻,君时辄已自劾;今又称誉,云‘为朝廷惜之’,何也?”嘉免冠谢罪。 当初,廷尉梁相审理东平王刘云一案时,冬月只剩下二十⽇,而梁相心里怀疑刘云一案是冤案,供辞有虚饰不实的地方,因而上奏哀帝,请求把一⼲人犯押解长安,改由公卿复审。尚书令鞫谭、仆宗伯凤认为可以准许。哀帝则认为,梁相等人都见皇上病情没有起⾊,內外顾望,怀有二心,希图刘云一案侥幸拖过冬季,则可减刑免死,没有痛恨奷恶、为主上讨贼报仇的忠心,于是罢免了梁相等人的官职,都贬为平民。数月后,大赦天下。王嘉举荐说:“梁相等人都有才⼲德行,圣明的君王对臣下总是计其功劳、抹去过失,我私下里为朝廷怜惜这三个人才。”奏书呈上,哀帝愤愤不平。过了二十余⽇,王嘉封还为董贤增加封国户数的诏书,哀帝于是大怒,召王嘉到尚书那里,令尚书责问他:“梁相等人前些时犯了对天子不忠之罪,罪恶昭著,人所共闻,当时你也曾自我弹劾。现在却又称誉赞美他们,说‘为朝廷怜惜他们’,这是为什么?”王嘉脫下官帽谢罪。 事下将军朝者,光禄大夫孔光等劾“嘉国罔上,不道,请谒者召嘉诣廷尉诏狱。”议郞龚等以为“嘉言事前后相违,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以为“嘉罪名虽应法,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国,褒宗庙也。”上不听,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 哀帝把此案付将军和当时⼊朝的员官讨论。光禄大夫孔光等弹劾王嘉说:“王嘉惑家国,欺骗主上,大逆不道,请派谒者召王嘉前往廷尉诏狱。”议郞龚等认为:“王嘉的奏言前后不一致,应该剥夺爵位采邑,免去官职,贬为平民。”永信少府猛等认为:“王嘉的罪名虽然应该依法惩处,但是把大臣束住头发,锁上刑具,裸露⾝体,鞭笞拷打,这不是使家国受到尊重,宗庙受到褒美的作法。”哀帝不听猛的劝告,诏令使者:“凭谒者的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琊!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关公卿,示重慎,诚不见其外內顾望、阿附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不空⼊狱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安侯董贤⽗、子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二十余⽇,不食,欧⾎而死。 使者到了丞相府,丞相府的掾、史等员官流泪哭泣,共同调和毒药请王嘉喝,王嘉不肯服用。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执法官为自己诉冤,这种作法世代相沿,已成为惯例,君侯应当自裁!”使者严肃地坐在府门那边,主簿再次上前送上前送上毒药。王嘉拿起药杯扔到地下,对相府官属们说:“丞相我有幸位居三公,如果奉职不谨慎,辜负了家国,理应在都市上伏刑受死,向万众宣告。丞相难道是小儿小女吗!为什么要吃毒药而死!”于是王嘉穿戴官服,出来见使者,再拜,接受诏书,然后乘上小吏坐的小车,去掉车篷,脫下官帽,随使者到了廷尉官衙。廷尉收缴了王嘉的丞相和新甫侯印信绶带,把他捆绑起来,押送到都船诏狱。哀帝听说王嘉活着亲自去见廷尉,然大怒,派将军以下员官和五名二千石员官,共同审讯。官吏审问王嘉时,他回答说:“审理案件的人,希望得到事实真相。我见梁相等过去审理东平王一案,并不认为刘云不该处死,只是希望公卿参与审理,以表示慎重。实在看不出他们有內外顾望怀有二心,阿谀攀附刘云的罪证。以后他们又有幸蒙恩获得大赦。梁相等都是优秀的官吏,我是为国惜才,并不是偏袒他们三人。”狱吏说:“假如是这样,那么你为什么有罪?你还是有负国的行为,不是凭⽩⼊狱的。”狱吏逐渐开始犯侵 辱凌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息说:“我有幸能够充任丞相,不能引进贤能,斥退奷佞,因此是犯有负国之罪,死有余辜。”狱吏问贤者和奷佞者的名崐字,王嘉说:“贤者,前丞相孔光、前大司空何武,却不能举荐引进他们;恶者,⾼安侯董贤⽗子奷佞朝,却不能斥退他们。罪当处死,死无所憾!”王嘉被关押在监狱二十余天,不进饮食,吐⾎而死。 已而上览其对,思嘉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上乃知孔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曰:“傅嘉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 不久,哀帝看到王嘉的供词,考虑他的话,正好御史大夫贾延被免去官职,于是在夏季五月乙卯(十七⽇),任命孔光为御史大夫,秋季,七月,丙午(初九),再擢升孔光为丞相,恢复他从前的博山侯爵位和封国。又任用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哀帝这才明⽩,孔光以前被免职,并不是他真有罪,而是自己所亲近的那些臣子诋毁诬陷孔光造成的。于是说:“傅嘉先前为侍中,诋毁仁智贤能者,诬陷大臣,使杰出的人才长时间失去官位。现在罢免傅嘉的官职,贬为平民,遣返原郡。” [7]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7]八月,调任何武为前将军。辛卯(二十四⽇),任命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8]司隶鲍宣坐摧辱丞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8]司隶鲍宣因折辱丞相,闭门拒绝使者,违背臣子之礼而获罪,被减免死罪,剃发,⾝带刑具服役。 [9]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而怜之;九月,乙卯,册免明,使就第。 [9]大司马丁明一向敬重王嘉,对他的死感到怜惜。九月,乙卯(十九⽇),哀帝下策书,罢免丁明的官职,让他离开朝廷,回到宅第。 [10]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赏卒。 [10]冬季,十一月,壬午(疑误),任用前定陶国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疑误),韦赏去世。 [11]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因贤奏事。以⽗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11]十二月,庚子(初六),任命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任命策书上说:“树立你为三公,作为汉朝的辅佐!我一向知道你的忠心,能匡正众事,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当时董贤二十二岁,虽然为三公,但常在宮中随侍,主管尚书事务,百官必须通过董贤才可奏事。哀帝又因为董贤的⽗亲卫尉董恭不再适合处在卿位,就把他调升为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董贤的弟弟董宽信,接替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都成为侍中、诸曹,能够定期朝见皇帝,荣宠在丁、傅两家之上。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尊宠贤。及闻贤当来也,光警戒⾐冠出门待,望见贤车乃却⼊,贤至中门,光⼊阁,既下车,乃出,拜谒、送甚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上闻之,喜,立拜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贤自是权与人主侔矣。 当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时,董贤的⽗亲董恭为御史,要事奉孔光。等到董贤当上大司马,与孔光同为三公。哀帝故意让董贤私下去孔光家拜访。孔光素来恭谨小心,知道皇上要尊宠董贤。一听说董贤要到了,孔光布置警戒,穿上官服、戴上官帽,出大门等候。望见董贤的车队,才退⼊大门。董贤到达中门,孔光进⼊客厅,等董贤下车后,孔光才出来,拜见、送之礼非常恭敬谨慎。不敢用接待同等地位宾客的礼节来接待董贤。哀帝听说后,喜在心头,立即授孔光的两个侄子为谏大夫、常侍。从此,董贤的权势与皇帝相等了。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闳⽗中郞将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贤⽗恭慕之,为子宽信求咸女为妇,使闳言之。咸惶恐不敢当,私谓闳曰:“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言‘允执其中’,此乃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此岂家人子所能堪琊!”崐闳有知略,闻咸言,亦悟;乃还报恭,深达咸自谦薄之意。恭叹曰:“我家何用负天下,而为人所畏如是!”意不说。后上置酒麒麟殿,贤⽗子、亲属宴饮,侍中,中常侍皆在侧,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法尧禅舜,何如?”王闳进曰:“天下乃⾼皇帝天下,非陛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上默然不说,右左皆恐。于是遣闳出归郞署。 这时,成帝的外戚王氏家族已经衰微了,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担任侍中,弟弟王闳担任中常侍。王闳的岳⽗是中郞将萧咸,萧咸是过去的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董贤的⽗亲董恭对萧咸很仰慕,想为儿子董宽信求娶萧咸的女儿为,就请王闳去对萧咸说明这个意思。萧咸惶恐不敢答允,私下对王闳说:“任命董公为大司马时,策书上说:‘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这是尧将大位禅让给舜时所说的一句话,不是拜三公所惯用的语言。前辈们见到的,元不感到恐惧。这岂是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所能承当得起的?”王闳生聪明,有谋略,听了萧咸的话,也醒悟了。于是回报董恭,转达了萧咸自感地位卑微,⾼攀不上的意思,代致深深的歉意。董恭叹息说:“我家怎么对不起天下,而竟被人畏惧到这种程度!”感到不悦。后来,哀帝在麒麟殿设酒宴,与董贤⽗子、亲属一起宴饮,侍中、中常侍都在旁边侍候。哀帝喝多了点酒,从容地看着董贤,笑着说:“我打算效法尧禅位于舜,怎么样?”王闳揷话说:“天下乃⾼皇帝的天下,并非陛下所有!陛下承继宗庙,应当传子孙于无穷。王统帝业是至关重大的事情,天子不可戏言!”哀帝默然不悦,左右都感到震惊。于是哀帝命王闳出宮,回到郞署,不许再随侍噤中。 久之,太皇太后为闳谢,复召闳还。闳遂上书谏曰:“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居之者当得贤人。《易》曰:‘鼎折⾜,覆公’,喻三公非其人也。昔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帝幸韩嫣,赏赐而已,皆不在大位。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复无名迹⾼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典卫噤兵,无功封爵,⽗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蔵,万民喧哗,偶言道路,诚不当天心也!昔褒神变化为人,实生褒姒,周国,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非所以垂法后世也!”上虽不从闳言,多其年少志強,亦不罪也。 很久之后,太皇太后为王闳向哀帝表示道歉,哀帝才又召回王闳。王闳就上书规谏说:“我听说君王设立三公的官职,是效法⽇、月、星三光,居此位者必须是贤能的人。《易经》说:‘鼎折了脚,里面的食物就会倾倒出来。’用来比喻担任三公的人不是贤能者所造成的后果。从前孝文皇帝宠爱邓通,不过让他担任中大夫而已;武帝宠爱韩嫣,也不过加以赏赐而已,他们二人都不在⾼位。而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汉朝没有什么功劳,跟皇家又没有丝毫亲属关系,又没有清⽩的名声、优秀的事迹、⾼尚的品行,可以作为世人的表率,却一连数年擢升,列位三公,成为鼎⾜之一,而且掌管噤卫军队。他无功加封侯爵,⽗了兄弟凭空受到提拔擢升,赏赐之多,使国库空虚。万民喧哗,在道路上议论纷纷,实在是不合天意!从前,褒国的神蛇变化为人,生下美女褒姒,从而使周朝大。我恐怕陛下会因过失受到讥讽,董贤会有小人不知进退的灾祸。陛下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不可以传给后世效法的!”哀帝虽然听不进王闳的劝告,但欣赏他年少志壮,也就没有加罪。 二年(庚申、前1) 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1]舂,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龙以来,单于每⼊朝,其赏赐锦绣、缯絮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宮,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不悦。 [1]舂季,正月,匈奴单于以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都到长安朝见,汉朝认为很荣耀。这时西域共有五十个王国,自译长到将、相、侯、王,都佩带汉朝颁赐的印信、绶带,共有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宾、乌弋等国,都因离汉朝太远,不包括在五十国之內。当他们来贡献,汉朝就给予相当的还报,不把他们归属在西域都护管辖范围。自⻩龙年间以来,单于每次来崐长安朝见,天子赏赐的锦绣、丝绸、丝绵,都比前一次多,用安抚来接待他们。单于在天子闲暇时进见天子,群臣正在殿前,单于对董贤的年轻感到惊奇,就向翻译询问,哀帝命翻译回答说:“大司马虽年轻,却是因为有大贤能才居⾼位的。”单于于是起⾝,拜贺汉朝得此贤臣。这年,哀帝因太岁在申,庒伏南方,就安排单于住在长安之南的上林苑蒲陶宮,告诉单于说,为了更加尊敬单于才这样安排。后来单于知道了內情,感到不悦。 [2]夏,四月,壬辰晦,⽇有食之。 [2]夏季,四月,壬辰晦(疑误),出现⽇食。 [3]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3]五月,甲子(初二),正式确定三公官名和各自的分工职掌。任命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4]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宮。 [4]六月,戊午(二十六⽇),哀帝在未央宮驾崩。 帝睹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強主威以则武、宣。然而宠信谗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遂衰。 哀帝目睹了孝成皇帝时代权政脫离王室情形,及至登极,他屡次诛杀大臣,想效法汉武帝和汉宣帝,加強君主之威。然而他宠任奷佞,听信谗言,憎恨忠直的之臣,汉朝的大业从此便衰落了。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驾之未央宮,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內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门、期门兵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噤止贤不得⼊宮殿司马中;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贤与皆杀自;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众庶称以为贤,又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太皇太后得到哀帝驾崩的消息,当天就驾临未央宮,收走了皇帝的⽟玺、绶带。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在东厢接见,询问他关于哀帝丧事的布置安排。董贤內心忧惧,不能回答,只有脫下官帽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先前曾以大司马⾝份,理办过先帝的丧事,悉旧例,我命他来辅佐你。”董贤叩头说:“那就太好了!”太后派使者骑马速召王莽,并下诏给尚书:所有征调军队的符节、百官奏事、中⻩门和期门武士等,都归王莽掌管。王莽遵照太后旨令,命尚书弹劾董贤,说他在哀帝病重时不亲自侍奉医药,因此噤止董贤进⼊宮殿噤卫军中。董贤不知如何才好,到皇宮大门,脫下官帽,⾚着脚叩头谢罪。己未(二十七⽇),王莽派谒者拿着太后诏书,就在宮门口罢免了董贤,说:“董贤年轻,未经历过事理,当大司马不合民心。着即收回大司马印信、绶带,免去官职,遣回宅第。”当天,董贤与子都杀自了。其家人惶恐万分,趁夜将他悄悄埋葬。王莽疑心他诈死,于是主管员官奏请发掘董贤棺柩,把棺柩抬到监狱验视,就将他埋葬在狱中。太皇太后诏令“公卿举荐可担任大司马的人选。”王莽从前是大司马,为避开丁、傅两家才辞去职务,众人都认为他贤能,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満朝文武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推举他担任大司马,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持异议,两人相互磋商,认为:“往昔,惠帝、昭帝时,外戚吕、霍、上官氏把持朝政,几乎危及刘氏江山,而今孝成、孝哀两帝接连没有后嗣,正应当选立刘氏近支亲属为新帝,不应再让外戚大臣独专朝廷大权。应让外戚跟其他员官互相掺杂,治国之策以此为宜。”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为大司马人选,而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庚申(二十八⽇),太皇太后自定任用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务。 太皇太后与莽议立嗣。安侯王舜,莽之从弟,其人修饬,太皇太后所信崐爱也,莽⽩以舜为车骑将军。秋,七月,遣舜与大鸿胪左咸使持节中山王箕子以为嗣。 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选立皇位继承人。安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为人正直谨慎,受到太皇太后的信任宠爱,王莽就奏请太皇太后,任命王舜为车骑将军。秋季,七月,派王舜和大鸿胪左咸持符节接中山王刘箕子,立为皇位继承人。 莽又⽩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宮,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曰:”⾼武侯喜,姿端悫,论识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琊,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喜长 安,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又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丁太后号曰丁姬。莽又奏董贤⽗子骄恣奢僭,请收没⼊财物县官,诸以贤为官者皆免;⽗恭、弟宽信与家属徙合浦,⺟别归故郡钜鹿。长安中小民哗,乡其第哭,几获盗之。县官斥卖董氏财,凡四十三万万。贤所厚吏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收贤尸葬之;莽闻之,以他罪击杀诩。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诸素所不说者,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草,令邯持与光,以太后指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太后,辄可其奏。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武就国。又奏董宏子⾼昌侯武⽗为佞琊,夺爵。又奏南郡太守毋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內侯张由诬告骨⾁,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大辟,河內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士,免为庶人,徒合浦。中山之狱,本立、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莽少时慕与隆,隆不甚附,故因事挤之。 王莽又奏报太皇太后,让她下诏书给主管官署:因为皇太后赵飞燕与妹妹赵昭仪,专宠专房,噤锢其他美女进御,残害灭绝成帝嗣子,将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迁到北宮居住;又因定陶共王太后傅氏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断放肆,图谋不轨,现将孝哀皇后贬到桂宮,傅氏、丁氏两家族全部免官罢职,剥夺爵位,遣回原郡,傅晏带同儿全家迁居合浦。太皇太后唯独下诏褒奖赞扬傅喜说:“⾼武侯傅喜,情端正谨严,言论和主张忠诚正直。虽然跟已故定陶太后有亲属关系,但始终不肯顺从旨意,附合琊恶,孤⾼耿直,严守节,因此才被斥逐回封国。经传书不是说:‘岁寒,然后才知松柏不易凋谢。’现召傅喜回到长安,官位特进,可以定期朝见天子。”傅喜虽在外表上受到褒奖,但內心深感孤立和忧惧。以后又被遣回封国,终其天年。王莽又把傅太后的称号贬为定陶共王⺟,贬丁太后为丁姬。王莽又上奏:董贤⽗子骄横放纵,奢侈僭越,请求没收他家财物⼊官府。凡因董贤的关系做官的,一律罢免。董贤的⽗董恭、弟弟董宽信及其家属迁往合浦。特准董贤的⺟亲回归原郡钜鹿。长安城中的小民喧闹纷纷,向着董贤的府第哭泣,企图进行盗窃。官府变卖董氏财产,一共四十三亿之多。与董贤厚的官吏沛人朱诩自我弹劾,辞去大司马府的职务,买了棺材寿⾐等,收殓董贤的尸体安葬。王莽听说后,用其他的罪名杀了朱诩。王莽因为大司徒孔光是名儒,在三位皇帝手下担任过丞相,太皇太后对他也很敬重,天下人也信赖他,因此对孔光毕恭毕敬,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王莽对自己平素不喜的人,都附会罗织罪名,写下弹劾奏章草稿,让甄邯拿给孔光,用太后的意思暗示孔光。孔光一向胆小谨慎,不敢不以自己的名义呈递。然后王莽再向太后陈述自己的意见,太后总是予以批准。于是,弹劾何武、公孙禄互相称颂保举,两个都被免去官职,何武被遣回封国。又弹劾⾼昌侯董武的⽗亲董宏行为奷佞琊恶,剥夺董武爵位。又奏称:南郡太守毋将隆,先前担任冀州牧时,审理中山冯太后一案,冤枉陷害无辜;关內侯张由诬告皇家骨⾁;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至死刑;河內太守赵昌,诬害郑崇。他们幸而遇到大赦令,可免一死,但都不适宜留住中原地区,将他们免去官职,贬为平民,放逐到合浦。中山一案,本是史立、丁玄亲自刑讯处理的,只与毋将隆联名上奏而已。王莽年轻时仰慕毋将隆,想与其结,但毋将隆却不太接近他,王莽因此找借口把他排挤掉了。 红侯立,太后亲弟,虽不居位,莽以诸⽗內敬惮之,畏立从容言太后,崐令已不得肆意,复令光奏立罪恶:“前知定陵侯长犯大逆罪,为言误朝;后⽩以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众言曰:‘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立就国。”太后不听。莽曰:“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琊,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国。莽之所以胁持上下,皆此类也。 红侯王立,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虽已不在官位,但王莽因他是叔⽗的缘故,內心对他又尊敬又忌惮,害怕王立在太后面前可以从容谈论朝廷政事,使自己不能随心所。就又让孔光弹劾王立的罪恶说;“从前,王立明知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为他辩护说情,贻误朝廷。以后,又提议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为皇子,大家都说:‘吕氏跟少帝的局面要再度出现。’天下人对他的动机纷纷表示怀疑,使他难以向后世待,完成辅立幼主的功业。请求遣送王立回封国。”太后不同意。王莽说:“现在汉王朝已衰落,连续两个皇帝都没有子嗣,太后独自代替幼主主持国政,实在令人畏惧。即使勉力做到公正无私,先为天下着想,仍然恐怕人心不服。现在因为人私亲情而反对大臣的建议,这样一来,群下将倾轧作恶,祸将由此而起。最好先暂时让王立返回封国,等局势定安后,再把他召回。”太后不得已,只好遣王立回封国。王莽胁持上下的手段,都类似于此。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涿郡崔发、南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厉而言方,有所为,微见风采,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焉。 于是,攀附、顺从王莽的人,得到提拔;忤逆王莽、被他忌恨的人,被诛杀灭绝。王莽任用王舜、王邑作为心腹骨⼲;甄丰、甄邯主管弹劾及司法刑狱;平晏主管机要;刘秀掌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负责军事。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涿郡人崔发、南人陈崇,都因为有才⼲而受到王莽的器重。王莽外表严厉,言谈方直,想要做什么,只略微做出一点暗示,底下的羽就会按照他的意图公然上奏。王莽却叩头涕泣,坚持推让。用这种办法,他对上惑太后,对下向众人显示他的谦恭可信。 [5]八月,莽复⽩太复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皆杀自。 [5]八月,王莽再次上奏太皇太后,要求废黜孝成皇后、孝哀皇后,贬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园守墓。当天,两位皇后都杀自子。 [6]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承君:一⾜不任,则覆美实。臣资浅薄,年齿老耄,数伏疾病,昏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填壑沟。”莽⽩太后策免宣,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 [6]大司空彭宣因王莽专权,上书说:“三公象鼎的三只脚,一起承奉君王,如果有一只脚不能胜任,就会使鼎倾覆,破坏里面的美食。我资质浅薄,年纪又老,多次患病卧,头脑昏,记忆力衰退。愿缴上大司空、长平侯的印信、绶带,请求批准我辞职退休,返回乡里,等待辞世。”王莽报告太后,太后下策书,免去彭宣的官职,让他返回封国。王莽对彭宣的请求退休深为忌恨,故意不按惯例赐给他⻩金、安车、驷马。彭宣在封国居住数年后去世。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聇,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班固赞曰:薛广德能保持悬车的荣耀;平当拒绝封爵,明礼知聇;彭宣发现危险而中止做官。他们与苟且患失之辈,截然不同! [7]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7]戊午(二十七⽇),任命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人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8]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8]九月,辛酉(初一),中山王刘箕子即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崐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內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国政。百官各自负责本职,最后都听王莽裁决。王莽的权势⽇益上升,孔光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才好,上书请求退休。王莽奏报太后,认为皇帝年幼,应该为他配置师傅。于是调任孔光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辅,兼给事中,负责皇宮宿卫和皇帝的供养,兼管噤中官署门户、察看皇帝服饰、御用、食物等。任命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9]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9]冬季,十月,壬寅(十二⽇),将孝哀皇帝安葬在义陵。 孝平皇帝上元始元年(辛酉、1) 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1]舂,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雉一、黑雉二。莽⽩太后下诏,以⽩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雉之瑞;周公及⾝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太后下诏曰:“‘无偏无,王道。’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以骨⾁故蔽隐不扬,君其勿辞!”莽复上书固让数四,称疾不起;左右⽩太后“宜勿夺莽意,但条孔光等,”莽乃肯起。二月,丙辰,太后下诏:“以太傅、博山侯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侯舜为太保,皆益封万户;左将军、光禄勋丰为少傅,封广侯;皆授四辅之职。侍中、奉车都尉邯封承侯。”四人既受赏,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莽为太傅,⼲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于是莽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汉公号,让还益封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群臣复争,太后诏曰:“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奉赐皆倍故。百姓家给人⾜,大司徒、大司空以闻。”莽复让不受,而建言褒赏宗室群臣,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又以故东平思王孙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內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內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者,复其属;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下及庶民鳏寡,思泽之政,无所不施。 [1]舂季,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通过几道翻译,向天子进献一只⽩野,两只黑野。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太后下诏,用⽩野祭献宗庙。于是群臣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使周成王获得⽩野的祥瑞一样。姬旦活着时就被称为‘周公’,因此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使与公爵爵位相称。”太皇太后诏令尚书备办此事。王莽上书说:“我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制定立今上的国策,现在我希望仅让孔光等人论功行赏,抛开我王莽,不要与他们列在一起。”甄邯向太皇太后报告,太皇太后下诏说:“《尚书》说:‘不偏向,不结,圣王之道,宽广坦。’你有定安宗庙的大功,不能因为你是我的骨⾁亲戚,就遮盖隐讳,不加宣扬褒奖。请你不要推辞了。”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称病不上朝。左右臣子对太后说:“还是不要硬改变王莽谦让的心意,只论功赏赐孔光等人吧。”王莽才肯起。二月,丙辰(二十八⽇),太皇太后下诏:“任命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侯王舜为太保,均增加采邑民户到万户。任命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侯。以上三人都分别授与四辅的职务。封侍中、奉车都尉甄邯为承侯。”四人接受封赏后,而王莽尚未起来上朝理事。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克己谦让,但朝廷对应当表彰的大臣,还是应及时加以封赏,以表明重视元勋,不要使百官和民人失望!”于是太皇太后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增加采邑民户到二万八千户。”于是王莽惶恐,不得已而起来,接受太傅、安汉公的封号,但推辞了增加的采邑民户。他说:“我愿等到百姓家家自⾜,然后才能接受赏赐。”群臣又力争,太皇太后下诏说:“安汉公自己约定要等到百姓家家自⾜之后才接受赏赐,因此,听从安汉公的意见,不过要让俸禄和赏赐都增加一倍。等到百姓家家自崐⾜时,大司徒、大司空再行奏报。”王莽仍然谦让不接受,而建议褒奖赏赐宗室和群臣。于是,立已故东平王刘云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又立已故东平思王的孙子刘成都为中山王,为中山孝王的后嗣;封汉宣帝的曾孙刘信等三十六人都为列侯;又赐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爵位,均为关內侯;又命诸侯王公、列侯、关內侯,凡无儿子,但有孙子或同⺟兄弟的儿子的,都可作为继承人;皇族近亲支系的后裔,因犯罪而被开除宗室谱籍的,恢复原来的⾝份;国全官秩为比二千石以上的员官,年老退休的,以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直到死亡。下至平民百姓、鳏夫寡妇,都使用恩惠照顾政策,无所不施。 莽既媚说吏民,又专断;知太后老,厌政,乃风公卿奏言:“往者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州部所举茂材异等吏,率多不称,宜皆见安汉公。又,太后舂秋⾼,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曰:“自今以来,唯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至近署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 王莽已经讨好取悦于吏民,又想独断专行。他知道太皇太后年老了,厌倦政事,就暗示公卿上奏说:“以往据官吏的功绩和资历,按顺序逐阶提升到二千石。各州部刺史所举荐的茂材、异能等被委任为官吏,大多数不称职。应该让他们都去谒见安汉公。另外,太皇太后年事已⾼,不适宜亲自过问这些小事。”让太皇太后下诏说:“从今以后,只有封爵之事才禀告我,其他事项,由安汉公和四辅裁决处理。新任命的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材出⾝的官吏奏报情况,就直接引到安汉公官署回答所问问题,安汉公考核过去官吏的治绩,询问到任后打算如何施政,以了解他们是否能称职。”于是王莽对这些员官一一接见询问,关怀备至,示以恩意,赠送厚重的礼品。对那些不合他的旨意的人,就公开奏报,予以免职。王莽的权力几乎与皇帝相等了。 [2]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2]设置羲和官,官秩为二千石。 [3]夏,五月,丁巳朔,⽇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3]夏季,五月,丁巳朔(初一),出现⽇食。大赦天下。让公卿及以下员官举荐:“敦厚”和“直言”各一名。 [4]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挠家国,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帝⺟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弟玄爵关內侯。赐帝女弟三人号曰君,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 [4]王莽恐怕平帝的外戚卫氏夺去他的权力,禀告太后说:“从前哀帝即位,背叛恩义,自行使外戚丁、傅两家显贵,扰了家国,几乎危害社稷。而今平帝年岁幼小,又奉大宗,成为成帝后嗣,应该明确一统的大义,以防备再出现从前的事情,作为后代效法的榜样。”六月,派甄丰奉玺印、绶带,就在中山国拜平帝的⺟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平帝舅⽗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为关內侯。赐平帝三个妹妹尊号为君。命令这些亲属全部留居中山国,不准许到京师。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说,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宮,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份,在朝廷策问时回答说:“我听说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能听取直言,礼贤下士,平均权力,广布恩宠,所为均顺天地之心,举措没有失当之处。然而,近处的召公不⾼兴,远处的四国都传布流言。如今圣主刚离襁褓,即位以来,就与至亲骨⾁分离,与外戚断绝来往,不能互通亲情。况且汉家制度,虽然任用英杰贤才,仍然要引进外戚,使亲疏错,阻塞间隙,这实在是为了定安宗庙,以家国为重。所以应该赶快派遗使者征召中山太后到京师,安顿在另外的宮殿,使时常能够朝见。再征召冯、卫崐两家亲属到京,只安排担任闲散官职,使他们能亲执武器,充当宿卫,以抑止祸患的发生。上可以令家国 定安,下可以保全四辅。”王莽让太皇太后下诏说:“申屠刚的话,违反儒家经典,背叛大义!”罢免他的官职,遣回家乡。 [5]丙午,封鲁顷公之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 [5]丙午(六月二十⽇),封鲁顷公的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事奉周公的祭祀。封褒成君孔霸的曾孙孔均为褒成侯,事奉孔子的祭祀。 [6]诏“天下女徒已论,归家,出雇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6]太皇太后下诏:“天下凡已判定徒刑的女犯人,准予释放回家,但每月须缴三百钱的雇山钱,由官府雇人从事劳役;每乡核定一名贞节女子,免除她家的徭役;派遣十三名大司农部丞,一人一州,劝导农民从事耕田植桑。” [7]秋,九月,赦天下徒。 [7]秋季,九月,赦免天下囚犯。 二年(壬戌、2) 二年(壬戌,公元2年) [1]舂,⻩支国献犀牛。⻩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威德,故厚遗其王,令遣使贡献。 [1]舂季,⻩支国贡献犀牛。⻩支国在南海,距京师三万里。王莽想要炫耀他的威望和盛德,所以先向⻩支国王赠送厚重的礼物,让国王派遣使节到长安贡献。 [2]越郡上⻩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宮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道病,留弟家,独遣子。司直陈崇劾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耄,恩衰共养,营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2]越郡员官奏报,发现有⻩龙在长江中游动。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宮等都称赞说:“王莽的功德可以比得上周公,应该把他的功德禀告祭祀宗庙。”大司农孙宝说:“周公是崇⾼的圣人,召公是伟大的贤人,这两人仍然有不和,这种情况被记载在儒学经典中,但对两人的形象,都没有损伤。如今风雨不依时节,百姓⾐食不⾜,然而每遇到一件事,群臣都异口同声赞颂,难道就没有不赞美的人吗?”当时大臣们都大惊失⾊。甄邯立即宣布:奉旨停止讨论。这时正赶上孙宝派遣属吏去接⺟亲,⺟亲在途中患病,就留居孙宝弟弟家里,只让孙宝的儿赶到长安。司直陈崇上奏弹劾孙宝。此案付三公立即审讯,孙宝回答说:“我年纪已七十,糊涂昏聩,供养⺟亲的恩义衰退,只知照顾儿,正如奏章所说。”孙宝因而获罪,被免去官职,寿终于家。 [3]帝更名。 [3]平帝改名为刘。 [4]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 [4]三月,癸酉(二十一⽇),大司空王崇为了避开王莽,称病要求辞职,被免去官职。 [5]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5] 夏季,四月,丁酉(十六⽇),任命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6]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绍封汉兴以来大功臣之后周共等皆为列侯及关內侯,凡百一十七人。 [6]立代孝王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的孙子、盱台侯刘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赐汉朝兴起以来大功臣的后裔周共等人继承爵位,都被封为列侯及关內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7]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太后:宜⾐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崐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心,备共养!”莽又令太后下诏,不许。每有⽔旱,莽辄素食,左右以⽩太后。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时食⾁,爱⾝为国!” [7]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其严重,民人逃荒流亡。王莽禀告太皇太后:应该改穿没有花纹的丝帛服装,减省御用膳食,以向天下表示克已节约。王莽乘机上书,愿意拿出百万钱的捐款和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以救助贫民。于是公卿大臣都敬仰而仿效,共有二百三十人捐献田宅,把这些田宅按人口数分配给贫民。又在长安城中兴建五个里,盖民宅二百所,用来安置贫民居住。然后王莽率领群臣奏报太皇太后说:“有幸仰赖陛下的盛德恩泽,最近以来,风雨依时,甘露从天而降,灵芝生长,荚、朱草、嘉禾等诸般美好祥瑞的征兆,同时并至。愿陛下仍然遵照规定穿帝王正常的服装,恢复太官的正常膳食供应。使做臣子的各自都能尽力使陛下有和乐之心,精心周到地供养陛下。”王莽又让太皇太后下诏,表示不同意。每遇⽔旱灾害,王莽就吃素食。左右侍臣将此情况报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派使者诏令王莽说:“听说安汉公只吃素食,真是忧民至深。今年秋天幸而庄稼丰收,请公及时吃⾁,为家国爱护自己的⾝体!” [8]六月,陨石于钜鹿二。 [8]六月,两颗陨石坠落在钜鹿。 [9]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琊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守道,以终⾼年。”皆加优礼而遣之。 [9]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琊人邴汉,因为王莽专权,都请求辞职退休。王莽教太后下策书诏令他们说:“朕不忍心用官职上的事务烦扰两位大夫,你们就好自为之,修养品德,严守正道,以终⾼年吧。”对他们都给予优厚的待遇,遣送回家。 [10]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子去,不知所之。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10]梅福知道王莽必定要篡夺汉朝皇位,有一天,忽然抛弃子而走开,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以后,有人在会稽看见了他,他已改换姓名,当吴城市场的守门卒了。 [11]秋,九月,戊申晦,⽇有食之,赦天下徒。 [11]秋季,九月,戊申晦(三十⽇),出现⽇食,赦免天下囚犯。 [12]遣执金吾候陈茂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余人皆自出,送家所在收事。重徙云,赐公田宅。 [12]派遣执金吾候陈茂,劝说江湖盗匪成重等二百余人投降,使盗匪全部出来自首,把他们送回各自家乡,为当地官府供应劳役。成重则迁移安顿在云,赐给他公田和屋宅。 [13]王莽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13]王莽想显示太皇太后的威望和恩德已达至盛,超过了前代,以此取悦于太皇太后,就暗示单于,让单于派遣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到长安侍奉太后,因此而给予单于的赏赐非常丰厚。 [14]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开之。车师后王姑句以当道供给使者,心不便也。普分明其界,然后奏之,召姑句使证之;不肯,系之。其股紫陬谓姑句曰:“前车师前王为都护司马所杀,今久系必死,不如降匈奴!”即驰突出⾼昌壁,⼊匈奴。又去胡来王唐兜与⾚⽔羌数相寇,不胜,告急都护,都护但钦不以时救助。唐兜困急,怨钦,东守⽟门关;⽟门关不內,即将子、民人千余人亡降匈奴;单于受置左⾕蠡地,遣使上书言状曰:“臣谨已受。”诏遣中郞将韩隆等使匈奴,责让单于;单于叩头谢罪,执二虏还付使者。诏使中郞将王萌待于西域恶都奴界上。单于遣使送,因请其罪;使者以闻。莽不听,诏会西域诸国王,陈军斩姑句、唐兜以示之;乃造设四条,国中人亡⼊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国中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郞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王寻使崐匈奴,班四条与单于,杂函封,付单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为约束封函还。时莽奏令国中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风单于,宜上书慕化,为一名,汉必加厚赏。单于从之,上书言:“幸得备藩臣,窃乐太平圣制。臣故名囊知牙斯,今谨更名曰知。”莽大说,⽩太后,遣使者答谕,厚赏赐焉。 [14]车师后王国有一条新道直通⽟门关,往来通比原先的道路要近。戊己校尉徐普打算开辟它。车师后王姑句因为车师后王国正当新道,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的旅途供给将由他们负担,心感不便。徐普想要勘明新道的路线分界,然后奏报朝廷,就召来姑句,让他对新道线路给以证实,姑句不肯,徐普就把姑句关押起来。姑句的子股紫陬对姑句说:“从前车师前王被都护司马杀死,如今你被囚噤这么久,必死无疑,不如投降匈奴。”姑句等人就骑马突围,冲出⾼昌城,逃到匈奴。此外,去胡来王唐兜与⾚⽔羌多次相互犯侵,这次唐兜战败,向西域都护告急,都护但钦没有及时救助,唐兜被困危急,怨恨但钦不救援,于是往东退走,想拒守⽟门关,⽟门关守将不准许他⼊关,他便率儿、百姓千余人逃亡投降匈奴。单于接纳了姑句和唐兜,把他们安置在左⾕蠡王所居地区,并派遣使者到长安上书,讲明情况,说:“我已经接纳了他们。”太皇太后下诏派遣中郞将韩隆等出使匈奴,责备单于。单于叩头谢罪,拘捕了姑句和唐兜,付给使者。太皇太后下诏派中郞将王萌在西域恶都奴边界上等待接收两个俘虏。单于派遣使者护送汉使押解俘虏,乘机请求汉朝宽恕两王的背叛之罪。汉使回到长安,向王莽报告了单于的意思,王莽不听,下诏召集西域各国国王到长安,陈列军队,当众斩杀姑句、唐兜给大家看。又制定四条规定:凡逃亡到匈奴的国中人,凡逃亡到匈奴的乌孙国人,凡投降匈奴的西域诸国佩带国中印信绶带者,凡投降匈奴的乌桓人,匈奴一律不准接纳。派遣中郞将王骏、王昌、副校尉甄⾩、王寻出使匈奴,向单于颁布四条规定,把四条文件与诏书同函封好,付单于,命令他执行。并就此收回先前宣帝制定的约束匈奴的诏令,封好带回。这时王莽上奏,要求命令国中人不准取两个字的名字。因而让使者暗示单于应该上书表示仰慕国中古代文化风俗,要改成一个字的名字,汉朝必定加以优厚的赏赐。单于听从了,就上书说:“我有幸能充当国中的藩国臣属,对太平圣制十分喜,我原名囊知牙斯,现在谨改名叫‘知’”王莽大为⾼兴,奏报太皇太后,派遣使者到匈奴致以答辞,并给单于以丰厚的赏赐。 [15]莽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奏言:“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宮未建,掖庭媵未充。乃者家国之难,本从无嗣,配取不正,请考论《五经》,定取后礼,正十二女之义,以广继嗣,博采二王后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长安者适子女。”事下有司,上众女名,王氏女多在选中者,莽恐其与己女争,即上言:“⾝无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庶民 、 诸生、郞吏以上守阙上书者⽇千余人,公卿大夫或诣廷中,或伏省户下,咸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莽遣长史以下分部晓止公卿及诸生,而上书者愈甚。太后不得已,听公卿采莽女。莽复自⽩:“宜博选众女。”公卿争曰:“不宜采诸女贰正统。”莽乃曰:“愿见女。” [15]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就上奏说:“陛下即位已三年,还没有立皇后,后宮嫔妃也空缺。以往家国的灾难,本由于无继承人,后妃的来路不正所引起。请考查讨论儒学五经的有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之礼,使古代天子娶十二个女子的规定,纳⼊正轨,以广求继嗣。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孔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太皇太后将此事付有关主管机关理办,主管员官呈上众女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选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没有⾼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太皇太后以为他是诚心诚意谦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平民、诸生、郞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宮大门上书的,每天有一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廷中,有的俯伏在宮內官署的门下,都要求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为什么单单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位⾝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王莽派遣长史及以下员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崐反而愈来愈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就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是不应当的。”王莽只好说:“请察看我的女儿吧。” Www.UjIxS.CoM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周易史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走下神坛的毛走下圣坛的周红墙内外贺龙生与死共和国秘使龙困与微行 |
游记小说网将于第一时间更新资治通鉴,如果喜欢资治通鉴 免费VIP章节,那么请将资治通鉴 小说章节目录加入收藏方便下次阅读,游记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完本版阅读与资治通鉴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尽在游记小说网。 |